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論

相關(guān)人物:共 27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簡時叔 其三 明 · 金宗直
七言絕句
風(fēng)雩鏗瑟本非狂,攻玉他山詎可忘。
海上適來洪及第,山中曾有蔡文章。
按:時叔與盧,鄭二生。讀書之暇。必游凝川船亭上。吟風(fēng)詠月。恣意歌謔。溯洄上下。月黑夜分則登嶺南而宿。每間數(shù)日如是。及第洪粲。自金海來游幾六七日。一日之夕。下嶺南樓乘舟。時叔等先在舟中。不避。洪嫌其不為禮。及罷入城。有傲言頗侵時叔。時叔。明日以書責(zé)之。有云。足下以舊視之。則洪生員也。以今視之。則洪及第也。流竄中幸蒙恩赦。猶不齒于士論。何不省而倨傲如是乎。洪大忿恨。必欲報之。仆聞之。以為古人論文云。天下未有無對之文。洪及第可對蔡文章也。丙申歲。館閣諸公建白。選文臣年少聰敏者。給暇讀書于藏義寺。蔡壽,權(quán)健,許琛,曹偉,楊熙止,俞好仁六人在選。常時朝參。皆不與焉。時謂之文章接。一日班會。弘文館書吏于司憲府舉案。注蔡公名下云。文章且脫接字。士林皆笑之。目為蔡文章,權(quán)文章。
正德己卯冬十二月二十日。靜庵先生趙公。效于綾城謫所。明年。歸葬龍仁深谷里。從先兆。嘉請丁巳十二月二十四日。改卜其西數(shù)百步許。以夫人李氏祔。萬歷庚辰。大學(xué)諸生一口飏言曰。惟先生澤不斬。士于今受其賜。崇德報功。宜極盛典。今玆神道無碑。幽堂不志。無以昭虔揭烈。以耀無窮。乃相與裒財俶役。募工礱石。朝紳上自廟堂。下至一命。以及窮閻之士。茍聞先生之風(fēng)者。舉競相助。不勞而事集。使求志銘于德水李珥。珥謝非其人。不獲辭。仰惟先生道德事業(yè)。焯載國乘。退溪李先生狀其行。穌齋盧相公銘其碑。豈有馀辭可贅。顧既應(yīng)撰。不可無言。乃略敘世系踐歷資質(zhì)學(xué)行設(shè)施嗣息。并論善惡禍福天命否泰。而足以銘。其敘曰。嗚呼。先生諱光祖。字孝直。靜庵是自號也。趙氏為漢陽著姓。高麗總管良琪。以軍功受元朝袍帶之賜。是先生七代祖也??偣茉鴮O諱溫。佐我太祖。錄開國勛。封漢川府院君。謚良節(jié)。于先生為高祖。良節(jié)生義盈庫使諱育。贈吏曹參判。參判生成均館司藝諱衷孫。贈吏曹判書。判書生諱元綱。官至司憲府監(jiān)察。贈吏曹參判。是為先生顯考。妣驪興閔氏??h監(jiān)誼之女。以成化壬寅八月十日生先生。嗚呼。先生年十九而孤。正德庚午。試進(jìn)士。冠其榜。辛未。丁內(nèi)艱。乙亥。舉孝廉。拜造紙署司紙。是年秋。中廟拜先圣試士。先生應(yīng)其科。擢乙科第一人。授成均館典籍。俄遷司憲府監(jiān)察,司諫院正言。丙子。歷戶,禮,工三曹佐郎。選入弘文館為副修撰。升修撰。丁丑。以副校理賜暇讀書。超資拜應(yīng)教。升典翰,直提學(xué)。戊寅。升秩通政大夫。拜副提學(xué)。遷承政院同副承旨。以先生宜養(yǎng)君德。還長玉堂。未幾。進(jìn)秩嘉善。兼同知成均館事。俄遷司憲府大司憲。例兼成均。己卯春。拜副提學(xué)。夏。還拜大司憲。冬。用告密者言。下禁府。事叵測。領(lǐng)議政鄭公光弼力救。用次律被竄。竟賜自盡。年三十八。嗚呼。先生稟受絕人。玉潤金精。相表清秀。蘭滋月朗。容止可觀。鳳儀鸞翔。孝友忠直。英睿剛果。幼不好弄。已具成人模范。忼慨有大志。興慕圣賢。必欲追踵絕軌。世俗所屑。雖千駟萬鐘。一不以介意。樂善疾惡。見人非違。若將浼焉。嗚呼。先生少時。參判公作察訪魚川。寒暄先生金文敬公得譴燕山。謫比邑熙川。先生素聞文敬學(xué)有淵源。因趨庭得往受業(yè)。時師道廢久。人多指笑。先生不較不沮。始聞為學(xué)之大方。自是益自刻厲。課程嚴(yán)苦。篤信小學(xué)及近思錄,四子六經(jīng)。平居。夙夜整飭。高拱危坐。齊明儼恪。威儀折中。進(jìn)退翼如。嘗入天磨龍門兩山。講習(xí)之暇。潛心對越?;蚓龟胸H粶Y默。夜分乃寢。五更必起。山人習(xí)禪者。皆嘆其不可及。其在家。事親色養(yǎng)。極其誠。慎終追遠(yuǎn)。情文備至。家廟在別所。日必一往。雖公務(wù)鞅掌。大風(fēng)雨雪。祁寒溽暑。不少廢。謹(jǐn)守法度。以閑有家。內(nèi)外斬斬。正倫理篤恩義。遠(yuǎn)聲色戒曲蘗。獎進(jìn)后生。各因其材。黜俗論排異端。凡持身處家。應(yīng)事接人。一稽古訓(xùn)。惟書禮為則。若涉毫發(fā)非禮。其心不安。若冠冕佩玉。坐于泥涂也。天分既異。充養(yǎng)有道。英華發(fā)外。聳服一世。望之者咸咨嗟嘆息。以至市里蚩氓。每值其出。羅拜馬前。仰首歆贊。噫。此先生柔嘉令儀所致。豈知反以此胎禍哉。嗚呼。先生受命世之才。抱適用之學(xué)。格君安民。此固素心。恥于衒玉。潛居若無意者。聲譽藹郁。朝臣爭薦。其除司紙也。先生不樂曰。用虛譽得官。不如應(yīng)舉。以通行道之路。既除之后。被知于中廟。月薦歲升。不數(shù)年。長論思主風(fēng)憲。上雅尚儒術(shù)。銳意文治。倚先生甚重。先生感不世之遇。便以堯舜君民。興起斯文為己任。每將入對。必宿齋戒積誠敬。其進(jìn)侍也。一心肅慮。如對神明。知無不言。言無不讜。其言若曰。人之一心。天理本全。其大無外。其運不息。良由氣局欲蔽。大者或小。運者或閒。在常人。其害猶難救。況人君勢位高亢。驕溢易生。聲色媚悅之攻。非匹夫比。心一不正。氣一不順。則生于事害于政。傷和召沴。彝倫斁而萬物不遂矣。主上所以存心事天。以致中和極功者。其可少忽乎。至于義利王霸之辨。古今治亂之幾。君子小人進(jìn)退消長之象。無不罄蘊極論?;蛑寥贞尽I媳靥撔膬A聽。朝議將潛師襲野人速古乃。臨遣將。將相環(huán)侍。詢謀已同。先生自外進(jìn)曰。此事類狙譎。非王者御戎之道。堂堂國家。行盜賊之術(shù)。臣竊恥之。上乃卻眾議。從先生言。將相群爭。竟不入。先生之得君。其可謂不至乎。肆與并時名流。協(xié)力贊襄。奮庸熙載。設(shè)薦舉科。以龥俊乂。罷昭格署。以正祀典。訓(xùn)小學(xué)以育英才。宿弊漸革。古制漸興。百僚悚勵。四方風(fēng)動。第士論或失于欲速。太露鋒穎。建白不度時宜。閒有喜事者。未免投合時好。先生以為憂。而舊臣拂清議。因事見擠者。怨入骨髓。磨牙伺隙。先生喟然知王道不可遽行。大猷不可遽升。于是。稍調(diào)劑秉中。以鎮(zhèn)浮躁。而矯激之。反詆先生為色莊。至欲彈劾。先生料時事必敗。求退不得命。適廷論欲追削靖國勛籍之濫者。先生既不能退。則把綱紀(jì)塞利原。職耳。不得不同其議。伏閤爭累月。得允。群臣入侍榻前。將功券定與奪。時己卯十一月十五日也。俞咈甫已。駭機(jī)發(fā)于其夜。南袞沈貞,洪景舟等。潛開闕門入便殿。語秘不傳。先生之下吏也。館學(xué)諸生。坌哭闕庭。爭詣獄請囚。其謫也。上使近侍諭以非私罪。姑從廷論示譴之意。先生拜謝以辭。其受后命也。先生沐浴更衣。請聞罪名。使者無應(yīng)。先生臨結(jié)纓。貽親舊書有曰。愛君如愛父。天日照丹衷。聞?wù)邞Q之。嗚呼。先生內(nèi)子。僉使李允泂之女。生二男。曰定。娶縣監(jiān)權(quán)恰女。無后早歿。曰容。以蔭補官至文川郡守。娶大護(hù)軍李鏡女。只生二女。無嗣。取堂弟希顏子舜男為后。尚幼。女長適佐郎許鑒。生一男曰昀。次適進(jìn)士洪遠(yuǎn)。生二女。皆幼。夫人后先生三十八年而卒。嗚呼。上天陰騭。于善必栽培。于惡必傾覆。禍福之理。固昭昭也。今先生以蹇蹇之節(jié)。揚于王庭。啟赤心批逆鱗。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律己清苦。闕節(jié)不通。騶直不納。公退。不問家事。早夜所思慮。惟在政疹民隱。惓惓無須臾寧。卒之身觸讒鋒。不能考終。福善之理安在。彼泄泄沓沓。重人爵輕天敘。偷時射利。屋潤身肥。國家安危。邈如胡視越病。不拔一毛。雍容顧眄。自擬圣于涉世。反笑先生。斥以少不解事。挑生厲階。甚者或至戕賢賊能。以植固其勢。此輩類得于君。安享祿位。老死牖下。所謂禍淫者。亦昧矣。是故。人之言曰。謀身密者。其轂朱。謀國忠者。其族赤。父戒其子。兄勖其弟。以摸棱為明哲。以匪躬為浮薄。士習(xí)以偷。世道以污。悲夫。雖然。人心本公。天定靡忒。陰翳才消。太陽回光。中廟晚年。德音每稱無罪。固有渙恩之漸。仁廟繼明。因廟堂申論。館學(xué)龥天。聿追先志。命復(fù)先生職秩。逮今上初服。清論益張。乾心洞契。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lǐng)議政兼領(lǐng)經(jīng)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jiān)事。是隆慶戊辰也。越明年己巳。賜謚文正。于是。先生耿光。彰徹上下。多士若仰喬岳北斗。立廟明禋非一所。式至今日。甲子已周。追慕如昨。達(dá)國儒林。齊心一力。豎外瘞中。以賁飾墓道。此誠古今所未聞睹。元祀之尊。將亙?nèi)f世矣。顧視富貴蔑聞?wù)?。一時寵樂。六驥過隙。骨肉與草卉同朽。無異蚊虻起滅穢壤閒。若其開毒喙芟良善。以斷國脈者。則罔之生。幸逋鈇鉞。而鬼誅人戮。愈久益嚴(yán)。三尺童子。亦知唾罵。九泉之刑。窮天地而罔赦矣。此固不足比榮辱。惟后人其知所以勸戒哉。嗚呼。天篤生賢。必使有為。進(jìn)則濟(jì)斯民。退則立其言。今先生進(jìn)不克卒行其道。退未及垂訓(xùn)于后。日彰之學(xué)。未就大成。微言之緒。罔由尋考。況我東箕子以后。未聞以仁義治世者。周經(jīng)孔謨。只資空言。先生一倡。庶幾復(fù)古。先生旋敗。士林瓦裂。王道之說。為世大諱。皆諉以非其時。夫如是則古道終不可復(fù)歟。天生賢者而中折之。其命終不可諶歟。其然。豈其然乎。時者。在上者所造也。只是無人。豈云無時。思皇我王。獎美先生既崇極。而尊儒尚道。以明一統(tǒng)。學(xué)者仰恃。發(fā)舒無遜言。先生明天理淑人心之功。于玆普發(fā)。使斯人舉曉王醇霸疵。敬為主禮為防。安宅不可曠。正路不可舍。則先生之道。否短泰長。綽乎為后王開太平。而天不虛生。命乃可諶矣。后先生而作者。其母患莫己庸。思自盡乎所以致用哉。其銘曰。
青?有學(xué),肇殷父師。
化逖言泯,墜緒罔追。
猗嗟寒暄,孤倡濁時。
刻羽絕和,始然就微。
天不椓文,篤降先生。
先生閒氣,漢岳鐘精。
一片昆璧,瑩絕纖瑕。
夙抱高識,求道靡他。
撥機(jī)尋師,入室操戈。
爰啟正軔,任大道遐。
既切既磋,亦琢亦磨。
動容周旋,規(guī)圓矩方。
吾斯未信,韞櫝而藏。
猗蘭播芬,欲掩彌彰。
觀國之光,乃賓于王。
契孚魚水,委身徇國。
志撐宇宙,忠貫日月。
矢回淳風(fēng),以敦淆俗。
禹鼎漏妖,河麋逞慝。
參天豫章,一斫斯倒。
三光失晶,四民齊悼。
天啟圣衷,廓開氛祲。
歷世加褒,伸枉起歆。
士誦其語,人服其化。
茅開蹊徑,燭揭昏夜。
郁郁駒城,山紆水長。
有斐令德,沒世不忘。
成廟培養(yǎng)士氣。至于中廟初年。道德正直之士彬彬輩出。至今追數(shù)當(dāng)時人物稱為己卯諸賢。其一駒城李公方嚴(yán)有大節(jié)。立朝亢直。不以權(quán)勢詘意。由是數(shù)困于外。不大顯以終。諱弘干。字大立。弱冠登第。由槐院選史局。歷戶、禮、兵員外郎中。于臺閣則再為掌令。一為正言、執(zhí)義。于講官。司書、弼善、校理各一。于諸寺。判司饔、軍器、宗簿、奉常事。又各一。于外庸則平安評事全羅都事。便養(yǎng)守昆陽、沃川郡。一忤權(quán)貴。為水原郡守。再忤為公、清、光三州牧。治常為一道最。用殯殿勞。升通政。踰年。充賀至副使朝京。還至豐潤疾卒。官庇喪葬駒城舊塋巽向原。距公生弘治丙午。得年六十一。公天性至孝。先司諫之亡。公年尚少??奁Y如成人。奉母色養(yǎng)。至老如一日。自飭峻整。訓(xùn)子弟有法。持官蒞家。內(nèi)外斬斬。而接人遇物。和氣藹然。赒人之急。不問有無費。樂善喜士。朋游皆當(dāng)世名人。尤與靜庵、沖庵為道義交。己卯禍作。公常忼慨。語南袞之婿李墠曰。止亭以儒林領(lǐng)袖。再得告變之名。一生名義何居。聞?wù)呤R宜泉z起。司諫郭詢死于理。知舊無過門者。公在太常。欲以先生禮賻之。諸僚懼及禍莫敢應(yīng)。公獨賻其喪。群小側(cè)目。將搆以法。不少撓。靈山君恮竄斥。人皆知枉而不敢言。公入筵建白。乞依世宗放讓寧故事。中廟改容嘉賞。即令放之。朝野咸快。其在風(fēng)憲。權(quán)宰梁淵勢焰薰灼??v奴辱其鄰孀婦。公囚訊之?dāng)嘁苑?。且劾家長不糾之罪。豪貴憚之。竟坐此出麾。其堅確自守多類此。此可見公之大者。嗚呼。使公垂紳搢笏于廟堂之上。其樹立必卓卓。而位卑而無年。吁其天意耶。公之上世有諱吉卷。太師策三重功臣。累傳至諱升忠。工曹參判。諱奉孫。臨陂縣令。諱孝篤。官至司諫。是公三代。司諫負(fù)士望不大施。有三子。公于序季。公夫人固城李氏。濟(jì)用正逵之女。惟世襲訓(xùn)。擇歸歸公。克敬克順。甚有婦道。子凡二人。曰永成。禮曹正郎。曰享成。蔭補鴻山縣監(jiān)。后公兄元干。女凡四人。長適金彪。次適韓濩。官皆縣監(jiān)。次適趙應(yīng)賢。次適文科僉知韓性源。正郎生四男二女。男曰膚敏、時敏、思敏、德敏。鴻山生四男七女。男曰肇敏、謹(jǐn)敏、貞敏、靖敏。內(nèi)外孫凡三十馀人。歲辛丑。諸孫相與謀。以為先梓樹老矣。東南尚闕顯刻。是應(yīng)有待。遂以孫貞敏狀。屬于外曾孫李廷龜曰。我祖德烈靡不聞。然其詳而信者。宜莫如子。子其圖之。噫。鋪張大君子事業(yè)??v我非人。顧義有不敢辭。乃跪而讀狀。序而銘之曰。
惟至行公之篤,惟偉節(jié)公之卓。
行可學(xué)力,節(jié)必天得。
固天所毓,其生也特。
惟其犖犖,與世落落。
繄公之躅,我人之則。
前輩論當(dāng)世人物。至于第一流。則必曰光山金重晦。廷龜自幼少時。聽于輿人走卒之言。竊自增氣。恨不得登拜函丈。一望見大君子道德之馀光。荏苒數(shù)十年。公之墓木。已拱矣。獨公之文章事業(yè)。播誦于口碑者。亦足使人曠世而興感。況余先君受知于公。蓋嘗辱為布衣交。其得于親炙而以訓(xùn)家庭者。洋洋在耳。則敬慕之深。實倍恒人。今于墓道之托。安敢以不文辭。顧忍言哉。按狀。公諱繼輝。重晦字也。金系出新羅王子。逮至麗。世有衣冠。入我朝。有諱若采。官至刑曹判書。高祖諱國光。左議政光山府院君。曾祖諱克忸。大司諫。祖諱宗胤。珍山郡守贈兵曹參判??贾M鎬。知禮縣監(jiān)。累贈左贊成。妣贈貞敬夫人李氏。全義望族正郎光元之女。以嘉靖丙戌生公。生三四歲。能諳文字。七八歲。已通大義。年十一。選試都會。才名藉藉。弱冠。文章蔚為名儒。年二十三。連魁庭試課試。特賜直赴殿試。臺官論其無故例。翌年春。又魁庭試乃得之。仍中乙科入槐院。俄選書堂賜暇。言官論以未經(jīng)清班。及薦史局盛玉堂。乃復(fù)登選。亦見公之望實欲掩彌彰也。自正字升至副修撰兼知制教、正言、兵曹佐郎。尋自典籍。擢佐天曹。清議咸歸。望臨一時。時士禍甫定。人皆茍容。公獨秉裁。遇事風(fēng)生。其在玉堂。尹元衡擅威福。議通庶孽。要為己產(chǎn)地。公手劄論之。其在諫省。劾寢沈貞職牒之命。及秉銓選。與金弘度、金虬等專事激揚。譏排奸倖。失志之徒。怏怏切齒。遂與元衡謀起士獄。一時清流。網(wǎng)打殆盡。公亦削黜。退居連山舊莊。簞瓢屢空。晏如也。辛酉。丁外憂。癸亥。公議始伸。制除。即授承文校理成均直講禮曹正郎。自是華聞彌大。便養(yǎng)乞郡。出為安東府使。館閣以公帶書堂啟留之。遂遷諸寺正者十。歷執(zhí)義應(yīng)教檢詳舍人、司諫、典翰、直提學(xué)。丙寅。中重試第一人。遂自直提學(xué)。進(jìn)階通政。為同副承旨。所試表膾炙一時。京師人皆口相傳以熟。自后出入左右副承旨行護(hù)軍、長諫院、胄監(jiān)。出為黃海監(jiān)司。己巳宅內(nèi)艱。服闋。拜左副右承旨大司諫、吏、禮曹參議。壬申。以謝恩使朝京。癸酉。嶺南缺方伯。朝廷欲試公于民。遂進(jìn)秩為觀察使。入長薇垣柏府及行護(hù)軍者再。尹京兆者一。其在憲府。有相臣為年少輩所困。公為直之。遂為其所擠。出公為關(guān)西方伯。栗谷李公為副提學(xué)。以公練達(dá)時務(wù)。不宜去朝。率同僚上劄請留。事雖不行。而擠公者亦不容于公議。瓜滿。入亞水曹。復(fù)再長諫省。一為都憲。時士論攜貳。公專務(wù)調(diào)適。喜事者多不悅。有以不近之說。誣詆異己者。將搆大獄。公曰。士流間處事當(dāng)明白。豈可造言陰中。遂上章分疏。大為時議所疾。又出公為全羅監(jiān)司。謝病歸。拜同知敦寧、刑禮曹參判。兼同知成均館事。時言官建白國系受誣??赐辍R藰O選使價。冀動帝聽。朝廷以公文章學(xué)識。一代所推。舉以應(yīng)選。仍命公自擇僚佐。陛辭。上解御衣衣之。親執(zhí)爵以勞之。復(fù)命。以舊官兼同知義禁府。以特進(jìn)官入筵。猝中風(fēng)舁還家。上遣中使踵問疾。并給虎皮。是夜卒。壬午四月某日也。賜別賻及棺槨。栗谷李公筵白公才賢清白。不底大用。上嗟惜不已。遂命護(hù)送喪柩。且助庇葬事。皆異數(shù)也。用其年某月某甲。窆于連山縣某原。公歿之十九年。以公嘗錄光國原從。追贈公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帶諸銜。公天資英偉。處心樂易。不規(guī)規(guī)于細(xì)行曲謹(jǐn)。而先立其大者。故雖無踐履功夫。所見超邁。暗合道理。其嘉言懿行。雖不可形容一二。而姑以聞于先君者記之。則事父母色養(yǎng)無違。喪祭一于禮不茍。友愛諸弟。終始無間。獨姊有心恙。待之盡誠。得其歡洽。其篤行如此。平生未嘗一毫營為。衣服玩好。不以累意。位通顯三十年。門庭如布衣時。其清淡如此。嘗與奇高峰、李栗谷為斯文領(lǐng)袖。至論經(jīng)濟(jì)之才。則二公自以為不及。栗谷嘗曰。欲求真宰相。重晦其人也。雖以奇高峰之豪才邃學(xué)。樸思庵之簡潔寡許。常亟稱而嘉嘆之。推為偉器。其見重如此。凡議國家大事。必證據(jù)經(jīng)典。論說踔厲。盈庭之。決于片言。雖老師宿儒。咸取斷莫能難。至如事后成敗。人后吉兇。率皆先見。取必于未來之前。如合左契。十不一差。其識見如此。且如天下山川道里形勢及法令典故。羅列心胸。耳所一聞。目所一見。終身不忘。瞭如燭照。嘗按列邑軍簿一覽了。吏失其牘。公命吏筆口授之。不錯一名。其強(qiáng)記如此。其治嶺南也。值籍兵之?dāng)_。剖決叢冗。游刃恢恢。胡床嘯詠。若無所為。而罷羸以逸。奸猾斂手。一道伏其能。愛畏如神明。及按關(guān)西。值歲饑疫。設(shè)策賑救。全活甚眾。焦心渴思。須發(fā)盡白。其長于政事。而能敏能謹(jǐn)如此。仁順王妃之喪。有群臣服三年之議。公為大諫。伏閤后喪自有定禮。議遂寢。廷議以為卒哭后當(dāng)依五禮儀。玄冠烏帶。柳希春尤主其議曰。人君居喪。與士大夫不同。公與栗谷公抗言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何以異于士大夫乎。喪禮不古久矣。今因此當(dāng)從古禮。遂行公議。恭懿大妃之喪。權(quán)轍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例。定殿下服為齊衰杖期。公倡議曰。明廟后于仁廟。主上后于明廟。為人后者為之子。當(dāng)服三年之喪。議以遂定。其練達(dá)如此。明廟無嗣。朝野憂危。莫敢先發(fā)言。玉堂同僚有巧避者。公獨上章力陳。在憲府。劾汰貪吏數(shù)十人。以激頹風(fēng)。皆巨室子弟。怨仇者眾而不少撓。其剛直如此。上于親政之日。教吏曹曰。勿用矯激。務(wù)用醇厚之人。公聞之曰。此固甚善。但人君偏主此意。則恐柔佞者易享醇厚之名。剛直者反受矯激之謗。為害反甚。其言果驗。其明鑒如此。愛賢惜才。未嘗以名位自高。引接賓朋。誠意藹然。雖疏不飾貌禮。雖昵不設(shè)惰容。見小善必欲發(fā)揚。即不善不復(fù)苛責(zé)。其好善如此。嗚呼。公歿之后。上心嘉嘆?;诓辉缰t使公徊徨外藩。赍志以歿者。是果孰使之然哉。然公之得志失志。天也。于公何損焉。公配平山申氏。參贊瑛之女。先公二十四年卒。有一男一女。男曰長生。今益山郡守。學(xué)有師傳。世號醇儒。娶僉知曹大乾女。生三男二女。長檃夭。次集進(jìn)士。次槃。皆有文行。女長適宣傳官徐景霱。次適都事韓德及。女曰鄭起溟。生一男二女。男沄。女長適注書尹弘國。馀幼。公側(cè)室生四男二女。曰義孫、燕孫、慶孫、平孫。燕孫早死。女為承旨金尚容妾。馀早死。銘曰。
冰玉之潔,鳳鸞之儀。
瑚璉之器,廟堂之姿。
煥猷則圭璧之文,決策則蓍龜之明。
汪然江海之量,卓爾山斗之名。
悃愊好善之誠,堅確秉正之守。
集眾長以為全德,而我公不自有焉。
其成就蓋不可量,孰云遽止于斯。
豈衰世之所難容耶,庸非天意而誰。
嗚呼。賢邪進(jìn)退。系世道消長。士林之禍。自古有之。而未有慘于己卯。己卯諸賢之前后死若竄者甚多。而沖庵先生。受禍最酷。至今聞?wù)咝捏@魄奪。見有尋師友談道學(xué)者。輒掩口而相戒曰。不聞神武上變之事乎。士氣萎靡而不振者殆數(shù)十年。憸小之兇于人國。乃至于是矣。逮乎仁廟末命復(fù)官。宣廟初年贈謚。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別。一邦之士論乃定。然而新學(xué)后生。徒知己卯諸賢之為可師法。而其居家行誼。立朝言論。不能盡記于斬伐銷鑠之馀。多士慨然??志靡鏌o傳。先生之孫金掌令聲發(fā)。一日謂不佞曰。夫以吾先祖之卓卓。而墓道尚闕顯刻。是實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孫之責(zé)也。敢徼惠子一言。愿子圖之。噫。詩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晚。常恨未得趨承下風(fēng)于函丈之間。今于不朽之托。安敢以文辭衰拙。不足以自效為解。而重孤慕用之誠乎。謹(jǐn)按狀。先生姓金。諱凈。字元沖。沖庵號也。新羅敬順王之后。六代祖將有。版圖判書。始家于報恩。曾祖諱滸。平澤縣監(jiān)贈都承旨。祖諱處庸。贈兵曹參判??贾M孝貞。戶曹正郎贈吏曹判書。妣金海許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異質(zhì)??》f出人。學(xué)語便知文字。未十歲。已通四書。一經(jīng)不待提誨。能自課勉。常語同游諸兒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為也。慨然有登東山之志。年十四。中別試初試第一名。辭以年幼。不赴會試曰。科舉之文。不足學(xué)也。沈潛圣賢書。夜以繼日。十五而孤。持喪悉遵禮制。事母夫人。至誠色養(yǎng)。十九。中司馬。二十二。擢文科狀元。旋拜正言。選玉堂修撰。賜暇書堂。歷兵曹佐郎正郎副校理獻(xiàn)納。為養(yǎng)除忠清都事。召拜校理。薦吏曹正郎。又乞外出。補淳昌郡守。乙亥。章敬王后賓天。先生與潭陽府使樸祥上疏。請復(fù)立慎氏。伸無辜廢處之冤。絕以妾為妻之譏。且言樸元宗等脅制君父。放逐國母。萬世之罪人。今雖已死。明正其罪。使后世灼然知分義之不可犯。則人倫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開豁矣。疏上。臺官以為邪論。力請鞫問。事將叵測。賴大臣之救。徒配于報恩之含琳驛。自是廷論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為是。交章請放。遂蒙赦還家。即往嶺東。遍踏名區(qū)。仍入俗離山寺。讀書三冬。無意仕宦。朝廷啟請召還。丙子。敘拜司藝。丁丑。擢應(yīng)教典翰。皆不赴。秋。升通政為副提學(xué)。陳情乞免。至于四五。時靜庵趙先生與先生結(jié)道義交。最蒙恩眷。移書敦勉。上亦召旨絡(luò)繹。先生不得已赴命。拜同副承旨。轉(zhuǎn)至都承旨。俄命升秩吏曹參判。兼弘文館提學(xué)同知經(jīng)筵事。旋授大司憲行副提學(xué)同知成均館事。己卯。以大司憲歸覲。上疏乞解職終養(yǎng)。不許。特升資憲大夫刑曹判書。又兼藝文館提學(xué)。先生血誠控辭。每日晨起詣闕呈疏。不許則仍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數(shù)月而終不允準(zhǔn)。至如兼帶兩館提學(xué)。世所罕有。人益榮之。先生感激殊遇。與同德諸賢。竭誠建白。革弊興化。如請罷昭格署。以正祀典??朽l(xiāng)約。以教民彝。講明小學(xué)。以敦蒙養(yǎng)。創(chuàng)設(shè)賢良科。以收賢俊。追削靖國功臣之濫參者。以杜倖門者。皆流俗之所駭異。勛戚之所切齒也。群猜眾怒。讒搆日積。洪景舟與袞、貞謀。先以不測之言。恐動宸聽。請開神武門。稱受密旨。潛納小牘。脅召大臣。夜起大獄。先生與大司憲趙光祖等十八人。一時收系。供畢獄具。并當(dāng)以死。首相鄭光弼牽裾泣諫。太學(xué)生三百馀人。伏闕號哭。始許減死。論先生杖配錦山。錦距報恩百馀里。先生之母病危劇。告于錦倅。乞馳往面訣。還途。聞金吾郎押移珍島。即偕還配所。權(quán)臣有修郤者。以亡命拿鞫。置對獄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見冤狀。決百棍安置濟(jì)州。翌年。者又起而甚之。遂賜自盡。聞命色不變。呼酒快飲。移書兄弟。勉以善養(yǎng)老母。作絕命辭以見志。春秋三十六。明年辛巳。返葬于清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筑之地。夫人恩津宋氏。進(jìn)士汝翼之女。無后。取兄參奉光之次子哲葆為嗣。宣廟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上問啟曰。中廟將興三代之治。趙光祖、金凈、奇遵等。協(xié)心贊襄。四方風(fēng)動。見擯者搆捏。網(wǎng)打士流。皆由南袞、沈貞。上命奪袞、貞等爵。丙子。遣禮官致祭。賜謚文簡。博聞多見曰文。居敬行簡曰簡。先生天分甚高。識見超邁。安和而莊重。敦大而輝光。孝友出天。至行純備。學(xué)業(yè)精深。門路最正。篤信小學(xué)書。尊尚近思錄。立言制行。動遵古訓(xùn)。平居。終日端坐。門庭蕭然。絕無雜賓。唯與數(shù)三賢益。討論奧義。專心于主靜工夫。不問家人產(chǎn)業(yè)。騶直不入于門。祿俸先班于親戚之貧者。不樂榮進(jìn)。常懷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處。倘佯忘返。蕭然有出塵之想。奔義如不及。疾惡若將浼。于書無所不讀。一掛眼終身不忘。文法西京。詩學(xué)盛唐。雄健俊逸。絕不沿襲陳言。惜乎。其在世苦短。遺失又多也。時新刊近思錄。多士求序跋于諸賢。靜庵固讓于先生。其見重如此。退溪答人書曰。沖庵學(xué)問。高于人一等。有此見識。而終不得行其志。豈不悲哉。斯真定也。世之者?;蛟萍好T賢負(fù)荷太重。設(shè)施無漸。不能調(diào)適時宜。以至于此。嗚呼。豈其然乎。中廟立國于大亂之后。銳意更化。一新污習(xí)。簡任賢才。虛己以聽。此誠千載一時也。士生斯世。不遇則已。遇則當(dāng)盡所學(xué)。豈可循常守故。茍焉而已。若其倘來之禍福。關(guān)時運系興喪。天地之有所憾。于先生何預(yù)焉。雖然。天運無往不復(fù)。是非不待百年。列圣崇獎。儒林興勸。以至于今。為士者皆知善之當(dāng)為。惡之不可為。為善者雖死亦榮。不善者雖生如死。一線正論。終不泯滅者。伊誰之力也。銘曰。
道之將行,天篤降才,必厚其培。
道之將廢,或泥或止,孰主張是。
我公之生,實際昌期,文在于茲。
行固天得,學(xué)主養(yǎng)性,心專居敬。
起自林泉,聳動簪紳,瑞鳳祥麟。
抗疏惇倫,義正無偏,朝綱肅然。
清名俊望,屈而益舒,妙年尚書。
圣君注倚,賢友輔翼,若車推轂。
明良相遇,契合風(fēng)云,夙夜經(jīng)綸。
正色法筵,必稱堯舜,有言則信。
庶幾禮樂,將大有為,忌者惎之。
潛吹蜮弩,脅以三木,彼讒罔極。
赫日晝曀,繁霜夏隕,長夜泯泯。
畀之何豐,用之何嗇,奪之何速。
絕命之辭,一團(tuán)誠血,萬古嗚咽。
惟茲正氣,日揭星明,凜凜猶生。
有山蒼蒼,有丘睪如,考槃之墟。
樹之貞珉,芳徽如昨,過者必式。
麗祖祖訓(xùn)第六曰。朕所至愿。在于燃燈入關(guān)。燃燈所以事佛。八關(guān)所以事天靈及五岳名山大川龍神也。后世奸臣建白加減者。切宜禁止。君臣同樂。敬依行之。初太祖元年十一月。有司言每歲仲冬。大設(shè)八關(guān)會。以祈福。乞遵其制。從之。遂于毬庭。置輪燈一座。列香爐于四傍。又結(jié)二?棚各高五丈馀。呈百戲歌舞于前。其四仙樂府,龍鳳,象馬,車船。皆新羅故事。百官袍笏行禮。觀者傾都。王御威鳳樓觀之。歲以為常。至于麗亡。
毬庭結(jié)棚呈百戲,百官袍笏肅將事。
八關(guān)大會斯為盛,麗朝開國首崇敬。
歲歲仲冬十一月,一遵祖訓(xùn)行勿失。
五百馀年蒙佛力,國安民豐綿寶歷。
妖夢一惑出僧王(明人謂辛?xí)H為僧王。),是何求福反招殃。
始謂斯道誠可尊,終焉其禍難俱論。
吾聞三代主賢圣,莫不祈天能永命。
此時無佛亦長久,俗躋熙暤域仁壽。
高麗所以為高麗,未免治道雜于夷。
無足觀,真可嗤。
崇明昔遘亂,明綱猶未委。
豈無心膂臣,徵兵及蛇豕。
駕馭寧盡乖,天地合瘡痏。
蜂動翕百蠻,流血殷渝水。
燦燦芙蓉城,旦夕將摧圮。
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
撻發(fā)固有威,忠孝亦有理。
遂令執(zhí)殳眾,感激厲廉恥。
復(fù)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
至今溪峒中,談公猶系齒。
再有邦彥亂,永寧盡賊壘。
公膺節(jié)鉞來,將卒六千耳。
殲滅十萬寇,迅若掃浮蟻。
距今三十年,蜀運未休否。
獻(xiàn)逆揚其波,群盜縱橫起。
強(qiáng)壯膏郊原,老弱委泥滓。
鱗鱗萬家邑,化作榛與藟。
畝畝千頃禾,鞠為稂與秕。
浴也叱馭人,志在遵前軌。
遺民一何寡,交以生為累。
蜀吏一何弱,爭以黜為喜。
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
師行動以萬,邑民百十止。
豈暇事耕耘,不足供驅(qū)使。
況復(fù)滇黔間,伏莽叢奸宄。
永寧未遽入,渝城師暫已。
賴有保寧捷,經(jīng)略從茲始。
公當(dāng)明祚衰,建豎偉若彼。
予當(dāng)清盛初,匡濟(jì)僅如此。
明明忠藎業(yè),胡為遜君子。
豐碑吹作塵,蔓草迷祠址。
聊采故老言,題詩付青史。
哀哀巴渝人,公在爾不死。
遞商山戲吟(辛酉) 清 · 李玄錫
七言律詩
辛酉。公升通政除尚州。大臣以年少未經(jīng)吏事。文才可調(diào)內(nèi)職。建白遂遞。
文翁儒雅豈妨民,蕭傅元來惜內(nèi)臣。
同甲幾人腰帶竹,少年今日鬢抽銀。
諸曹待缺幽閑足,巡將當(dāng)番唱喝新。
以吏為師真得計,讀書千卷未資身。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