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僧慶諸
相關人物:
共 68 位
。
共 7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杭州徑山寺大覺禪師碑銘
中唐 ·
李吉甫
四言詩
如來自滅度之后。以心印相付囑。凡二十八祖至菩提達摩。紹興大教。指授后學。后之學者。始以南北為二宗。又自達摩三世傳法于信禪師。信傳牛頭融禪師。融傳鶴林馬素禪師。素傳于徑山。山傳國一禪師。二宗之外。又別門也。于戲。法不外來。本同一性。惟佛與佛。轉相證知。其傳也。無文字語言以為說。其入也。無門階經術以為漸。語如夢覺。得本自心。誰其語之。國一大師其人矣。大師諱法欽。俗姓朱氏。吳都昆山人也。身長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蓮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風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識天人之師焉。春秋二十有八。將就賓貢。途經丹陽。雅聞鶴林馬素之名。往申款謁。還得超然自詣。如來密印。一念盡傳。王子妙力。他人莫識。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問以所從。素公曰。逢徑則止。隨汝心也。他日游方至馀杭西山。問于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徑。大師感鶴林逢徑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于是蔭松藉草。不立茅茨。無非道場。于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搆室者。大師亦因而安處。心不住于三界。名自聞于十方。華陰學徒。來者成韨矣。天寶二祀。受具戒于龍泉法崙和尚。雖不現身意。亦不舍外儀。于我性中。無非自在。大歷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輿。迎于內殿。既而幡幢設列。龍象圍繞。萬乘有順風之請。兆民渴灑露之仁。問我所行。終無少法。尋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詣者日有千人。司徒楊公綰。情游道樞。行出人表。大師一見于眾。二三目之。過此默然。吾無示說。楊公亦退而嘆曰。此方外高士也。固當順之。不宜羈致。尋求歸山。詔允其請。因賜策曰國一大師。仍以所居為徑山寺焉。初大師宴居山林。人罕接禮。及召赴京邑。途經郡國。譬若優(yōu)曇一現。師子聲聞。晞光赴響者轂擊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師隨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徑山徙居于龍興寺。馀杭者。為吳東藩。濱越西境。馳軺軒者數道。通濱驛者萬里。故中朝銜命之士。于是往覆。外國占風之侶。盡此奔走。不踐門閾。恥如瘖聾。而大師意絕將迎。禮無差別。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貞元八年歲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無疾順化。報齡七十九。僧臘五十。先是一日。誡門人令設六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師曰。若過明日。則無所及。既而善緣
普會
。珍供豐盈。大師意若辭訣。體無患苦。逮中宵。跏趺示滅。本郡太守王公顏即時表聞。上為歔欷。以大師元慈默照。負荷眾生。賜謚曰大覺禪師。海內服膺于道者。靡不承問叩心。悵惘號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于院庭之內。遵遺命也。建塔安神。申門人之意也。嗚呼。為人尊師。凡將五紀。居惟一床。衣止一衲。冬無纊氎。夏不絺绤。遠近檀施?;蛞蝗绽矍Ы?。悉命歸于常住。為十方之奉。未嘗受施。亦不施人。雖物外去來。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興。數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悕畏于罪垢。愛見于莊嚴。其馀小慧。則以生滅為心。垢凈為別。舍道由徑。傷肌自瘡。至人應化。醫(yī)其病故。大師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歸無馀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眾生妄除。法亦如故。嘗有設問于大師曰。今傳舍有二使。郵吏為刲一羊。二使既聞。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異之乎。大師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惟大師性和言。罕所論說。問者百千。對無一二。時證了義。心依善根。未度者道豈遠人。應度者吾無雜味。日行空界。盡欲昏癡。珠現鏡中。自然明了?;蚓佣囔`異?;蚴路扔X。至若飲毒不害。遇疾不醫(yī)。元鶴代闇。植柳為蓋。此昭昭于視聽者。不可備紀。于我法門。皆為妄見。今不書。尊上乘也。弟子實相。門人上首。傳受秘藏。導揚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連蹇當代。歸依釋流。俾筌難名。強著無跡。其詞曰。
水無動性,風止動滅。
鏡非塵體,塵去鏡澈。
眾生自性,本同諸佛。
求法妄纏,坐禪心沒。
如來滅后,誰證無生。
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離言說,法潤根莖。
師心是法,無法修行。
我體本空,空非實性。
既除我相,亦遣空病。
誓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師得之,斯為究竟。
何有涅槃,適去他方。
教無生滅,道有行藏。
不見舟筏,空流大江。
蒼蒼遙山,成道之所。
至人應化,萬物皆睹。
報盡形滅,人亡地古。
刻頌豐碑,永存澗戶。
勸諭詩三首
其三
唐 ·
傅翕
修空截三有,精進作醫(yī)王。
共弘調御法,甘雨注無方。
澤潤群生等,慧解悉芬芳。
普會
三菩室,齊證真如房。
王子頌五首
其五
內生
唐 ·
良價
七言律詩
九重深密
⑴
復何宣,掛弊繇
⑵
來顯妙傳。
秖奉一人天地貴,從他諸道自分權。
紫羅帳合君臣隔,黃合簾垂禁制全。
為汝方隅官
⑶
屬戀,遂將黃葉止啼錢
(以上五首均見《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七冊《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歌頌》校記引別本。又見《五燈會元》卷五
石霜慶諸
引「頌洞山五位王子」?!妒瘋}歷代詩選》卷一一一收末首,誤為
慶諸
作。《禪門
諸
祖師偈頌》卷上之上云為「
石霜諸禪師
出題,洞山悟本大師頌」。)
。
⑴ 《五燈會元》作「密處」
⑵ 《禪門諸祖師偈頌》作「興」
⑶ 《禪門諸祖師偈頌》作「愚宮」
送僧人入
石霜
(注內缺五字)
五代 ·
貫休
五言排律
舉世祗堪吁,空知與道俱。
論心齊至圣,對鏡破凡夫。
業(yè)王如云合,頭低似箭驅
⑴
。
三清徒妄想,千載亦須臾。
唯我流陽叟,深云領毳徒。
盡騎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斕斑半雪須。
苔侵長者論,嵐蝕祖師圖。
翠巘金鐘曉,香林寶月孤。
兟兟齊白趾,赫赫共洪爐。
山色鋤難盡,松根踏欲無。
難評傳的的,須到不區(qū)區(qū)。
撩舍
新羅瘦,爐煙榾柮粗。
燒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廚。
師去情何切,人間事莫拘。
穿林宿古冢,踏葉揭空盂。
無事終無事,令枯便合枯
⑵
。
他年相覓在,亦不是生蘇。
⑴ 牛頭大師云:“猶妄心起,業(yè)業(yè)如云。”《俱合論》云:“入地獄人,頭向下也?!?/div>
⑵ 昔鳥窠和尚云:“無事無□□〖事〗為法道□□,云學向上事不入,即須如枯木□好也?!?/div>
聞無相道人順世五首
其四
(889年)
五代 ·
貫休
石霜
既
順世
,吾師亦不住。
杉桂有猩猩,糠秕無句句。
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嬰孺。
莫比優(yōu)曇花,斯人更難遇。
送德光
(一作輝)
禪師
(重禮
石霜
長者)
晚唐 ·
曹松
五言律詩
天涯緣事了,又造
石霜
微。
不以千峰險,唯將獨影歸。
有為嫌假佛,無境是真機。
到后流沙錫,何時更有飛。
華嚴感通賦
后周 ·
釋延壽
華嚴至教,無盡圓宗。
于一心而
普會
,攝眾妙以居中。
寂寂真門,遍塵沙界而顯現;
重重帝綱,指毛端處而全通。
爾乃十種受持,殊功莫比。
誦一偈,破鐵城之極苦;
暫頂戴,悟金言之深旨。
傾誠懺悔,閹人而須發(fā)重生;
畢命誦持,病者而癭瘤全止。
當翻譯之時,現大希奇,青衣侍側,化出泉池。
甘露沾于大地,香水灑于彤墀。
百葉蓮花,開敷榮于內苑;
六方地軸,震動瑞于明時。
其或神童送藥,野鳥翔集,天帝請講,高僧顧揖。
才觀奧旨,知思議之難窮;
乍聽靈文,弘小典而何及。
上圣同推,下類難知。
以少方便,功越僧祇。
但聞其名,不墮修羅之四趣;
或持一品,能成菩薩之律儀。
法界圓宗,真如榜樣。
升天而能退強敵,墮井而潛歸寶藏。
修禪習慧,冥通九會之中;
列座騰空,位處二乘之上。
此典幽玄,不可妄傳。
大海量墨而難寫,須彌聚筆而莫宣。
金光影耀,冬葵艷鮮。
力回垂死之人,魂歸塵世;
水滴持經之手,命盡生天。
非大非小,塵塵諦了。
金光孕于口中,紅蓮生于舌表。
證明列踴地之人,得果現生天之鳥。
大哉無盡之宗,向丹臺而洞曉。
第八僧問
石霜
頌
北宋 ·
釋義青
三更月落兩山明
(原注:清光何處無。)
,古道程遙苔滿生
(原注:幾人能履踐。)
。
金鎮(zhèn)搖時無手犯
(原注:誰敢動著。)
,碧波心月兔常行
(原注:莫亂走。)
。
元老見訪留坐具而去戲作一絕調之
(1085年)
北宋 ·
蘇轍
七言絕句
石霜
舊奪裴休笏,坐具只今君自留。
留放書房還會否,受降曾不費戈矛。
偈一首
宋 ·
吳處厚
是身如泡幻,盡非真實相。
況茲紙上影,妄外更生妄。
到岸不須船,無風休起浪。
唯當清靜觀,妙法了無象
(同上書卷一○ 《青箱雜記》:富文忠公尤達性理,熙寧余官洛下,公時為亳守,遺余書記,為訪荷澤
諸禪師
影像。余因以偈戲之云云。)
。
共 7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