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陸樹德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新秋天氣尚炎炎,避暑公堂樹拂檐。
皓月漸從旬后滿,清霜先向鬢邊添。
追游山水心長在,遲暮風(fēng)塵景不淹。
可是此生長只爾,未應(yīng)烏帽最相鉗。
粵稽中宗仁宗兩大王繼陟。壬人竊國柄。迄明廟末年。士不踣于桁楊接摺。則亦荊棘魑魅爾。當(dāng)其時名完人者?;蜷L往遠逝。以成其完?;驎r躓時起。僅得其完。若履順居正。望實兼隆。享用五福??冀K于位。不期完而自完者。唯我外王父參贊公其人哉。欽獲罪于天。早失怙恃。外王考妣提而鞠之。承訓(xùn)于庭者蓋十祀矣。公歿四十三年。而麗牲之石始具。公之諸子姓謂欽齒宅相之列。而曾忝太史。庶幾為不朽圖。欽謹標(biāo)公行業(yè)。紀(jì)之神道。其系牒官歷曰。公姓宋氏。諱麒壽。字臺叟。號秋坡。其先肇于恩津。有諱明誼。官司憲執(zhí)端。二世而愉有隱德。號雙清堂。高祖曰繼祀。司憲府持平。曾祖曰順年。禮曹正郎。贈弘文館副提學(xué)。祖曰汝諧。安東府使。贈禮曹參判??荚皇乐?。加平郡守。贈吏曹判書。皆公推恩也。判書公為權(quán)貴所齮齔?;虏贿_。妣曰李氏。璿派也。朱溪君深源女。朱溪敦學(xué)飭行。為燕山所害。李氏亦有士操。胚胎前光。啟慶于公。公以正德丁卯生。中辛卯司馬。甲午文科。入藝文館檢閱,待教,奉教,賜暇讀書。自是踐揚館閣。若侍講院之司書,文學(xué),弼善,輔德司憲府之掌令,執(zhí)義,大司憲。議政府之檢詳,舍人,左右參贊。弘文館之修撰,校理,應(yīng)教,典翰,直提學(xué)。司諫院之大司諫,吏曹之佐郎,正郎,判書。皆其歷也。若承旨則自同副至都承旨。若刑,戶,工,禮則為參判判書。若西樞則為同知知事。若京兆則判尹。若經(jīng)筵春秋成均義禁則皆兼綰。而或一再?;蚶劢?jīng)。若外藩則為京畿,江原兩道觀察使。乙巳。以承旨例參衛(wèi)社勛。丁丑。見鐫降秩。俄復(fù)之。萬歷辛巳。終于正寢。正月初三日也。春秋七十有五。訃聞。上輟朝。賜吊祭。官庀襄事。越三月某甲。厝于懷德食藏山坤坐之原。公配平康蔡氏。高麗太師松年之后。大司憲忱之女。有型閫之范。有肥家之德。孝慈而勤儉。貞靜而塞淵。媲美于公。并受丕祉。當(dāng)夫人之世。數(shù)閨媛之賢者。必歸于夫人。夫人生于正德庚午。歿于萬歷癸未。得壽七十有四。葬與公同原。育三男四女。男曰應(yīng)溉。文科司諫院大司諫。娶士人沈鏡女無后。曰應(yīng)泂。文科黃州牧使。先娶郡守李宗孝女。生三男二女。再娶宗室成川守女。生一男。曰應(yīng)洵。文科弘文館副提學(xué)。娶府使安彥銖女。生四男二女。女長適韓克昌,宗親府典簿。生五男三女。次適申承緒。開城都事。生二男二女。次適金瞻。文科弘文館校理。生二男二女。次適俞大脩。文科安東府使。生二男四女。直長興祚,縣監(jiān)敬祚,郡守榮祚,郡守裕祚,士人李??。牧使之出也。一女夭。敬祚出后大司諫。護軍碩祚,別坐孝祚,進士顯祚,郡守趙景禛,縣監(jiān)樸就章。副提學(xué)之出也。監(jiān)察楫,博士戭,學(xué)生戩,翊贊??,學(xué)生??。大司憲尹壽民,郡守姜紞,縣監(jiān)李瑱。典簿之出也。議政府右議政欽,刑曹參判鑒,生員任慶基,坡原都正應(yīng)福。都事之出也。正字誠立,察訪正立,參贊李慶全,士人樸焞。校理之出也。進士景曾,寺正學(xué)曾,判決事李愖,參判李尚信,察訪金善馀,士人洪卓。府使之出也。內(nèi)外曾高孫男女至累百人。不可殫記。其制行履跡曰。公弱不好弄。嗜學(xué)如不及。樂與先生長者游。旁通諸子百家。有志圣賢之學(xué)。與成東洲悌元友。非禮不履。時己卯禍慘。以學(xué)為諱。公探索益力。遂為通儒。暨釋褐。名論日起。權(quán)奸金安老欲兜攪公。餌公以名香龍墨。公以宵人之遺。受以置墻壁間。安老已瞯之矣。嗛其不附已。以事斥免之。安老伏辜。始得用。仁廟養(yǎng)德春官。僚屬妙選一世。論者以公為第一。乙巳。仁廟大漸。夜召大臣。宣末命。傳位于明廟。明廟踐阼。沖幼不及政。文定王后垂簾視事。尹元衡,李芑構(gòu)尹任起大獄。士林赤矣。公以母夫人年老。不得不趨列。而實與時冰炭。出按京圻。丁歲大侵。又值國恤。詔使相望。賴公施措。民忘其役。公憂憤成疾。疽發(fā)于背。閱歲愈劇。丁未。堂兄圭庵公遘禍。臨歿貽公書曰?;侍旌笸痢?杀泶诵?。子女托之。公見而痛傷之。疽乃潰裂。絕而復(fù)蘇。猶以送終恤孤為念。力疾經(jīng)紀(jì)襄葬無憾焉芑黨至欲竄公母夫人廢寢食憂之。公引范滂子母事為解。明廟于己未年間。厭元衡所為。擢士流中人置臺閣。公其一也。斥永川守沈義儉怙勢之狀。直邑子受誣者。辛酉。明廟御禁苑設(shè)科。典選者取倖臣子及王子君之婿。公抗章罷之。李梁敗。公秉憲論。其黨長第科罪。士論快之。明廟違豫。公力贊李相浚慶定國本。元衡黜死。公乃當(dāng)銓。一時名勝。悉加收用。朝野想望。以為太平可期。明廟疾革。宣祖大王將纘大統(tǒng)。諸卿雜議入承儀節(jié)。公曰。傳云入自端門。萬姓咸睹。嗣君當(dāng)以烏帽白袍。小輿入光化門西俠。群議乃定。退溪李公滉。公所契許。宣祖初載。經(jīng)筵講學(xué)。多咨于公。三司請復(fù)柳灌等爵。削乙巳勛。公亦力陳之。湔枉伸誣。此為之兆也。公姿容玉雪。大耳聳峙。望之如神仙中人。清標(biāo)拔俗。趣好高潔。早從師友。踐履篤實。而深自韜晦。以近名為恥。不為厓異邊幅。芬華趨競。居第服食。一循儉素。事親盡其愛敬而著于愉色婉容。追遠竭其虔誠而形于革恑悒噯。雖居名宦。恒有超舉物外之想。遇山水會心處。輒悠然忘返。仕罷卻掃。不憧憧世故。晚以美疢即閑。而憂喜以國。教子弟必以忠孝為先。長姊孀居。事之如母。每痛圭庵無嗣孫。力勸立之。俾不絕世。郭司諫珣。公之石交也。死于乙巳。尸在旅邸。公收而殮之。平生手不釋卷。家無媵嬖之私。見子婿登顯仕。諸孫滿前曰。吾靡德以堪。忌溢戒得。此吾所佩也。取欹器鼎銘。為圖自警。書出師表,歸去來辭,四箴。朝夕寓目。不以桑榆自畫也。公之交游。先輩則有若鄭文翼光弼,金慕齋安國。朝著則有若李相國浚慶,金大諫鸞祥。問學(xué)則有若李退溪滉,成東洲悌元,鄭北窗??,趙龍門昱左右之。東洲曰。天性純粹者其惟某乎。慕齋曰。端重貞亮者此人也。文翼曰。非但遠到。必為福人云。公歷事四朝。終始一節(jié)。富貴壽考。其卒也上自公卿下逮走卒。莫不嗟悼。豈非全德君子令聞令望。天錫純嘏者耶。欽當(dāng)稚昧。睹公坐堂上。鼎茵甚盛。晨昏唱喏。進退日數(shù)十人。而皆子姓也。佳辰令節(jié)。侍陪歡宴。簪笏拱揖。爛然盈庭。幼婦童孫。袨衣舞?。指不勝屈。觀者艷嘆。咸以為汾陽萬石。復(fù)見于千載下。盍睹夫水之源于河委于海。山之峙于昆峛于岳乎。有德者有祚。其有自也而然乎。若不肖孫欽之竊祿于朝。以有今日者。亦藉垂蔭之馀。銘曰。
種不必穫,成不必全。
公則有之,實得之天。
秩秩而積,用之也裕。
淵淵而淳,發(fā)之也度。
享嘏于已,垂祚于后。
身名俱泰,蓋壤同久。
惟神其爽,不與魄藏。
銘此貞珉,以垂無疆。
余在鐵城。怡叔自謫所蒙恩北還。為來相訪。偶與討論文字。怡叔為余誦次先生軸上詩曰。自西移配。道過坡山。仲深丈要使攀和。故追作寄去云。其中兩聯(lián)云云。余惟贊詠大賢之作。一句一語不可不三思。何可輕易乎。大抵世之咎先生者。壬辰不為扈駕而已。甲午。又為主和而已。和事尤為孟浪。不須多辨。責(zé)不扈從者。愚竊以為過矣。何者。其時先生當(dāng)國秉勻。處廊廟參籌畫。則責(zé)之宜矣。若先生不容于時。斂跡山林。國事蒼黃。鑾輿播越。雖輦下臣僚。有未及知而追到者。先生居僻而病。其不迎謁而跟往者。勢所然也。何足疑乎。當(dāng)時扈駕至義州者十七人而止耳。公卿大夫士食祿在位。遺棄君父。投竄山藪者何限。世之人不此之尤。而明目張膽。責(zé)后君于林下之人。此義何居。蓋先生之得罪先王。以其與鄭政丞澈相切。而鄭相之得罪。又有所以。其在辛卯也。獻讒者曰。鄭某與其黨。謀殺嬖寵。擬立今上兄弟。奉當(dāng)寧為上王云。天意震怒。一揮斥去。而至加賊字。先生固難免乎疑似之間矣。及其為義將也。有一狂生上疏曰。天命人心已離。殿下愿速禪位于東宮。而末乃有臣與成某同事。舉義討賊云云等語。先王想必疑此論之出于先生。而實曩日讒者之說矣。世之惡先生。亦以切于鄭相。而己丑之獄。疑與同參。欲加之罪。無辭藉口。以構(gòu)殺崔司畜為言。求其跡而卒莫能得。故借以遺君負國為名。此豈近于先生哉。至于起義之事。乃是先生從眾處跡。與其時宰相。無端落后。不得已而為之者。相似雖微。此舉豈少有嫌于先生之臣節(jié)哉。西路疏劄。格論至計多矣。上不見施??昭詿o補。先生之道成德立。豈藉此為士林之輝哉。大槩論先生本末。則養(yǎng)德山樊。無心軒冕。蔚然為一時儒宗。而人爵自至。卓乎人所瞻仰而不可企者。乃為高致略而不及。怡叔無乃所見偶未到此而然耶。愚之所恨。以先生之世傳道學(xué)。若終始高臥。則末俗雖有媢疾之人。何敢輕以一言加于先生哉。唯其暫時官祿。匪榮以累。遂為雌黃之奇貨。尚今呶呶。為先生而一慨。故敬次軸上詩韻。并及愚見。觀者恕之。
去存人獸異幾希,樂道丘園不啟扉。
齊士退耕寧負紲,宋臣行計竟乘機。
倘來軒冕金為注,終古坡山玉蘊輝。
賴有高名垂宇宙,是非留待百年知。
一世不為明日計,吾儕能惜此宵游。
拚將特地清醒眼,來覓當(dāng)年散失秋。
寂寂山川夜逾靜,沈沈歌管死無憂。
應(yīng)疑從古高寒月,只照人間百尺樓。
百戰(zhàn)歸來早閉關(guān),無心出岫白云閑。
群龍環(huán)護阿中宅,一鶴高翔世外山。
列祖?zhèn)鳠裘髋删w,百年老屋守辛艱。
坐看灰劫彌天地,一笑蝸頭奮觸蠻。
老向人寰斷俗緣,故邀朋舊飲山泉。
妻孥作黍何為客,風(fēng)日清枰自在仙。
北海一儒推上座,南山四皓數(shù)名賢。
千崖萬壑箐林里,星聚知無太史傳。
壽許社長君武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有白麟奇木雄文,昔號神童,今稱佛士;
正紫蟹黃花令節(jié),籌添海屋,觴侑賓筵。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許君武(1905——1988),名昌威,號筠廬,寶名雙青閣,湖南湘鄉(xiāng)人,生于北京。1924年北平中國大學(xué)英文系畢業(yè)后,任河北省政府機要秘書等職。翌年,赴英國倫敦大學(xué)留學(xué)。學(xué)成歸國,歷任浙江省政府秘書,中央政校教授等職。1930年后致力于新聞工作。先后擔(dān)任多家報紙總編總主筆??箲?zhàn)爆發(fā)后,他任南京文化新聞界抗敵后援會常委會主席??箲?zhàn)勝利后當(dāng)選“首都記者公會”常務(wù)理事。1949年去臺灣。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臺北政大、清華大學(xué)等校教授。后任臺灣國防研究院中將副教育長。1958年返國受于右任之邀任監(jiān)察院參事。一九六三年六月,組織中國佛教訪問團,先后赴香港、泰國、印度、新加坡等地訪問,宣揚佛法,受到熱烈歡迎。1988年元月在臺北無疾而終,享年84歲。著有《論“中國之命運”》《中國新聞學(xué)大綱》《國父與〈三十三年之夢}》等,另有《雙青閣詩詞集》尚待出版。
許君武與成氏同為中華詩學(xué)研究所成員,為研究委員,成氏先后任研究委員,副所長。成氏有詩《送筠廬赴菲講學(xué)》《過筠廬新居晚與賢伉儷同赴南郊觀阮園盆景》《讀君武教授韻篁夫人人日聯(lián)句,因贈》,并有駢文《<許筠廬珠婚征詩啟》。
白麟奇木:指漢代終軍《白麟奇木對》一文。武帝看了認為不同尋常,因此改年號為元狩。幾個月以后,越地及匈奴名王有率眾來歸降漢朝的當(dāng)時人們都認為終軍說中了。
紫蟹黃花令節(jié):指秋天;蘇軾《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寄孫巨源二首》紅葉黃花秋正亂,白魚紫蟹君須憶。
侑:助,佐助。
箋:送筠廬赴菲講學(xué):
擊楫心何壯,乘桴道未微;天教鵬再徙,人與燕雙飛;桃李清芬遠,蓬萊舊侶??;收京容載筆,攜手看同歸。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