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盧象升

相關人物:共 24 位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登中岳 明 · 李化龍
七言律詩
帝車原應土中央,夜半玉衡建斗匡。
正主天關當紫極,特蟠龍角御黃裳。
陰陽會處星官葉,風雨交時日柱藏。
赤縣共瞻人鳥頂,周巡四岳敢偕行。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嵩山部
蓋聞有衷之蝕,或推而遷。
累微以著,乃理之然。
矧肅懔之感觸,重激勵乎憞溷。
究漢辟之末悔,認兆孽于秋風。
述夫中州大人,伊析之綜敏。
俊好武雄遠其度,抗九臺而高搆。
轔三后之遺揆,蕩貊徒于荒裔。
耀戎威于膻域,猶多欲之未艾。
將索隱而徼福,迨夫白商移律。
涼飆下木,靈駕騁蜺,玉撿藏丘。
按蓬島之遐懷,溯龍舟于東流。
脈鳴雞而弭節(jié),促駭鼓而開筵。
群臣靡其歡舞,眾弁皭其摛文。
于時凄風颯起,素云飛叆,鳴雁流哀。
激波揚漼,四宇闃其寂寥。
百物夐以裊淪,伊宸衷之不聊。
托奎章以自宣,輸屬目之枯榮,系盈虛之有數(shù)。
顧辭氣之抑揚,實郁拗而涵露。
是豈非觸類叩思,發(fā)言為詞。
樂事已極,哀緒有幾。
諒哀積而善生,悔仍善而胎萌。
嗚呼七竅肇的,因物而塞。
滯瑕難拂,卒昧以黷。
倘非倬銳之明君,孰秋冬而復陽。
是知鹿臺灰盡,徒傳北里之聲。
瑤池日沒,虛垂白云之曲。
前者唱于,隨者唱喁。
呶??而流逸,韙武皇之獨震,廓超越于群惑。
故能汾鹢旋艫,輪詔降冊。
柏梁杜關,方士解術。
撤仙鼎之幻怪,縶武庫之衽革。
培賢良以策對,風天下于文學。
宜其刮垢一世,綿業(yè)二百。
軼轢古今,規(guī)矱萬億。
俾昏慳之來主,至欽德而聳臆。
所以中子掉筆,美風槩于悠邈。
晦翁辯論,起贊譽于陳馀。
紛眾口之調(diào)刀,舉起予而穆如。
雖然虐兵窮武,昔愆已甚。
耽虛汩身,曩愚誰掩。
悔緣辭而才萌,萌晚悔其何益。
彼惠文之陶民,久蕭然而殘竭。
咄諫獵之老臣,遺死后之亂制。
余嘗徘佪桂椒,倘佯盻詣。
飛棹九河,吹噫龍門。
當大王之雄風,敢游喙于千春。
噫一氣之憀慄,自激昂乎良性。
況辭藻之感發(fā),可滌染而易行。
橫大江兮詠秋風,亦余襟之快然。
蘭有秀兮菊有芳,想前后之衷端。
看花曾近五云邊,夢繞金門四十年。
寶鍔秋橫湘浦月,高牙夜肅漢江煙。
重瞻祥李光先澤,轉(zhuǎn)憶甘棠競后妍。
白首狂歌天有二,可勝懷古思悠然。
《雁門尚書行》,為大司馬白谷孫公作也。公代州人,地故雁門郡。長身伉爽,才武絕人。其用秦兵也,將憑巖關為持久,且固將吏心。秦士大夫弗善也,累檄趣之戰(zhàn),不得已始出。天淫雨,糗糧不繼,師大潰,潼關陷,獨身橫刀沖賊陣以沒,從騎俱散,不能得其尸。公之出也,自念必死,顧語張夫人,夫人曰:丈夫報國耳,無憂我。西安破,率二女六妾沉于井,揮其八歲兒以去。兒逾垣避賊,墮民舍中,有老翁者善衣食之二年。公長子世瑞,重趼入秦,得夫人尸,貌如生。老翁歸以弟,相扶還。見者泣下,蓋公素有德秦人云。余門人馮君訥生,公同里人,作《潼關行》紀其事。余曾識公于朝,因感賦此什。公死而天下事以去;然其敗由趣戰(zhàn),且大雨絕糧,此固天意,抑本廟謨,未可專以責公也。公之參佐,惟監(jiān)軍道喬公,以明經(jīng)奏用,能不負公。潼關之破,同日死;名元柱,定襄人。
雁門尚書受專征,登壇顧盼三軍驚。
身長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吒風云生。
家居絕塞愛死士,一日費盡千黃金。
讀書致身取將相,關西鼠子方縱橫
長安城頭揮羽扇,臥甲韜弓不忘戰(zhàn)。
持重能收壯士心,沉幾好待兇徒變。
忽傳使者上都來,夜半星馳馬流汗。
覆轍寧堪似往年,催軍還用松山箭。
尚書得詔初沉吟,蹶起橫刀忽長嘆。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來得失誰由算。
椎牛誓眾出潼關,墟落蕭條轉(zhuǎn)餉難。
六月炎蒸驅(qū)萬馬,二崤風雨斷千山。
雄心慷慨宵飛檄,殺氣憑陵老據(jù)鞍。
掃籜謀成頻撫劍,量沙力盡為傳餐。
尚書戰(zhàn)敗追兵急,退守巖關收潰卒。
此地乘高足萬全,只今天險嗟何及。
蟻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賊。
戰(zhàn)馬嘶鳴失主歸,橫尸撐距無能識。
烏鳶啄肉北風寒,寡鵠孤鸞不忍看。
愿逐相公忠義死,一門恨血土花斑。
故園有子音書絕,勾注烽煙路百盤。
欲走云中穿紫塞,別尋奇道訪長安。
長安到日添悲哽,繭足荊榛見眢井。
轆轤繩斷野苔生,幾尺枯泉浸形影。
永夜曾歸風露清,經(jīng)秋不化冰霜冷。
二女何年駕碧鸞,七姬無冢埋紅粉。
復壁藏兒定有無,破巢窮鳥問將雛。
時來作使千兵勢,運去流離六尺孤。
傍人指點牽衣袂,相看一慟真吾弟。
訣絕難為老母心,護持始識遺民意。
回首潼關廢壘高,知公于此葬蓬蒿。
沙沉白骨魂應在,雨洗金瘡恨未消。
渭水無情自東去,殘鴉落日藍田樹。
青史誰人哭蘚碑,赤眉銅馬知何處。
嗚呼材官鐵騎看如云,不降即走徒紛紛。
尚書養(yǎng)士三十載,一時同死何無人。
至今唯說喬參軍。
按:參軍,《序》中名元柱,《列傳》名高遷,互有異同?!饘O公先擒高迎祥,后幾滅李自成,當時可倚以平賊者,惟盧忠烈公與孫公。自二公為權(quán)臣所抑,先后死而明遂亡矣。詩中詳敘生平,與本傳表里。惟公之敗也,由于權(quán)幸催戰(zhàn),軍無見糧,又大雨七日夜不止,此大關系。詩中再醒出幾語,尤能動人?!鹌哐怨牛纭兜駱蚯f》、《田家鐵獅》、《松山哀》等篇,皆有關系詩,而徑路或有未清,故不概錄。
哀江南 其十 (乙酉) 明末清初 · 錢澄之
昔有盧司馬,才氣當代雄。
身騎生力駒,手挽五石弓。
群賊奉首竄,命在破竹中。
朝廷用不專,草草殞厥躬。
介弟早登第,毅然哲兄風。
棄家陽羨山,樹幟太湖東。
躍馬親搏戰(zhàn),斬獲屢建功。
馬疲兵亦散,大命乃遽終。
可憐司馬家,一門著雙忠。
兄弟死國難,信與二顏同宜興盧大司馬象升,字建斗。按,公以大名兵備道破流寇,撫鄖陽,剿湖南北賊,遂總七省軍務,破李自成,總督宣大,入援畿輔,與楊嗣昌忤,孤軍次鉅鹿莊,力戰(zhàn)死。)
⑴ 公弟象觀,癸未進士,授金溪令,未赴任,聞神宗殉社稷,遂赴水死。
檀州軍敗泲南陷,鐵騎西山逼云棧。
九門辛苦坐公卿,按兵不動有高監(jiān)。
玉堂美人胡不平,上書北闕苦論兵。
參軍新命一朝下,單騎夜出長安城。
是時主將盧司馬,獨將西兵兵力寡。
不教國士死黃沙,別遣參軍向城下。
參軍不行司馬嗔,參軍既行軍伍陳。
北向再拜謝至尊,曰臣象升死國恩。
鼓聲闐闐軍出壘,司馬一呼創(chuàng)者起。
三萬邊兵夜合圍,孤軍雖勝終斗死。
朝廷頗輕死事功,翻疑訟疏多雷同。
司馬幾受斫棺慘(一作精爽久寂寞),參軍一官成轉(zhuǎn)蓬。
嗚呼權(quán)臣報復有如此(一作國家賞罰未可測),疆埸誰肯攄孤忠(一作歸耕匡廬隱亦得)。(此紀賈莊之敗也。高監(jiān),名起潛,參軍,楊廷麟。時樞輔楊嗣昌嫉盧忠烈正直,不與援兵,高起潛擁兵坐視。忠烈與大軍戰(zhàn),重創(chuàng)死。嗣昌誣以降,又誣以遁,幾至斫棺。廷麟力辯其冤,得免。忠佞顛倒如此,明社所以屋也。后參軍亦以守城死)。
感舊絕句 其二 盧進士幼哲(庚戌) 清 · 陳維崧
七言絕句
碎裂紅旗裹箭瘡,具區(qū)血戰(zhàn)事堂堂。
常山兄弟聲名在,重說盧家第六郎。
按:進士諱象觀,大司馬九臺公弟也,行六。舉壬午南畿解元。明年,成進士。自念家世忠孝,不欲茍活,卒死之。進士眇小丈夫,且生平多狹斜游,余猶憶其在歌伎璧生家酒酣跳??時也,顧一臨大節(jié),遂能自引決,如此男子哉!
人方刀俎我方魚,日日凌河奏急書。
萬灶銷沈同亂磧,千隍刬削作荒墟。
呂文未救恩終失,邵武先誅計亦疏。
不識盧公何處死,定應英爽鎮(zhèn)醫(yī)閭(明朝既失廣寧之后。凌河數(shù)百里之間。有三十年百戰(zhàn)之場。祖大壽,大樂兄弟以世世遼將。初從孫閣部承宗。收復凌河。后守錦州。清人掘塹三重。為長圍三年。猶不降。糧盡不繼。大樂先降。入城勸之。乃降。與宋朝呂文煥,文德兄弟守襄陽事絕類。袁總督崇煥初以邵武令。上書言兵。遂見任東事。已庚間。竟以虜迫皇都剮死。巡撫盧象升者。亦以治流寇有名。楊嗣昌忌之。改任遼薊。庚辰年間戰(zhàn)死。事略見于明季遺聞。蓋松,杏,塔三處守將之一也。而塔山死義最烈。計策尤奇。意其將必盧公也。然無可徵。是可恨也。)
憑陵虜似掣溟魚,流涕皇朝舊史書。
關輔連綿千壁壘,人煙莽蕩一丘墟。
邊鋒屢衄天何醉,中策常乖漢亦疏。
盧帥死綏袁罪枉,至今忠烈合旌閭(指盧象升。)。
舊日賞重陽,東臺臨兩野。
頻年世故多,誰復歡同社。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