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恒月

共 7 首
白云溪北叢巖東,樹石夜與潺湲通。
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聲滿風(fēng)。
端陽日奉皇太后觀龍舟(乾隆甲申)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麥臨芒種蔚禾田,應(yīng)節(jié)亶宜侍粽筵。
沅浦寧須問芳芷,湯泉恰已貢新蓮。
欣陪鳳扇如恒月,訝指龍舟忽隔年。
蓬島瑤臺(tái)仙樂奏,董雙成至按冰弦。
⑴ 在福海中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歲歲于此奉皇太后觀龍舟
堂萱青不老,八十五秋回。
熊夢當(dāng)年占,弧筵隔月開。
幾人能得此,玆事信奇哉。
黃菊重陽過,斑衣永日陪。
壽星明次第,恒月頌方來。
春酒留馀釀,賢兒更壽杯。
粵若歲戊辰。我圣上即位之二十有五載也。六月某子新授我令公同知中樞府事。追贈(zèng)及三代。以公貴也。徂茲乙丑。上親入耆所。當(dāng)也以高年獲躋三品之榮者。斯乃曠世之攸鮮。而人或有終身未之與焉。惟吾令公以遐鄉(xiāng)遺老。初不有求之之心。而卒未免僉知府事之稱號。斯固已奇矣。今復(fù)重之以從二之階。而名徹于天陛。事載于爛紙。播之遐邇。聳乎觀聽。誰不曰宜乎于是老。而其或謂公且切切肰自喜為也。吁。是不逾杓之人。而其亦淺之為而已。乃公之自喜者。誠有在焉。蓋公之上世。自落南鄉(xiāng)以來。偉姿宏器。星見踵出。若世所謂取青紫如拾芥者。非是之謂耶。肰而曾未有受天之祜。胡考康寧而出而為世用者。是豈非德門之遺憾。而當(dāng)時(shí)不食之報(bào)。今乃于令公而見之。且夫以公之故而追贈(zèng)之榮。上及于三世。是則公身之榮。不足為幸于公身。而公之先得公而乃榮者。斯不亦積善之馀慶乎。而公之所自喜者。吾知其在此而不在彼。則胤錫之于斯賀也。其將不以是而以何。于是乎系之以詩曰。
仙李盤根大,柯條遍海封。
璿潢源赫赫,珊玦響瑽瑽。
??非王孫貴,公惟淑氣鐘。
真元寧泐鑠,造化好陶镕。
星彩分丁丙,年光任蚻蜂。
壯軀猶肨脹,新發(fā)亦髼松。
已喜眸懸鏡,何嘗耳學(xué)龍。
竹亭風(fēng)細(xì)細(xì),花院月溶溶。
百歲消搖樂,四朝逸晦蹤。
梧春雖半樹,日道任高舂。
孫長初當(dāng)戶,辭鏗若戛鏞。
巋肰經(jīng)七紀(jì),獨(dú)也冠三宗。
天意誠非偶,人情幾有颙。
圣恩曾渙霈,寶牒此稠重。
快入中樞府,欣騰大老容。
泉涂新改照,陟降詎無悰。
鄰里紛趨賀,州閭競肅雍。
清霜方夜落,新雁亦朝嗈。
宸極丹誠惓,墳塋老力恭。
眾賓承請迓,五馬入迎逢。
堂宇交樽俎,階庭列鼓鐘。
杯飛白鸚鵡,屏綻繡芙蓉。
酬酢情何倦,坎蹲氣益濃。
詠歌咸有禱,觀玩立無縫。
盛事元難再,高筵獨(dú)少儂。
龍城重九菊,堯殿二旬??。
自恨歸來晚,還慚拜抃慵。
傳聞耳漫借,梗槩目徒傭。
揣誼要揚(yáng)搉,摛辭奈阘茸。
福須如恒月,祿且似崇墉。
梁硬函烏幾,板輕閣綠筇。
鶴籌長世度,牛胾每朝供。
浩浩來川水,蒼蒼茂柏松。
小床聞蟻響,千里見針鋒。
吉兆常呈現(xiàn),妖氛敢突沖。
東班超首秩,南雁過衡峰。
神驥嵐池出,老嵌楚璞攻。
弟昆敦孝友,苗裔絕愚憃。
此外將何祝,淡詞恥未秾。
恒月慈天載普圓,韶光先到繡簾前。
獸樽白裛仙桃露,繭館青浮御柳煙。
陰教久凝彤管記,陽和新逐玉衡傳。
萬年長樂無疆祝,壽域帲幪化自然。
相門種德際明時(shí),郁郁繁陰槐棘枝。
降岳期回恒月上,濟(jì)川才遇順風(fēng)吹。
野垂桃李騰輿誦,履聽星辰荷主知。
屋籌更添無量祝,九苞將見鳳毛池。
新鄉(xiāng)渡河戰(zhàn),奪纛馬上舞。
袖圖示魏公,八日寇為虜。
紅羅粲繡字,背嵬疾揚(yáng)弩。
吾觀太尉才,隨地皆媚嫵。
幞頭讀何書,兩河檄如雨。
誰令風(fēng)波亭,易我黃龍府。
千秋種族光,逡巡又愁侮。
翠微月猶明,征衣幾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