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釋智連
相關(guān)人物:
共 2 位
。
共 4 首
送利漕劉明復朝議
北宋 ·
馮山
五言排律
中山元魏后,數(shù)世十三傳。
皆在河南葬,初從代北遷。
中書謀定策
(自注:環(huán)巂字仲賢,魏中書侍郎。)
,大理力扶顛
(自注:坦字寬夫,隋大理卿。)
。
渝國乘機日
(自注:政會封渝國公。)
,唐公起義年。
議高都尉識
(自注:玄字深之,太宗駙馬都尉。)
,名累侍郎賢
(自注:奇天官侍郎,死羅織獄。)
。
原武輸期集,東阿舊俗悛
(自注:聚字
文秀
,東阿令。)
。
河陰才被詔
(自注:藻茂實河陰令。)
,戶部志繩愆
(自注:符字端朝,戶部侍郎。)
。
八子生中葉
⑴
,三臺共一躔。
洪洞城不下
(自注:玕。)
,工待
⑵
政無前
(自注:圭。)
。
昭輔書儀集,明宗禮意全
(自注:太常卿。)
。
中丞安出處,藝祖首詳延。
學士清臺閣,咸平起澗瀍。
斯文醇復古,宏議自摧堅。
江漢源何巨,公侯兆已圓。
信辭師魯志,佳氣尹樊阡。
秘監(jiān)花儒將,緱山酒地仙。
看公承遠構(gòu),發(fā)跡向孤騫。
浩蕩窮經(jīng)笥,縱橫信筆椽。
巾箱遺紫綬
(自注:見譜。)
,伯仲襲青氈。
辨論多兵略,澄清累使權(quán)。
鳳鳴雄屏翰,鶉首富刀泉。
詔自南臺下,車隨北斗旋。
鹓鴻思舊侶,嵩少望歸鞭。
師節(jié)頻輕伏,戎腥
⑶
未一湔。
朝綱今省戶,古道日經(jīng)筵。
盡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
門施唐棨戟,冠珥漢貂蟬。
閥閱誰如此,功名盍勉旃。
慎無從子晉,輕去戀伊川
(自注:因公之志而云。)
。
孑立棲遲久,深知義氣
⑷
然。
人情嘗歲月,物色自風煙。
士要文章別,詩因譜第編。
碑陰如可附,青玉為雕鐫。
⑴ 自注:符有八子,崇黽、崇彝、崇望、崇魯、崇纂、環(huán)、玕、圭。崇黽字子長,嶺南節(jié)度使。崇望字希徒,左仆射。崇魯字郊文,翰林學士。
⑵ 清鈔本、小集作侍
⑶ 原作兵塵,據(jù)宜秋館本、清鈔本、小集改
⑷ 清鈔本、小集作氣義
鷓鴣天
其七
文秀
南宋 ·
趙彥端
綽約嬌波二八春。
幾時飄謫下紅塵。
桃源寂寂啼春鳥,蓬島沈沈鎖暮云。
丹臉
嫩,黛眉新。
肯將朱粉污天真。
楊妃不似才卿貌,也得君王寵愛勤。
臨清歌
(乾隆丙申)
清 ·
弘歷
御舟經(jīng)臨清,因作臨清歌。
邇曾金川擬淮蔡,??鏟奚數(shù)
(上聲)
斯么么
⑴
。
獨惜閭閻遭燹亂,誠有劫數(shù)難容過
⑵
。
賑災無待主爵尉,饑困原異潢池戈
⑶
。
縣令失察更未密,一死稍得贖愆差
⑷
。
然猶賜恤寧從厚,謂烈則可忠則那
⑸
。
突如其來據(jù)要地,新城終未失嵯峨
⑹
。
禮不下庶避則可,頗有明理志弗磨。
文武諸吏及士庶,盡節(jié)弗屈原堪嘉。
莠民剪滅示國法,良民旌恤恩加宜
(葉)
。
綠旗怯懦豈足恃,八旗選銳無須多
(因綠旗兵怯懦無能特選派健銳火器兩營滿洲兵一千名馳赴山東??捕賊眾即就剪滅至逆匪初起侵擾諸縣時官民為賊所害者文職除沈齊義外則有署堂邑知縣陳枚反其弟武舉陳元梁陽敕縣丞劉希燾典史方光杞及其侄方義堂邑訓導吳?及其侄吳
文秀
仆王忠武職則有署壽張游擊趕福莘縣把總楊兆立堂邑把總揚兆相襄城外委把總崔吉士又普洱總兵薩靈阿之妻時僦居臨清亦罵賊被殺壽張訓導李昴妻戚氏聞賊至自經(jīng)其士民則壽張生員王鳴岡武生王廷柱臨清生員王政臨清州民黑耿光馬體恭馬體乾皆為賊害臨清生員李日孜監(jiān)生胡師忭及妻劉氏州民趙金階皆自經(jīng)死并敕部如例旌恤)
。
重臣習事命經(jīng)理,夾河布置為周遮
⑺
。
滋事一月平六日
⑻
,趙彥七月猶延俄。
策馬歷歷情形閱,萬姓安堵迎肩摩。
徒觀鋪戶復如昔,是因三倍商賈羅
⑼
。
汪家大宅付灰燼,首逆以此為巢窠。
此或居官欠良報,其后有識恩早加
⑽
。
率亦置之弗深咎,大義詎必常人訶。
舟經(jīng)因作臨清歌,奚以致此慚如何。
⑴ 兩金川以服屬土司敢于負思抗拒削除本非奇績是以近作告成太學碑文比之唐時討平淮蔡而已若王倫系內(nèi)地奸民以邪教惑民作亂發(fā)兵??滅不過如尋常擒捕盜賊吏不足比數(shù)也
⑵ 逆匪倡立邪教以避劫數(shù)為詞煽惑愚眾良民為賊戕害及逆黨就殲伏誅者幾以萬計是則此一方之劫而非若逆匪所云也
⑶ 王倫滋擾時或有言災民因饑餓所迫而亂者給事中李漱芳至形之章奏恐地方官果有其事因命大學士舒赫德于督兵之便細加訪察乃據(jù)實奏聞以壽張?zhí)靡仃柟鹊瓤h是年收成俱稔賊所至并未搶劫倉谷其非饑民可知王倫等實因邪教糾眾不法無識喜事之徙妄言惑聽固不足信耳
⑷ 壽張令沈齊義于王倫等倡立邪教未能早為察知擒治及聞其事乃于大堂僉差往捕而胥役入教者多遂至漏泄生變機事不密自貽之戚使其尚在當律以不職失城之罪因已罵賊遇害特宥其過而仍予之邱
⑸ 沈齊義僨轅失城為賊所害止可謂之烈而不得謂之忠其女二姑于其父喪歸籍時投繯以殉亦止可謂之死義而不得謂之孝蓋圣人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未聞教子女以身殉父母為孝也昨浙撫三寶請旌章中乃謂忠孝聚于一家措詞失實矣因降旨宣諭敕部依全家殉難例旌之
⑹ 賊匪佔據(jù)臨清舊城復遣其黨于初七至十三連日攻犯新城之西南二門副將葉信參將烏大經(jīng)署知州秦震鈞嬰城固守百計抵御發(fā)鎗炮殲賊甚多賊不得逞十九日賊復以火藥實車擁至欲焚燬闉扉城上偵知之擲石礙其車輪以火箭射其車藥然賊反自焚斃多人自是不敢復窺新城矣
⑺ 巡撫徐績等皆非練習軍務之人措置不能得要以大學士舒赫德曾經(jīng)西師之役嫻于用兵即命至山東董率調(diào)度進剿并命額駙拉旺多爾濟都御史阿思哈同行舒赫德至德州調(diào)集各處兵馬京兵一到即令阿思哈分領(lǐng)眾兵往會徐績等至臨清由南路進攻舒赫德拉旺多爾濟等統(tǒng)優(yōu)京兵由東面進攻復派侍衛(wèi)春寧率東三省善射手五十人亦至并命直??總督周元理統(tǒng)兵由故城一路恊??并于威縣平鄉(xiāng)分兵堵御河南巡撫何煟在邱縣館陶一路統(tǒng)兵防守楊景素時為直??布政使駐兵河西因以拆橋事委之廿二日夜半楊景素瑪爾清阿率兵攻賊浮橋射殪燃炮之賊兵丁穆維踴上賊舟奪礙斷橋索勁兵數(shù)十人繼之擲炬焚橋艦頃刻而燼殲賊數(shù)百賊遂不得西逸廿三日京兵全至臨清于舊城四面環(huán)困賊窘迫率一二千人至塔灣復□春寧音濟圖等射殪五六百逆匪等復遁回舊城其馀竄逸之賊追殺殆盡賊有潛泗欲渡河西者悉為楊景素一路之兵射擊無遺越數(shù)日賊即??平錄其功績因擢楊景素為山東巡撫瑪爾清阿為兗州總兵穆維賞巴圖魯號擢千總并賞藍翎其在事出力大小員弁各錄敘升賞有差
⑻ 王倫自八月廿八日起事至九月廿九日渠魁自焚黨羽悉就擒獲檻解誅磔統(tǒng)計僅一月而八旗兵合??自九月廿四至廿九計凡六日而平以視明白蓮教徐鴻儒等擾亂前后二十年巡撫趙彥七月始討平遲速不啻百十倍
⑼ 臨清舊城為商賈聚集之所市塵密比賊殘破后近已修整漸復舊觀
⑽ 王倫至臨清佔居原任湖南巡撫汪灝舊宅其曾孫汪繼烈等預挈家徙避官兵至賊放火自焚意汪灝為巡撫時必有斂賄自肥之事故其居不能遺之曾元世守然使汪繼烈若明于大義當避賊外出時先焚其室令賊無所棲事后上聞必嘉憫厚賜而錄用之茲雖無從賊之罪而室成灰燼賞亦無可施惜乎其智不及此也
奉贈嶠南老少諸友
其一
清末民國初 ·
柳麟錫
七言絕句
余入云峴。慶州居金公載銖字
文秀
號九巖。率其子榮燮有聲,道燮有瑞。樸公云敬元尚。率其子萬龍時亨,末龍。金雅士兄弟澗龍景一,性龍景直。避倭禍先來。寓居已數(shù)年。五屋成一村。衣冠皆古。守本鄉(xiāng)禮義淳俗。一見便成熟契。相愛有同親戚。日夕追隨。輸盡情曲。痛冤國事。時復握手嗚咽歔欷。來此異域。得接此芳鄰。極不偶然。作七絕四則。以表深衷云。
君鄉(xiāng)鄒魯我王甸,萬里忽然蓬轉(zhuǎn)身。
邂逅荒山深樹里,悲歌互發(fā)古冠巾。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