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邢侗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崇明人,字文仲。洪武初應(yīng)召,試文第一,擢禮部侍郎。以母老歸。再征入京,授溧陽縣學教諭。以老歸卒。有《樵海集》、《詩話舊聞》、《崇明志》。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文仲,淮海人。洪武初教諭。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文仲,其先鹽城人。再徙昆山元至德間為崇德教授洪武初應(yīng)召試拜禮部侍郎以親老辭再徵授溧陽教諭有樵海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五
〔上缺〕初召拜禮部侍郎,以親老辭歸,再徵為溧陽教諭。
有《樵海稿》。
田按:邢子愿云:「前代拓帖墨后,微以駱陀油少澤之,其光可鑒,而無卵清醪粘氣。
」文仲《送殷孝章之咸陽》詩云:「故國已消龍虎氣,斷碑猶打駱駝膏。
」入詩頗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字胥成。
十歲能詩,隱居不仕,每一詩出,人皆傳寫。
邢子愿稱為詞壇真龍。
論者謂其詩風華有余,深厚不足,蓋沿七子之派云。
有《蒼耳齋詩集》。

人物簡介

列朝詩集
慈靜,臨邑人,太仆卿侗之妹,善畫白描大士,書法酷似其兄,母萬愛慈靜甚,必欲字貴人。
年二十八,始適武定人大同知府馬拯。
有《之室集帖》、《芝蘭室非非草》。
盧德水云:子愿九嫂,乃楊盤石女弟,書法自成一家,博學能文,過于慈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5—1636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啟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為“南北宗”,推崇南宗為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謚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詞學圖錄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敏。精于書畫鑒賞,富收藏,多書畫論著。其"南北宗"畫論影響深遠。工書畫,名重當世。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等。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玄宰,華亭人。官禮部尚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玄宰,松江華亭人。萬歷己丑進士,改授庶吉士授編修出為湖廣提學副使召為太常卿歷遷禮部尚書追謚文敏有容臺集
維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隸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qū))人。
書畫家。
萬歷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邢侗、張瑞圖、米萬鐘合稱晚明四家。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隸松江府上??h(今屬上海市)董家匯,早年在平湖城西門馮大參家坐館當過塾師,愛好參禪曹洞宗,與新埭鎮(zhèn)泖口陸兆芳友好。
隆慶五年(1571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fā)憤臨池,從學于陸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
萬歷七年(1579年)參加應(yīng)天鄉(xiāng)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嘆不已。
萬歷十六年(1588年)參加戊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
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喪到田氏的家鄉(xiāng)福建,萬歷二十年(1592年)春,獲授翰林院編修。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廣按察司副使。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廣提學副使。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yè)事。
天啟二年(1622年)參修《泰昌實錄》。
天啟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天啟六年(1626年)辭官。
崇禎四年(1631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過從甚密。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時,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壽八十一歲。
身后謚文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41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長公,一字果亭,號二水。
萬歷三十二年進士。
天啟間,阿附魏忠賢,官至武英殿大學士。
思宗嗣位,改中極殿。
崇禎元年致仕。
旋以列名逆案入獄,贖為民。
善畫山水,尤工書法,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合稱邢張米董。
有《白毫庵集》。
維基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云南姚安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曾增輯陶宗儀《說郛》,又增入明人說郛五百二十七種,為《續(xù)說郛》。
維基
陶珽(1575年6月19日—?
),字稚圭,號不退,又號紫闐,自稱天臺居士。
云南姚安府官籍浙江省黃巖縣人,詩人。
早年讀書于白井庵大覺寺,拜可全和尚為師。
辛卯云南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會試二百七十九名,廷試二甲四十八名進士,大理寺觀政,初授刑部四川司主事,升福建司員外郎、山西司郎中,四十三年出為直隸大名府知府,丁憂歸。
服闋,起補永平府知府,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升按察司副使,管山石二路,改陜西隴右道副使,轉(zhuǎn)山東遼東兵備道,與經(jīng)略袁崇煥籌糧運餉。
官至武昌兵備道。
有詩名,與邢侗齊名,與袁宏道、董其昌、陳繼儒等友好。
曾重刻陶宗儀《書史會要》、《說郛》等書。
陶珽順治3年重輯陶宗儀編之《謝氏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