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香禪(?~?),名夢癡,本名罔市,號留仙,臺北艋舺人。原系臺北永樂座著名藝旦,貌美多姿,能唱京戲,稱為「正音」。曾從大稻埕趙一山學(xué)詩,所作情景濃至,造語清新。又從連橫游,詩藝益進。嫁與臺南舉人羅秀惠,已而仳離,遁入空門,法名香禪。未幾還俗,改嫁新竹謝介石,婚后同赴上海,轉(zhuǎn)居吉林、天津、北京等地。九一八事變起,日寇竊據(jù)東北,謝介石任偽滿州國要職,王香禪因夫妻感情不睦,留居天津。抗戰(zhàn)勝利后,謝介石因漢奸罪被捕入獄,王香禪與子女仍留居天津。大陸陷共后,其事跡無聞〖參考國家圖書館編印《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 王香禪存詩二首,見連橫《劍花室詩集》,今據(jù)以移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李恩繹(1776年-1846年),字巽甫, 號東云,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白旗人。清朝官員,庶吉士出身,籍直隸省永平府灤州。嘉慶十三年戊辰(1808)登二甲進士。嘉慶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山東運河兵備道,長蘆鹽運使;道光十三年廣東按察使,十五年陜西按察使,十六年江西布政使署理江西巡撫,兼署廣東布政史(任期內(nèi)于1836年曾赴澳門查看)。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由江西布政使調(diào)任廣西布政使。道光十九年六月十六(1839年7月26日),因病解任。任《欽定全唐文》提調(diào)官。著有《讀易備解》、《古韻備考》、《東云未焚草》、《東云鄙言》、《佃蕓詩草》(據(jù)《永平府志:藝文志》卷四十八)。“東云先生最深于易,有《讀易述知》一篇”(載符茵森《寄心庵詩話》)。李恩繹之墓在北京昌平縣崔村鎮(zhèn)八家村。據(jù)2010年記載,墓已無存,幸存的“李公神道碑”現(xiàn)由昌平文委保存。孫兒李祜 (道光進士)作《皇清例授通奉大夫貤封朝議大夫原任江西廣西布政使顯考東云府君行述》(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家族一門在清代共出十二位文科進士(參見李祉)。胞弟翰林李恩慶,道光朝書畫鑒藏名家。
人物簡介
李恩慶(1799年 - 1864年),字季云(一作寄云),號集園,別署李季子,又號三盤老民,齋名愛吾廬,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白旗人,籍直隸省永平府灤州。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書畫鑒藏名家,善畫山水。嘉慶丙子科舉人,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科二甲第二名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河南道、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禮科掌印給事中、甘肅甘涼道兼署甘肅按察使、甘肅布政使、廣東鹽運使、兩淮鹽運使。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湖北鄉(xiāng)試副考官。退休后,隱居于盤山下石佛村,筑園于宅之西,起鳥盡云間之樓(載劉聲木《萇楚齋隨筆》)。李恩慶是當(dāng)時京畿之地鑒藏書畫的名家。家中富藏書籍、碑帖、書畫、古器物。被歸為書畫收藏界的“三李”(李恩慶、李東、李佐賢)。精于鑒賞,且工書畫。恩慶"嘗與大興劉寬夫(名位坦)及心泉和尚(松筠庵主持,時名書畫僧)相往還。一經(jīng)諸公品題,若士之登龍門者”(據(jù)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兩次題跋于(傳唐代閻立本所畫)《歷代帝王圖》(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擬歸隱,戴熙為畫《平谷山莊圖》卷,曾國藩作詩《為李寄云題平谷山莊圖》(載《曾國藩全集》14)。善畫山水(載李放《八旗畫錄》),其墓地在順天府薊州平谷縣(今平谷區(qū)),曾三作《平谷山莊圖》(原皇家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合為一卷,張穆 (清朝)(號石舟)題詩跋《李寄云侍御平谷山莊圖》(載楊鐘羲《雪橋詩話》卷11)。著有《愛吾廬書畫記》,前集四卷,共著錄二百八件;今僅存卷三,明人四十一件,卷四國朝七十六件,共一百一十七件(據(jù)容庚《歷代著錄畫目續(xù)編》)。另有《愛吾廬書畫聞見錄》、《愛吾廬書畫題跋》。曾作畫《摹黃鶴山人聽雨樓圖卷》,進士何紹基贈詩《題李寄云侍御摹黃鶴山人聽雨樓圖卷》,有“詩心到處能聽雨,畫里憑虛自作樓”句(載《何紹基詩文集》、《東洲草堂詩鈔》卷8)。師從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進士陳官俊,而陳官俊之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陳介祺又受業(yè)于李恩慶,李恩慶與陳介祺在書畫收藏中時有往來。李恩慶曾收藏元代趙孟頫行書節(jié)錄《道德經(jīng)》手卷,李恩慶在其跋語中講到賈客持此卷先求售于陳介祺,當(dāng)時雙方皆以為是偽品,未成交,遂被李恩慶購得,鑒定為真跡,后陳官俊、陳介祺均題跋。家族一門在清代共出十二位文科進士(參見李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