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瑞圖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洞庭之南湘水東,青山奕奕蟠蒼龍。
云陽峰高七十一,欲與衡岳爭為雄。
我家近在云陽下,來往看山如看畫。
十年塵土走西風(fēng),每憶云陽動悲咤。
吳中勝士朱隱君,筆精墨妙天下聞。
畫圖畫出湘江水,青山上有云陽云。
云陽山高湘水綠,十年不見勞心目。
只今看畫似看山,萬里歸情寄鴻鵠。
長洲吳寬跋:昆山許氏藏元人墨跡數(shù)紙,中有茶陵李公一初題朱澤民山水詩一首。公為賓之學(xué)士之族高祖,為乞而歸之賓之。賓之遂加裱飾,俾予書其所來。弘治戊申冬十月,長洲吳寬書。 晉陵陸簡跋:賓之學(xué)士得其先世一初提舉手墨一紙于原博所,意謂安得朱畫以成二美。予時偶收此幅,遂以歸之,裝潢為一,俾識所自。夫詩圖淪落海內(nèi)百馀年,復(fù)還其嗣人之手,亦奇矣。澤民亦嘗為儒學(xué)提舉,今詩稱隱君,當(dāng)是未仕時筆。公隱永新山中三十年,而詩有風(fēng)塵之嘆,豈其供奉翰林及出為提舉時耶?公著有希蘧集,惜此詩散逸不收。 五世諸孫東陽跋:希蘧府君題朱澤民山水畫長句真跡,有姓名及字印各一,而無畫。許翀鴻高所藏鉅卷,皆元諸賢詩翰,此其一也。原博先生見而說之,曰:「此在汝卷,不過三十之一,無不為闕;在其子孫,則千金之寶也。子何惜三十之一,以為千金之饋乎?」他日以諾告,且曰:「為我作海月庵記,即可致矣?!褂洺桑姽?。又?jǐn)?shù)日,陸先生廉伯以澤民畫一軸為贈,上有空楮,取其詩校之,不爽分寸,即標(biāo)于其上,觀者不能辨為二物。雖府君有靈,不能不為慨然,況為之子孫者哉!
蜀山萬里青云回,鳧墩縹緲超浮埃,霜刀一拂金石開。
清風(fēng)獵獵不可見,憑高西望心魂摧。
鳧墩 明 · 盧楠
鳧墩者銅梁張?山明府兄長公也長公父疾且篤醫(yī)莫能愈長公引刀割左股和藥進(jìn)父病立已有司聞之表薦明浮丘盧楠作鳧墩篇
東觀岱岳,西引鳧墩。
偃仰怙恃,有如子孫(一解)。
鳧墩之容,溫懿無弛。
軫父之疴,歡揄鳧里(二解)。
白楊鏘鏘,矯若龍翔。
仰天一呼,烈石飛霜(三解)
實毒我父,寧知我股。
?血濺濺,以瀹以釜(四解)
父曰予瞢,啜此肴羹。
殆其有廖,欻如已酲(五解)。
稚筍之薦,江魚之膳。
昔聞太史,今茲匪謴(六解)。
荊蜀之鄉(xiāng),爰有銅梁。
篤是異人,刑我有邦(七解)。
仲子過從日,難兄涕淚余。
文章司馬法,生死孝廉書。
一見一回老,千秋千不如。
唯強乞骸弟,早晚共樵漁。
圣朝多士滿東周,況爾工師棫樸收。
萬古圖書更河洛,八方文軌自中州。
洪都石佚還堪訪,虎觀經(jīng)殘可再讎。
倘向青囊探秘策,第云南史有春秋。
愛汝名隱復(fù)名通,片言能生四座風(fēng)。
長干花月正眼底,石湖云樹來胸中。
鳥還久矣陶彭澤,禽戲翛然張長公。
我自東山幸無恙,不教猿鶴許相同。
傾城冠蓋擁沙洲,俊少將無厭白頭。
晴日好停黃歇浦,秋風(fēng)追并李膺舟。
雕盤欲選俱名味,玉麈難揮遇勝流。
不是西州有余慟,此行何異五湖游(時吊潘長公歸)
弇園千樹錦橫斜,雨妒風(fēng)欺一任他。
唯愛君家兄弟好,就中留得地棠花。
題楊補之梅花用圖中題者韻 其四 (乾隆己巳)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宋元合卷成三友,曾讀親書小令來(三友軒所藏宋元梅花合卷有補之題柳梢青十闋而無畫
姑射今朝真覿面,連林鄧尉不妨開。
倪文正畫(丙午) 清 · 翁方綱
① 公自題「疏林遠(yuǎn)岫」四字,上有王季重題云:「繞郭即滄浪,秋清傍帝鄉(xiāng)。故山歸夢隔,還是讀書堂。」
去年我題石齋松,靈威石室森相從。
倪公疏林淡無物,近者茅屋遙青峰。
黃公畫松意同否,慘淡窅渺難尋蹤。
倪公晚筑城南室,正值黃公越游日。
紅燈照檻飛閣旁,萬壑流云入公筆。
顧謂黃公與公訣,淚落江渚身衰疾。
此幅蕭寥又不同,為誰遠(yuǎn)思停秋空。
繞郭滄浪故鄉(xiāng)夢,拂縑想在京邸中。
草書肯似張二水,詩句來題王遂東。
⑴ 文正于越中搆衣云閣,手畫其式為之。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