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麟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李仲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
李麟子。
善畫佛像,下筆如莼葉,用墨焦而不覺其枯,尤善寫貌。
仲芳能繼父藝。
李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次德。
李麟弟。
其藝與兄相埒,亦師事達觀。
工寫真。
嘗渡錢塘,負擔者攫其行李而逃,乃想象其貌,繪圖張貼于道,果得之。
一時聞?wù)呓^倒。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定林者。
當時所謂周安者。
是也。
自幼不茹葷血。
又不娶。
日隨周生。
赴講學會場。
執(zhí)巾履之任。
供茶設(shè)饌。
時時竊聽。
或獨立檐端。
或拱身柱側(cè)。
不欹不倚。
不退不倦。
周生病。
故楊道南。
東南名士。
終歲讀書破寺中。
周安復以事。
周生者。
事道南。
行止一如周生。
時李翰峰。
李如真。
焦弱侯諸公。
無不嘆羨信愛。
李卓吾入京。
二李謂之曰。
周安知學。
子欲學。
幸無下視周安也。
未幾道南又死。
周安因白弱侯。
吾欲為僧。
夫吾迄歲山寺。
只多此數(shù)莖發(fā)耳。
不剃何為。
弱侯無以應(yīng)。
遂約卓吾。
管東溟諸公。
送周安于云松禪師處。
披剃為弟子。
改法名曰定林。
弱侯又于館側(cè)。
別為庵院。
命卓吾書定林庵三字。
為匾以奉之定林庵。
居未久。
即舍去牛首。
創(chuàng)大華嚴閣。
閣成。
又舍去之楚天中山。
遂化。
塔骨于山中焉。
伯時隱此山。
時特置山居一所。
度一僧使專守其塔。
弱侯思定林不已。
命卓吾作定林庵記。
立石以志不忘云。
明河曰。
五日頭陀。
與定林。
皆以卑賤出家。
其一段卓然自立之風。
自不落皮相。
故致司空膜拜。
群公傾倒。
道之所在。
貴賤可忘耳。
今有出家。
反恃族姓。
且昂然視同輩。
頭陀定林見之。
不呼奴子幸矣。
尚敢望人尊敬哉。
罪云拜優(yōu)波。
地為之震動者。
我山摧慢山倒耳。
法門下衰。
人不尊道。
至此。
不無三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6—1609 【介紹】: 明河間府任丘人,字宗齊,號次溪。嘉靖四十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右都御史總督陜西,劾罷將帥不任戰(zhàn)者,汰尺籍,歲省費十余萬。官至兵部尚書協(xié)理戎政。
明詩紀事·甲簽·卷六
汶字宗茂,當涂人。
洪武初召修《元史》,除巴東知縣,改南和。
(田按:當涂二李在元季有重名,吳淵穎稱伯羽之文簡密嚴奧,一辭弗茍;仲羽之文豐腴縟麗,五采爛然。
伯羽名習,仲羽名翼。
史稻明太祖取太平,耆儒李習與陶安率父若出迎,授習太平知府,卒官。
習有《橄欖集》、《峨漁小稿》、《沙樵雜抄》,惟《橄欖集》著錄《明史藝文志》,今亦罕傳。
宗茂,仲羽之子,與兄宗泰齊名。
宋景濂稱文行凝峻,俱為名儒。
又稱宗茂之祖敘,父翼三世俱以文名,祖母姚夫人亦有《梅窗集》。)
維基
李汶(1536年—1609年),字宗齊,號次溪,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官籍,官至兵部尚書。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六十五名,二甲第五十四名進士。歷官工部主事、工部都水司郎中、兵部武選司郎中、山東按察司副使,隆慶六年(1572年)十一月調(diào)任河南督學副使,萬歷四年(1576年)正月以添注山東副使奉命隨刑部左侍郎王宗沐之宣大閱視邊務(wù),七月改任云南提學副使。五年正月補陜西右參議兼理副使事,十二月升陜西右參政,八年七月升山東按察使,十年正月升陜西右布政使,七月調(diào)任浙江右布政使,十一年閏二月升山東左布政使,三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十四年升南京大理寺卿,十二月以母老引疾乞休。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起為兵部右侍郎,二十二年四月協(xié)理京營戎政,二十三年四月出為陜西總督、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劾罷不善戰(zhàn)將帥,裁汰尺籍,每年節(jié)省軍費十馀萬。二十四年二月于西寧鎮(zhèn)斬首六百馀級,升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照舊陜西總督,蔭一子錦衣衛(wèi)副千戶世襲。二十五年五月敘延鎮(zhèn)文武將士功,加太子太保,七月加太子太傅,二十六年十二月錄甘鎮(zhèn)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二十九年二月加少傅,七月加柱國,三十一年九月以一品六年考滿,詔加左柱國,給與誥命。三十三年十一月加太子太師,召回京協(xié)理京營,三十四年九月以九年考滿,加少師兼太子太師,三十五年六月告病,三十六年加特進,三十七年(1609年)卒,年七十四,追贈太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字何思,一說字九思,后以字行,更字仲通,號虛白。
萬歷間以畫名重海內(nèi),與宋旭齊名。
善寫山水,骨法氣韻入二李三王之微,擬王蒙、倪瓚更妙。
晚年所作,蒼潤恬靜,尤令人嘆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2—約1646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沾化人。明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天啟初為兵科給事中,魏忠賢黨“十孩兒”之一,獻計汰軍以削經(jīng)略孫承宗之權(quán)。又劾罷周啟元、韓爌等,代主事曹欽程疏劾周宗建、黃尊素等。崇禎間入逆案。入清,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得授順天府丞。以老乞休。尋以故革職為民。
維基
李魯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東濟南府濱州沾化縣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歷魚臺、邯鄲、祥符、儀封知縣,天啟三年考選,六月授兵科給事中,投靠魏忠賢,列“十孩兒”之一。
當時京城有“官要起,問三李”之說,“三李”即指李魯生和禮科給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
顧炎武在《圣安本紀》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權(quán)莫比”的記載,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晉、李蕃、李魯生。
四年彈劾應(yīng)天巡撫周起元,致其削籍。
薦舉阮大鋮、陳胤叢、陳爾翼、張素養(yǎng)、李應(yīng)薦、馬逢皋、李嵩、楊春茂、高弘圖、王大年、張捷十一人。
五年廷推,疏議大學士韓爌,削其籍。
十二月議改書院為忠臣祠,祀故遼陽死難文武諸臣。
六年二月升吏科右給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給事,疏請用蒙古攻東奴,以舒屬國之困。
七年與檢討李明睿典試湖廣,八月敘寧錦大捷功,升一級,賞銀十五兩,升太仆寺少卿。
崇禎元年(1628年),以閹黨被彈劾,削籍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亂,逃回故里。
順治元年,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受王鰲永招撫,授順天府丞。
二年七月,升順天府尹。
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
七月由于受到順天督學曹溶濫送貢監(jiān)貪腐案牽連,被削籍為民,尋卒。
著有詩集《海月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