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鄭關(guān)
相關(guān)人物:
共 4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書
鄭公啟
扇
明 ·
趙迪
五言絕句
幽人愛青山,結(jié)屋空林里。
夜深夢白云,明月在溪水。
春日對酒酬
鄭公啟
明 ·
王稱
七言律詩
與君相見即相歡,況值芳春感二難。
尊酒且邀花底醉,流年不用鏡中看。
江頭草色侵衣袂,雨后鶯聲滿石欄。
世事悠悠祇如此,出門何處可彈冠。
九日登高懷
公啟公
立二先兄
明 ·
鄭閻
七言律詩
凄涼心緒正堪憐,此日登臨倍愴然。
無復(fù)謾題鸚鵡賦,有懷空詠鹡鸰篇。
煙林葉落深秋后,蘿徑猿聲向夕邊。
浮世幾經(jīng)人事變,惟馀山色自年年。
正言贈都承旨金公神道碑銘
明 ·
李珥
四言詩
隆慶庚午春。金
公啟
出按黃海。以例贈厥顯祖考僉正府君都承旨。祖妣尹氏淑夫人。爰樹神道之碑。以表恩命。求銘于德水李珥。其求也不以文。異乎人之求也。故辭不獲已。謹按行狀。金氏為扶寧著姓。高麗平章事,寶文閣大學(xué)士文定公丘之四代孫。知古阜郡事諱光敘(一作叔)。以麗朝世家。麗亡。大歸貫鄉(xiāng)。子孫仍家焉??な厣笞o軍諱珰。護軍生司醞署直長諱懷允。直長娶延安望族縣監(jiān)宋光善之女。生諱直孫。字子胤。是承旨公也。正統(tǒng)丁巳。為初度之載。幼有局度。長通經(jīng)史。中癸未司馬,己丑文科。由承文院。選入藝文館。歷官弘文館博士,司憲府監(jiān)察,司諫院正言,兵曹佐郎正郎。出外通判慶州。守韓山郡。為養(yǎng)慈親也。還朝。拜司?寺僉正以卒。壽五十七。時弘治癸丑十一月六日也。葬于席洞山先塋之側(cè)。公端愨方直。悃愊無華。持身清白。一毫不妄取與。治邑以簡。吏畏民懷。見義果決。人不可奪。慶州時。以罪笞府人。因病而斃。公曰。古人有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者。吾安可一日茍居。即自坐所。翩然棄歸。其無系累如此。時去麗季未遠。喪紀紊廢。雖士大夫。鮮克由禮。鄉(xiāng)人尤甚。公前后居喪??甲C典禮。一遵古儀。情文俱盡。鄉(xiāng)人多效之。配尹氏。系海平府院君碩之后。吏曹參判思永之孫。司憲府監(jiān)察登峻之女也。性嚴。治家循蹈規(guī)矩。教子女有方。養(yǎng)姑致孝。承君子以順。助成清德。嘉靖乙酉二月三日。以疾終。壽八十。合葬于席洞山。有二男一女。男長曰錫弘。以進士薦遺逸。官至郡守。次曰錫沃。癸酉生員。女適進士權(quán)士衡。錫弘有五男。曰瑞云??h監(jiān)。曰瑞星。擢文科。階通政。曰瑞辰,瑞奎,瑞璧。錫沃之季子乃啟也。以貴榮厥先人。有兄三人。曰喜,善,坫。銘曰。
賦才司命,不二其機。
才豐命嗇,莫研厥幾。
人眾雖勝,天定孔微。
有種于初,必穫于終。
扶安維金,累善積功。
顯顯清譽,秩秩家法。
祥發(fā)孝孫,恩自天錫。
蓄厚施輕,未艾厥福。
黃海道觀察使權(quán)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蓋余未弱冠。贅公之侄判書公門。始拜公于南城外之第。是時公年已六十四。位顯且劇。而端坐讀書。蕭然如學(xué)究。嘗辱一言提撕。余尚少。雖不敢窺測其事業(yè)。而猶知其為篤學(xué)君子。退而聞諸判書公。知公之行于家者。無非學(xué)之推也。后十一年而公卒。于今三十年。余發(fā)亦種種矣。警欬如昨日。尚忍為此文哉。蓋按公狀。而益知公平生皆從學(xué)問中來。公幼有成人器度。年十三。始從姊夫圭庵宋公學(xué)。遂聞為學(xué)大方。自是日檢其身。平居。必晨起盥櫛。讀圣賢書。會心處。樂而忘食。晚又好易。未嘗去手。嘗曰。數(shù)則吾不知。理則程傳盡之。自可樂也。誨子弟。必以小學(xué)為先曰。朱子發(fā)揮六經(jīng)。其業(yè)固廣。然只是編輯此書。其功為第一。居喪廬墓。奠具必親執(zhí)。孝慕誠敬。無所不自盡。祭式一依文公家禮。家法肅如嚴朝廷。遇族黨能別以恩。貧無資者。咸取足焉。圭庵之遘禍也。公終身悲慟。撫其孤不啻己兒。始為正言。有玉堂官帶備局者。
公啟
筵官不可兼仕雜職。以亂其思慮。及盛玉堂。將進講。必齋宿以入。聲音清亮。論議剴切。務(wù)以誠意格君。柳公希春常曰。如某者。不可一日離講席。宣廟初載。誦詩訪落篇。仍陳敬之之義。又舉程子天德王道之語。論謹獨之功。同時登對者出曰。真講官也。宣廟嘗命修慶會池砌。公于上前。爭以為不可侈于舊。上厲聲折之。公不色沮論。諫愈益懇。觀者嘆服。退溪先生力辭贊成。累召不至。公以司諫
啟
曰。李滉賢人。本不可以爵召。乞姑許其懇。至誠特召。上如其言。退溪果至。每曰。吾以權(quán)司諫故有此行。后累乞歸不許。政院徑請給馬以送。公上疏論之。其略曰。賢者之去留。人心之向背。國家之存亡。系焉。某識見高深。論議精粹。當(dāng)此進講方急。未聞縶駒。反請給馬。何耶。言甚切至。士林韙之。己卯間。朝論攜貳。栗谷先生李珥務(wù)欲調(diào)劑。反為所攻。時白公仁杰上章論時事。其打破東西一款。實栗谷之意也。言者將論栗谷代人作疏。公以大司諫獨啟。以為所論果是。則雖代述何妨。乃引程子代彭思永作疏事以明之。遂為同僚所劾遞。又于筵中。群議攻珥。公獨啟珥忠赤無他。其馀可恕。時流滋不悅。以公長德宿望。亦不敢顯擠。及癸未。北鄙事起。栗谷主兵。悉心擔(dān)國事。三司將因軍務(wù)間過差以攻之。公適為副提學(xué)。同列發(fā)議。初若略糾者。公長者信而許之。劄出。詆以擅國慢君。公驚以為乃至此。則非吾意也。欲遂己之。眾皆年少氣銳。一談和附。公以孤蹤。猝然獨當(dāng)。力既不可沮。又欲?縫毋激。遂苦爭終日。刪去過中語。終不免聯(lián)名劄中。宣廟方向重栗谷。惡其傾軋。竄首倡三人。公亦坐此。出為星州牧使。不知者或疑公。而知公者不以是累公。然公則以為平生之恨。其為州。政尚平恕。必使吏畏而民愛。以故所至號治。去后常有思。始公中丁酉司馬。后太學(xué)薦公行義。初授義禁府都事。例遷直長。壬戌。登第。仍升典籍。自是歷揚華要。臺閣則正言、獻納、持平、掌令、司諫、執(zhí)義、副修撰、修撰、副校理、校理?;蛴星昂髮腋摺J∈饎t禮兵曹佐郎、正郎、檢詳、舍人、直講、司藝、司成、司導(dǎo)、尚衣正。長帶知制教?;蚣娲呵镳^。蓋九年間也。庚午。以判校特拜同副承旨。升至左。癸酉。以圣節(jié)使朝京。乙亥。出拜黃海監(jiān)司。入為戶兵部參議、參知。長薇垣胄監(jiān)。拜吏曹參議、都承旨、副提學(xué)。治星州一年。移拜光州。病還。丁亥。丐閑。又出判春川。瓜滿還京。辛卯七月。卒于第。距公生戊寅。得年七十四。訃聞。官致吊賜祭賻。其年十二月。葬楊根禾大谷丑坐未向原。公諱德輿。字致遠。其上世曰太師金幸。實新羅宗姓。佐麗祖討逆有大功。以為達權(quán)炳幾。賜今姓。封安東為食邑。十傳而至贊成?。生諱溥。位冢宰秉文柄。謚文正。勛名福德冠世。五子三婿。皆封君。其第四曰煦。忠宣王見而奇且愛之。養(yǎng)為子。賜姓王。封雞林大君。再作相。有大臣度。生大司憲重貴子肅。入國朝。復(fù)姓權(quán)。為恭安府尹。贈戶曹判書。高祖諱循。判濟用監(jiān)事贈漢城府右尹。曾祖諱實。濟用監(jiān)判官贈吏曹參議。祖諱齡。工曹參議贈刑曹參判??贾M博。尚州牧使贈吏曹參判。妣吳氏。海州望族。典牲署奉事致精女。檢校監(jiān)仁裕后。公先夫人。固城李氏。佐郎后之女。生一男二女。男克純。早死。女長適士人沈守崙。次適宗室咸寧君壽璿。沈生一男一女。男徽。女適洪世則。徽生二男一女。咸寧無子。以靈川君侹為嗣。后夫人平山申氏。高麗忠臣壯節(jié)公崇謙之后。己卯名賢吏曹判書文節(jié)公鋿之孫。開城經(jīng)歷匡國之女。有志行。為南冥、大谷所稱。夫人生于法家。以禮順偕長。及歸于公。事君子盡婦道。御仆妾惠而威。遇先出逾己出。閨庭之內(nèi)無異言。四十年一日也。公卒之翌年壬辰卒。春秋五十八。葬公同塋。生一女一男。女適別坐李廷直。先逝。男克中。進士世子洗馬。側(cè)室子克慎??斯в^象監(jiān)參奉。別坐生一男琡。監(jiān)察。洗馬娶判官南琯女。生五男一女。長盡己翰林。次責(zé)己、次直己、次儆己進士。次為己。女適士人李敏開。監(jiān)察生三男一女。翰林生二男二女。責(zé)己生一女直己生二男。儆己生二男一女。為己生一女。公簡重端方。謙和溫粹。早從師友。篤于自修。動容周旋。悉裁以禮。以是重諸公間。人目之以精金美玉。然喜自斂晦。不露圭角。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勝。及其臨事也。雖不茍為異同。而義所當(dāng)為。則毅然能自立。好惡是非。絕無偏系。公馀杜門。一切榮利。淡如也。于詞華。雖不役志。遇興之作。往往沖淡自得。與人談?wù)摗G榫碁⑷粺o一毫障蔽鄙倍之氣。未嘗形諸色辭。故人見其貌而敬。與之居而愛而不能舍。雖其資質(zhì)之美。蓋得之學(xué)力者尤多。斯其所謂愷悌君子和而不流者非耶。然其年不滿德。位不配行。豈不盡其馀以昌其后者耶。洗馬砥行。能守家業(yè)。學(xué)優(yōu)而不求聞。內(nèi)翰諸君文行彬彬。噫。公之所以不盡其馀者。其不在斯歟。遂為之銘曰。
權(quán)自羅宗,入麗始隆。
錫姓以功,惟德與位。
世趾其美,垂一千祀。
既叢既積,乃鐘魁碩。
克光其籍,家庭襲訓(xùn)。
粹然天分,濟以學(xué)問。
惟日淬礪,乃儀于世。
華問以揭,徇不喜紛。
介而能群,如玉之溫。
執(zhí)經(jīng)登筵,仁義陳前。
一心無偏,從容中規(guī)。
精白自持,廟堂之姿。
惟不卒施,學(xué)以遺之。
積慶攸基,其尚不亡。
益綿以昌,百世之光。
贈左議政行工曹判書邊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記。壬辰四月。日本大勢兵渡海。上遣將申砬御之。行日。臨軒召見。不佞以史官入侍。上問砬賊如何。砬意輕之。上曰。邊協(xié)每言倭最難敵。卿何易言也。既出。上亟稱之曰。某誠良將。予常不忘。此人若在。予豈憂倭賊哉。嗟惜久之。未旬日。砬果敗死。時公之歿僅三年。朝野恨不能起公泉下。而上之追思如此。公之先見。乃能受知于身后又如此。嗚呼。此可以觀君臣矣。蓋昔乙卯。倭寇猝至。連陷鎮(zhèn)若邑。湖南大駴。公獨保海南。徐徐治守具不色動。屢出奇以遌賊。遂設(shè)伏邀擊。一戰(zhàn)大捷。殺獲無數(shù)。國朝以來。未嘗有也。又擒天朝人在擄者奏解。天子嘉獎。賞銀錦以美之曰??h監(jiān)邊協(xié)。嬰孤城獨全。是時公年始二十八。提一障殘兵。用建不世之勛。名聞天下。書于國乘。至今婦人孺子。皆能談公之烈。赫赫若前日事。亦■矣。此圣上之所以興思于危亂也。然上之思公。不在于乙卯一捷。而乃在于忠謨遠略。能料敵難易若指諸掌。于此益可見公之大矣。按狀。公自幼游戲不凡。六歲。走墮深井中。攀井石不溺。至?xí)砸娻徣思乘P煸?。我是主家兒。取大索來。一家驚奔。公恬不為懼。戊申。登武舉第三。即拜宣傳官。升海南縣監(jiān)。以破賊功。超長興府使。府新刳于賊。公私赤立。公憊心罷精。櫛垢爬癢。民獲蘇而公瘁。得中風(fēng)輿還。閉戶靜養(yǎng)凡五年。病良已。除訓(xùn)鍊副正。兼內(nèi)乘。俄出牧坡州。癸亥。升堂上。為滿浦僉使。翌年。移濟州牧。妖僧普雨謫在州。公因事杖殺之。儒林快之?;蛞茣R則曰。國人誅之。非我也。乙丑。丁父憂。服闋。鎮(zhèn)花梁。俄遷慶尚左水使。其年。又移鎮(zhèn)全羅兵使。聞弟喪??剞o歸養(yǎng)。己巳。拜安邊府使。旋授南道兵使。皆為公便養(yǎng)也。古未坪舊棄于虜。
公啟
言土地不可與人。遂諭出之。盡撤其居。辛未。升嘉善為北道兵使。冬。以親病上章解歸。壬申。丁母憂。西海坪虜巢漸盛。帥臣屢失律。朝廷憂之。待公服闋。即拜平安兵使。公條上方略。一以薙狝。一以拊綏。恩威遠播。虜不敢近境。上嘉獎。加留公一年。難其代也。丁丑。遞拜漢城右尹、兵曹參判。自后五載間。四入騎省。兩尹京兆。三拜同知中樞。壬午。升資憲。更按西閫。瓜滿還朝。歷知中樞、漢城判尹、工曹判書。常帶都總管、捕盜大將、特進官、備邊司軍器寺、苑囿司提調(diào)。不復(fù)出外。重內(nèi)也。上欲除公大司馬。詢問相臣。未幾。公已病矣。庚寅九月初五日。卒于正寢。言不及家事。得年六十三。公字某。上世有諱安烈。中原人。陪魯國公主來。仕麗為門下侍中。從太祖征倭。以功封原川府院君。仍籍于原。生諱頤。官至總制。生諱尚會。禮曹參判。諱■。僉節(jié)制使贈戶曹參判。諱士謙。錄靖國功。封原陽君。贈戶曹判書。生諱季胤。中樞、經(jīng)歷。即公考也。以公原從功。贈左議政。娶參判崔子泮女。生公于嘉靖戊子。公資稟和易。氣宇峻整。善弓馬。才勇絕人。平居恂恂儒雅長者。而遇事接物。英采動人。凜然不可犯。涉獵文史。然略知不肯竟。獨慕古人奇節(jié)偉行。內(nèi)行淳備。孝友出天。事親色養(yǎng)。至老不畜私財。祿俸未嘗自用。居兩喪盡禮。廬墓三年。子諸侄如子。雖諸侄亦不自知其為非子。衣食冠婚。公皆資辦。怡怡無倦色。飭躬貞白。雅好清素。屢典雄藩。而家故立壁。妻子不免稱貸。嘗曰。自先世世稱清儉。此乃傳家之寶。食貧幸少安耳。何敢經(jīng)營忝家風(fēng)乎。惟以書籍琴棋自娛。守坡州時。公暇訪栗谷先生。講論周易啟蒙。頗有獨得之妙。以至天文地理數(shù)學(xué)算學(xué)。無不精詣。聰明過人。初按關(guān)西。巡邊上十馀郡。一過目盡知山川道路形勢。按舊圖指示。一水一石。瞭瞭不差。嘗閱兵營軍簿。一覽盡記其名。人以為神。丁亥。倭賊陷鹿島。京師震動。命公為防御使。公入對曰。此賊風(fēng)至。初無入寇計。想今已退矣。未到界。賊果遁。筵中嘗白朝倭。熟知三路形勢。日本強甚馬島變詐。他日之虞。不可言。歲甲申。嘗觀天文。推算太乙。謂子侄曰。不出十年。國家且苦兵矣。后皆驗。治軍。聲實俱振。務(wù)存威信。蒞官。一切裁以法。邊吏惴惴。受約束無敢闌語。公束發(fā)樹奇勛。威名震世。世之望公如干城柱石。重在內(nèi)則公內(nèi)。急在外則公外。公南而倭自遁。公北而虜不敢喘息。出領(lǐng)大鎮(zhèn)。入握兵銓。提衡戎務(wù)。橐籥邊情。規(guī)畫中機宜。歷官無纖毫過差。人莫敢訾議。真可謂命世之奇才也。夫人崔氏。贈參判惟善之女。守約佐公。廉白先意。佐公孝睦。不以家事累公。公常樂之。生于丁亥卒于甲午。與公同葬廣州水鐘山巽向原。有丈夫子一人。曰應(yīng)星。登己卯虎榜。秩資憲。錄翼社勛。封淵川君。官號大將。凡所踐多類公。人以為公有子。累贈公左議政。妣貞敬夫人。銘曰。
余觀古將,能全者誰。
既罕其全,況也追思。
烈烈我公,以忠遠名。
生顯其功,歿遺其榮。
孰旌其功,天子有詔。
孰思其忠,圣主是悼。
華袞幽明,赤幟古今。
九原難作,我淚盈襟。
領(lǐng)議政鰲城府院君贈謚文忠李公墓志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萬歷戊午五月十三日。白沙李相公卒于北青謫所。其年八月。歸葬抱川之辛向原。返幾筵于東岡舊廬。維時廷龜待罪郊外。既以數(shù)行文字。表公之墓顏。又以一千三百馀言為文??抟约乐??;浭昙核取R蕴珜W(xué)士張公維之狀。敘而銘之。其敘曰。公諱恒福。字子常。其始有李謁平者。以沙梁部大人。擁立羅祖。為佐命元功。遂為雞林大姓。至麗有諱齊賢。謚文忠公。世稱益齋先生。入我朝。諱延孫。工曹參判。生諱崇壽。僉知中樞府事。生諱成茂。安東判官贈吏曹判書。生諱禮臣。進士贈左贊成。生諱夢亮。議政府右參贊贈領(lǐng)議政。即公考也。歷仕三朝。以清儉節(jié)孝聞。娶全州崔氏縣監(jiān)崙之女。訥軒李公思鈞之外孫也。生公于嘉靖丙辰。始生不啼。家人異而舉之。甫數(shù)期。岐嶷出凡。沈默寡笑語。識者已知其偉器。八歲。參贊公命以劍琴作駢句。公應(yīng)聲對曰。劍有丈夫氣。琴藏千古音。聞?wù)咄律?。九歲。參贊公棄世。公執(zhí)喪如成人。蔬食終三年。十四五。已疏財喜施。負氣誼。不事細行曲謹。嘗著新襦。人有衣弊者。見而欲之。公即解與之。歸白大夫人曰。不忍見人寒而惜一衣也。善角抵喜蹴跼。會大街分曹賈勇。諸少年莫敢捋。大夫人聞而切責(zé)。公泣受教。即其日已之。折節(jié)讀書。痛自檢束。崔夫人卒。秉禮愈刻苦。啜粥廬墓。毀幾滅性。服除。游學(xué)宮屢魁輪制。聲名藹郁。權(quán)相國轍聞之。歸以孫女。庚辰。擢文科。補槐院正字。選史局檢閱。宣廟將講綱目。命預(yù)揀才臣可備顧問者。栗谷李文成公舉公等五人。賜內(nèi)藏綱目一帙。且命勿煩以事。尋賜長暇讀書。選入玉堂為正字。論李潑交結(jié)汝立狀。大忤當(dāng)路。引疾三告。宣廟教曰。李某不可離玉堂。其辭章勿入。自博士移授奉教。升典籍正言。用薦拜吏曹佐郎知制教。歷修撰、正言校理。復(fù)入天曹為正郎。己丑逆獄。公為問事郎廳。敏捷如飛。辯給如神。宣廟亟稱高才高才。每事必呼公名。他僚拱手聳觀。但嘖嘖嘆。每大臣議讞。公周旋其間。多所平反。升應(yīng)教薦檢詳舍人。庚寅。錄功以問事勞。錫推忠奮義平難功臣之號。升典翰。嘗入筵。宣廟呼公前。說鞫獄時事。亹亹不已。俄命準秩升直提學(xué)。又特加通政。進同副承旨。將以大用也??某纪ピ?。賜廄馬。辛卯。遞為戶曹參議。蒞任閱月。事以辦治。庫藏充牣。判書尹公斗壽曰。不料文翰士能治錢谷乃爾。真通才也。孽臣洪汝諄謀捏松江鄭公澈。一代士類。流竄殆盡。仍榜示松江罪目。揭于朝堂。謂公以承旨緩于奉行劾罷。夏。敘拜承旨。逞憾者搆公又甚。將置重辟。會李公元翼為都憲。力救乃止。序升都承旨。壬辰。賊報至。公夙夜在公。誓以身殉節(jié)。衙退處外舍。禁無以家事關(guān)我。病妾求一面訣。不許。去邠日。天雨夜黑。百僚未集。中殿獨與女侍數(shù)十人。步出仁和門。公執(zhí)燭前導(dǎo)。是夜車駕渡臨津。擔(dān)夫皆散。公步泥淖中召集。扈行三更達東坡驛。召公入侍。且趣召大臣及尹斗壽問計。公首言我國兵力無以當(dāng)此賊。唯有西赴乞援天朝耳。上曰。予意本如此。到松京。特升公吏曹參判。封鰲城君。命護王子。先詣平壤。又教曰。予素知寅城府院君鄭澈。有忠孝大節(jié)。其令與卿等同護王子。駕至平壤。教曰。李某志慮貞亮。宜升擢委以重任。俄拜刑曹判書、大司憲。與漢陰李公德馨入對。更請亟奏天朝。又建請三調(diào)度管軍興。以濟天兵糧餉。再造之業(yè)。實基于此。拜兵曹判書弘文館提學(xué)、知經(jīng)筵、春秋館、同知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臨津失守。群議請幸咸興。公與尹相斗壽言此城不可守。則當(dāng)幸寧邊。若一踰北嶺。便隔上國。更何望乎。賊逼浿水。漢陰請乘船。見賊將玄蘇、調(diào)信謀緩兵。事若不諧。暗帶勇士。斬二酋來。公止之曰。堂堂國家。豈可行盜賊謀計。遂已。駕到寧邊。公請赴遼東求援。漢陰亦請自往。沈公忠謙言李某方判中兵。不可去。遂遣德馨。公送至西門。解驂與之曰。兵不出。君當(dāng)索我于重獲。漢陰曰。兵不出。吾當(dāng)棄骨于盧龍。聞?wù)咭兹荨=瓰┸姖?。宣廟夜召群臣議內(nèi)。附教曰。父子同渡鴨水。國事無可為。世子宜奉廟社主分往。予帶若于臣僚入義州。從予者誰。群臣莫對公泣曰。臣既無父母。又無疾病請從。上動色。次博川。平壤陷報至。促駕夜發(fā)。扈臣多道亡。會天雨晦暝。公慮有倉卒。疾驅(qū)先導(dǎo)。上益重之。至定州。公請住數(shù)日以待賊報。先發(fā)一使。慰諭義州父老。且移咨遼廣。備陳賊勢。皆從之。至義州。人民驚散。公請修掃公廨。示久駐意。數(shù)日稍稍還集。得成行宮模樣。公又言漢南諸路。必謂車駕已渡遼。煽動思亂。宜急發(fā)使。諭以起兵勤王。自此朝廷命令。得通于湖嶺。官軍義兵。頗修奔問。國勢賴振。時遼左訛言。謂我導(dǎo)倭入寇天朝。兵部遣黃應(yīng)旸來覘。始甚疑之。公在京時已慮及此。自赍辛卯倭酋慢書以來。及是示之。黃見書扣膺大痛曰。貴國為中朝遞被兵禍。反受惡名。歸報石尚書。痛陳實狀。東援之議始決。天將祖承訓(xùn)將三千兵先至。朝廷倚之。公獨言祖將躁而無謀。軍必敗。俄進兵平壤果敗遁。反誣我助倭。公請遣大臣陳辨。且請催發(fā)大兵。提督李如松克復(fù)平壤。京城賊亦退。公力請回鑾。十月車駕還京。百官雖依墻壁。而軍情倚公為重。行人司憲奉敕來。公為遠接使。迓于中途。天朝敕諭世子進理全慶軍務(wù)。公以大司馬辭儐任。陪世子南行。湖西逆賊宋儒真反。諸官欲奉世子上京以避賊。公上劄曰。鶴駕南下。民皆引領(lǐng)。今因潢池小丑。未有召命。顛倒西上。非計也。宜宣布德意。率勵士眾。速圖討滅。無貽君父之憂也。賊既平。株連者械系相屬。
公啟
言逆賊非如鳥獸魚鱉處處恒產(chǎn)之物。豈有若是之多乎。聞?wù)唔t之。乙未。吏曹判書兼兩館大提學(xué)。天朝遣使冊封日本。副使楊方亨愿得公為接伴。上許之。辭朝解東銓文柄。拜右參贊。方亨敬禮公曰。東國有人。丁酉。復(fù)拜中兵。楊經(jīng)理領(lǐng)大兵東行。要見戶、兵、工判書。公逆于九連城。應(yīng)對周敏。經(jīng)理嘉獎。公凡五長兵部。內(nèi)抒國難。外應(yīng)天將。才略中機宜。沛然有馀地。銓注公明。武弁彈冠相慶。恒畜萬匹布以應(yīng)需用。經(jīng)理遇難事。必稱李尚書。贊畫丁應(yīng)泰構(gòu)誣我國。上奏參劾。宣廟震驚。閉閤不視事。群議大臣當(dāng)往陳辨。首相柳公成龍不即請行。宣廟特拜公右議政。為陳奏正使。余為副使。疾馳進奏。皇帝并下應(yīng)泰疏。命五府、六部、九卿、科道一并看議來說。公與一行諸官。日詣東閣。操文陳說。辭語剴切。多官聳嘆。覆奏痛湔國恥?;实勖锒?yīng)泰職。為民回籍。賜國王敕獎諭。宣廟大悅。錫土田臧獲。時議政柳相成龍主和。公上章自劾。以為曾贊和議。不敢倖免。遂引疾。章十四上乃遞。宣廟教曰。與人同事。終乃反覆者。李某之罪人也。庚子。拜都體察都元帥。宣撫湖嶺諸路。上安民防海十六策。夏。以領(lǐng)相召還。奉懿仁王后喪詣山陵。宮人夜半失火。燒靈幄。公指授禮官。襄事如儀。不爽毫發(fā)。建酋通書請和。公曰。此奴受爵天朝。本國義無私交。且必為后日憂。請謝絕其使。宣廟命錄扈從功。以公為元勛。公上劄固辭。宣廟諭以孤忠勁節(jié)。實祖宗之忠臣。賜忠勤貞亮竭誠效節(jié)協(xié)策扈圣功臣之號。壬寅。奸臣嗾鄭仁弘。使其徒文景虎上疏。謂成牛溪渾構(gòu)殺崔永慶。交章請罪。公聞而瞿然。上劄極陳。以為崔永慶之被逮也。成牛溪在坡州。移書力救之。景虎之疏。構(gòu)也非實。狀劄未上。奸人承柄臣指。上疏擊公。謂公鄭澈之黨。公遂引告。七上章乃免。公雖去位。宣廟禮遇不衰。大事必咨。甲辰。因上劄極論闕失。島酋義智。詐械二死囚。稱壬辰犯陵賊。來獻求和。公欲誅之境上。柳永慶欲自功誇詡。力請訊問。竟無所得。有金稽者受嗾。疏請追封德興大院君。上下其事。公議曰。此事行之者。哀、安、桓、靈。非之者。周、程、張、朱。群議乃定。臨海君年最長。居地逼。家聚無賴。會盜殺宰臣柳熙緒。捕盜大將邊良杰。以窮治其獄坐謫。首相李公德馨疏救。忤旨罷相。公代為領(lǐng)議政。上劄累辭曰。良杰之謫。臣實心傷之。特未及言耳。德馨即已言之臣。臣即未言之德馨。章八上乃遞相。戊申。樂禍之輩。煽訛飛鉗。中外疑惑。仁弘之疏入矣。光海襲位積疑又甚。集兵衛(wèi)闕宮門。當(dāng)晝不開。三司將密啟臨海不軌狀。諫長來問于公。公曰。服喪王子。形跡未著。胡遽寘辟其人。然公言而亦不能止。獄將具。公與首相李公元翼。力陳全恩之意。臨海遂竄喬桐。言者目為護逆。遂為搢紳間禍本。山陵既卜。奇自獻得妖術(shù)欲改之。公上劄痛陳。四月。拜左相兼都體察使。三司請誅臨海。公執(zhí)前議。鄭仁弘上劄攻之。公亦再上劄乞解。不許。仁弘上疏。詆先正晦齋、退溪不當(dāng)祀文廟。太學(xué)諸生。上書訟辨。仍削仁弘儒籍。其徒樸汝梁訴之。光海命禁錮首倡儒。多士捲堂去。公聞而愕曰。亡國之舉也。再上劄陳之。仁弘一隊大銜公。乃以體府兵權(quán)太重之說。必欲陷之死。公又乞免。辭甚危迫。章凡二十上。猶不許。壬子。金直哉獄起。公侃侃守正。隨事匡救。詩人權(quán)韠。坐詩語逮系。公離席泣諫。竟不從。術(shù)士李懿信疏請遷都。公獨獻議。破其妖說。事遂已。癸丑。兇徒陰訹死囚樸應(yīng)犀上變告。延興府院君金悌男。誣以謀逆。闔門被殺。武人鄭浹。辭連逮系。公以曾薦浹邊倅。出郭待罪。使者三輩宣召參鞫。永昌大君。甫八歲。三司指為逆魁。交章請誅。政府獨不廷請。群小磨牙。禍且不測。有二宰臣連夜造公所。脅以禍福。公曰。我受先朝厚恩位臺鼎。豈忍屈志負君。自虧名義。兩司長官揚言于鞫廳榻前曰。群議以大臣不伏閤為非。不敢不告。公退出。漢陰隨出曰。廷議至此。吾輩當(dāng)先及禍。子將如何。公曰。禮云內(nèi)亂不與焉。何必為永昌死也。若止出置城外。我當(dāng)屈意從之。必如三司之議。不得不立異。首相漢陰。遂會百僚。以本仁斷義。出置闕外為辭。柄臣大望掌令鄭造、尹讱。遂發(fā)廢母之論。公曰。吾得死所矣。為永昌死則傷勇。為母后不死則傷義。今人誣引春秋。我當(dāng)引經(jīng)據(jù)義。段段攻破。進一劄。仍及永昌不可加罪之意也。是夕至第。不解朝衣。坐外廊瞠視不語。子弟問故。公曰。三綱滅矣。我以大臣。寧惜馀命。大司憲崔有源來見公。公曰。萬代瞻仰。在此一舉。有源素敬公乃定議。與李志完、金止男。貳于造、讱。其論之未即行。公之力也。公具劄將進。鄭浹就服。獻納柳活劾公誤薦請罷。公即日一奴鞚馬出東門。僦居?xùn)|郊。大肆志于墳典。暇則倘徉山溪間。疏糲不給。晏如也。臺官累啟削黜。只遞相。拜西樞。仁弘疏請加罪。不報。丁巳冬。廢后之論已定。公忼慨不食。忽大雷撼屋。公曰。天其戒告之矣。俄而。樞府郎來收議。公方病扶起。奮筆書曰。誰為殿下畫此計者。非堯舜不陳古之明訓(xùn)。虞舜不幸。頑父嚚母。常欲殺舜??>繌[。危逆極矣。號泣怨慕。不見其有不是處。誠以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子無讎母之義。況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誠孝之重。夫焉有間。今當(dāng)以孝治國家。一邦之內(nèi)。將有漸化之望。此言奚為至于黈纊之下哉。為今之道。體舜之德??酥C以孝。烝烝乂?;嘏瓰榇取S蕹贾?。議至。見者泣下。邸吏草公議。手戰(zhàn)不能定筆。三司請絕邊圍籬安置。凡四易配所。將配三水。命竄北青。戊午正月到配。五月感疾。夢宣廟宣召。既悟。嘆曰。吾其不久乎。聞奴酋犯遼廣。我兵不赴援。涕下曰。國其不競矣?;浂兆?。春秋六十三。公嘗謂家人曰。我以大臣獲此恩譴。死勿以朝衣斂。只用深衣大帶。是歲八月四日。窆公于抱川先兆。遠近承訃會哭者。守宰邊將持赗赴吊者。士夫之操文酹奠者。不記其數(shù)?;蛴胁幌嘧R而千里來哭者。北青暨抱川諸生。建祠宇俎豆之。時議禁之而終不止。訃聞。光海命復(fù)爵禮葬。中外聞?wù)?。莫不悲痛涕洟。至有失聲哭者。公孝友敦睦。出于至性。居家處行。迥出古人。少悅一妓頗溺情。忽念留戀害心。會諸友為詩以絕之。自后一切不近聲色。立朝四十年。出入將相。累登勛籍。而家無甔石。朝廷黨比相傾。世無完人。以公一意扶正。故或未免標榜。而公自超然特立于是非之外。為文章。以氣為主。以俊逸為宗。意到立成。若不構(gòu)思而自出機杼。語多驚人。人得片言只字。多藏去以為珍。疏奏骎骎兩京。筆法尤豪有法。少時汎濫諸家。既博通其義。又不肯竟。晚喜濂洛群書。亦不規(guī)規(guī)于箋注之末。既靜居沈潛。益有自得之趣。嘗著涵養(yǎng)銘、恥辱、書床、養(yǎng)夜、戒晝警夕五箴書諸壁。其自治之功又然也。所著詩文若干卷、朝天唱酬錄一卷、奏議啟辭各二卷、四禮訓(xùn)蒙一卷、魯史零言十五卷行于世。少號弼云。晚號白沙。太常議易名之典。賜謚曰文忠公。公娶都元帥權(quán)慄女。生二男一女。長曰星男。次曰井男。壬子司馬。皆仕為郡守。女適士人尹仁沃。側(cè)室生二男二女。曰奎男。癸丑司馬。次箕男。女適學(xué)官權(quán)侙。一女幼。星男初娶判書權(quán)徵女。生一女一男。女適進士崔煜。男時中。繼娶判官金季男女。生三男四女。女適士人李廷煥。次適士人南斗相。男時挺。馀皆幼。井男娶參議尹顗女。生一男一女。男時術(shù)。女適士人鄭知和??猩幸慌?。男時行。馀幼?;猩卸?。皆幼。噫。公光明之表。簡潔之操。如祥云瑞日。人得而睹之。柱天高勛。忠孝大節(jié)。經(jīng)濟之業(yè)。正大之論。為國家蓍龜。為士林冠冕。旂常紀之。太史書之。聲名溢于華夏。德澤在于斯民。奚待余寂寞腐語。方可揄揚。顧余與公風(fēng)期契許三十馀年。始為郎中為僚相與周旋左右于廟朝之間。平居但見言笑怡怡。一團春和。至大議論大是非。毅然壁立。萬牛不可回。既又同膺使命于危難之日。癸丑之禍。我遭縲紲。公又罷相。至于戊午。公先謫北。我逐郊外。其艱難險阻與夫道途羈旅。閑居散適之際。游從最久。其豪風(fēng)爽氣。杰句清談。隨遇溢發(fā)。使人驚倒。蓋有獨契而欽嘆者。試記其一二。公之在蘆村。余攜兒明漢。佩酒往訪。則公欣然迎謂曰。吾欲賞道峰川石。未有會心人。君適至矣。仍以道巾芒鞋。騎驢而去。歷遍諸勝。同宿枕流堂。三更月上。余方困臥。公蹴余曰。月色如許。何睡耶。攜出川上。忽愀然不語。仰天長吁。使明漢誦出師表。又誦赤壁賦。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想。逮丁巳冬。兇論益張。請廢之疏。四面而起。陳好善、全瀅等請先誅公及余。余匹馬曉出城。訪公于東岡曰。火色甚急。吾等當(dāng)先見收矣。今日之事。異議者死。不議者不至于死。吾受祿在職。理難得免。公既去朝。病不收議。例也。公掀髯笑曰。死生命也。且上必不能辦殺吾等?;蚰匣虮?。不相遠則幸矣。余知公意決??谔柖搪少浌S行标枖?shù)行淚。立馬穆陵村之句。公曰。以此為訣足矣。遂握手而別。居數(shù)日而公之議上?;浺辉露喴?。此皆狀中所不載。而獨余知之。故并記之。風(fēng)流文采。宛然如昨日。而公之墓樹。已可材矣。俯仰人世。安得復(fù)見斯人。嗚呼。不得復(fù)見斯人也。銘曰。
沙梁千載,益齋倡業(yè)。
聚精降靈,公又挺立。
我公之生,天具眾美。
曠乎拔俗,粹然離滓。
威鳳之祥,兼金之貴。
絕人才猷,蓋世豪氣。
鎮(zhèn)物之量,凝遠之姿。
海不可窮,山不可移。
爰自釋褐,望若神仙。
維時宣廟,勵精求賢。
謂公見晚,暇以讀書。
一部綱目,汝其佐予。
盛之玉堂,不役以吏。
遇事刃發(fā),亦公暫試。
運屬艱虞,擢公中兵。
只手扶天,黃道重明。
中興偉烈,卓冠今昔。
萬務(wù)盈前,談笑掃卻。
如云過空,不留一氛。
乃主文盟,乃登師垣。
入煥皇猷,出宣戎略。
乃秉國鈞,儀刑百辟。
國有大禮,時有大議。
公一言決,引經(jīng)傳義。
遇坎則止,不俟終日。
弊屣萬鐘,蕭然衡泌。
事又大謬,天紀淪夷。
公雖遁荒,為國喑噫。
其言卓卓,立萬世極。
群兇鼓吻,累公于北。
窮谷奔波,爭先迎見。
走卒何知,愿識公面。
公安于謫,視世秕糠。
鈞天無人,帝遣巫陽。
公去翩然,若有所期。
騎龍上天,誰得以羈。
適來時也,適去天也。
世之榮辱,公何與焉。
維茲正氣,日揭星明。
不昧千秋,凜凜猶生。
贈程副總龍
(應(yīng)制)
(丙寅)
明末清初 ·
樸長遠
七言律詩
癸酉冬。以大提學(xué)金
公啟
辭。被抄于程副總贈詩之類。而不敢制進者。蓋以布衣故也。
山西家世斗南人,握節(jié)觀兵到海濱。
今日中原須衛(wèi)霍,十年邊塞尚風(fēng)塵。
融城殘雪初迎臘,近水叢梅欲放春。
一箭平遼知不遠,佇聞勛業(yè)冠麒麟。
午到龍津。吟呈仲氏
(己巳)
清 ·
蔡彭胤
七言絕句
午到龍津。聞鐘聲隱隱而至。篙工指曰此水鐘寺也。余忽吟曰。水鐘寺里山鐘出。沉思未得。仲兄遂進篙工遍問山水洞壑樓觀之名。終無水鐘寺之對。乃笑曰無可奈何開城府。姑舍是。出峽寒甚雨且至。吟呈仲氏。
宿雨沈山霧氣濃,空江風(fēng)落浪頭舂。
料知嶺海寒應(yīng)重,雪下臺山第幾峰。
按:至半場郊。遇從大父恒陽使君。迎拜道周。敘禮訖。余請曰所乘款段劣甚。今見公所騎頗善走。愿得借一日程。公曰何有。第吾方候明順郡主行于江上。至暮當(dāng)還。姑待來日何如。余敬諾而罷。抵恒陽郡齋。從叔壯元
公啟
戶迎笑曰。不期之會。得并二難。幸甚幸甚。少選進酒。山果香而魚蟹肥。不侈而潔。夜將分。使君還。張燈話款曲。歡喜之色藹如也。
雪嶠和尚雙瓣香行
(雪嶠弟子極盛而傳香者一為黃公端伯一為徐
公啟
睿并死國難)
清 ·
全祖望
南湖侍御之諸孫,偶然墮落浮屠門。
雖然墮落浮屠門,依舊忠孝光大倫。
請看龍象紛蹴踏,座下何止三千人。
上瓣香終莫有分,以待海岸居士大善根。
輾然一晤傳秘薪,比之妙喜得橫浦,峨眉天半倍覺軍持尊。
敬致一瓣香,上紹龍池君。
是誰足稱后來秀,莫令海岸孤另傷寡群。
里中徐郎其殆庶,顛狂之中蘊道真。
俯視馀子陸陸如秋蚊。
再寄一瓣香,以接西江云。
忽然不周山崩天柱折,恒河之沙亦狂奔。
海岸一瓣香,金剛洗出刀山痕。
南都半壁足慰鐘山魂,徐郎一瓣香鹖冠。
闖入蒼頭軍會稽,甲盾足陪胥江神。
重泉相逢定一笑,徑山雙虹貫日輪。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