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證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睿山新月冷,臺嶠古風(fēng)清(《贈圓珍和尚》)。
痛飲夜張燭,苦吟曉未已。
平生非二物,未知吾所止。
擇之百年友,久與論茲事。
奇言真偶爾,佳處自能至。
坐伴孤燈影,臥聽寒蟲音。
更無人相對,只有愁來尋。
平生南畝約,遽已罷瑟琴。
人命豈能久,易竭如牛涔。
誠之少年日,自無人與群。
得喪不關(guān)人,三十嘆無君。
大材本濩落,兒輩徒紛紜。
明年大庭策,要獻(xiàn)仲舒文。
丹霞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釋函是
心光徹內(nèi)外,如珠入五色。
珠與色無性,非離亦非即。
非即超形骸,非離浹營衛(wèi)。
月在千波中,波波搖青霽。
凡圣唯一心,湛昏成二諦。
示生死涅槃,而實無堅脆。
脆以別生死,堅光表性義。
本從心生色,迷色乃有二。
蚌含明月珠,體合百骸粹。
領(lǐng)納鏡中像,想即妙觀智。
流注皆真常,分別非明記。
如是五蘊身,與法身何異。
秖因一念迷,情生分穢凈。
凈穢悟由心,當(dāng)念絕邪正。
佛以此智證,法化無同別。
示現(xiàn)別中同,同中別自晰。
光耀百千年,福被我遺教。
神光觸金輪,仰瞻如夢覺。
棲賢發(fā)瑰異,感激當(dāng)其運。
移光照嶺南,慈曜無遠(yuǎn)近。
佛子學(xué)聚沙,燔土紫金斕。
崔巍海螺巔,晶晶逼霄漢。
舉目道與會,布發(fā)形俱泮。
見聞起遐情,究此未來際。
念念盡圓明,身與心毋戾。
精舍臨溪白舫通,魏公修供晦山翁。
花闌早灌先秋露(白露前二日。),竹院爭承滿坐風(fēng)(酷熱,是日大風(fēng)。)
因果誘人閒說鬼,詩篇入圣不談空。
多生慧業(yè)如何斷,綺語從今且勿工。
兩峰最好是清秋,準(zhǔn)擬相尋得再游。
師已出山飛錫杖,我猶臥病滯扁舟。
道尊靈隱三千眾,坐斷云居四百州。
黃鶴樓中詩鏟滅,傳來猜著老堂頭。
詠東史 其一百二十六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尼師今號是何官,至訥又言摩立干。
慈悲炤智皆因襲,智證稱王始可觀(新羅訥祗王始號摩立干。方言稱王之辭。至炤智王。皆用此號。智證王始稱王。)。
詠東史 其一百五十六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新羅定號始稱王,舟楫牛耕制服喪。
最是勸農(nóng)禁殉葬,行仁智證德彌光智證王立。始定國號新羅。稱王。前此君薨。殉以男女各五人。至是禁之。分命州郡勤農(nóng)。始用牛耕。制喪服法。制舟楫之利。)
詠東史 其一百五十九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小伽倻滅郁陵降,以計威之?dāng)匙??。
智證用人能若此,不然何得服遐邦(異斯夫又取小伽倻國。)。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