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鉞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9 【介紹】: 明山西澤州人。洪武中舉人。累官刑部侍郎。建文時為北平布政使,密命伺察燕王事。被掾吏李友直告發(fā)。被燕王所捕,不屈死。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公字仲明,號楝莊,又曰寓庵。
生有奇質(zhì),性剛,自為諸生時,已能自樹立。
中進士,出知鉛山,為治勵心勤力。
時縣中有加稅田數(shù)百畝,歲輸至數(shù)石,公以為不平,乃身出視田,疏請均諸縣中。
方公出,見界上有大樹,下蔽二十馀畝,不得耕,公謂蕪田可惜,當(dāng)伐之。
從吏父老俱諫,謂此樹神叢,不可犯。
公怒,擇日具鼓吹甲而往,手揮巨斧砍之,血隨斧出,三日樹始斷。
其巔有巨巢,墮三婦人絕而蘇,自言為風(fēng)吹至樓上,與三少年俱,不知身在樹巢也,驅(qū)之還家。
縣俗尚巫,有巫厲人能隱形,吏莫敢捕,公遣伺馳至其家,以縣印加背上,眾箠之,立死。
公乃盡毀諸淫祠,逐巫,移文道路,使享祀以禮。
有節(jié)婦子為虎噬,具牒控虎。
公即移檄于神,與約五日系虎至。
及期,有二虎伏門外,公挾弓矢出,遙咒虎曰:誰殺吾民,當(dāng)受死,無罪者免。
其一虎即斂尾去,一虎仍伏。
公抽矢三發(fā),俱貫虎首,遣人舁虎尸歸節(jié)婦家,一縣稱為神君。
諸異政甚多,不可盡錄。
秩再滿,徵為南京監(jiān)察御史,益勵風(fēng)裁。
時威寧伯王挾其武力,與保國公朱永、太監(jiān)汪直將挑釁北邊。
公曰:是為國家害不小。
即抗章論之,復(fù)劾守備太監(jiān)蔣琮鬻放軍伍罪。
琮等遂誣公擅作威福,謫通政司經(jīng)歷。
尋以魏國公薦,遷四川按察僉事,進副使。
同事馬太監(jiān)信奸人周慧為能治黃白,將進之朝,公驚曰:是唐之柳泌也。
即捕慧論罪,徙之極邊。
公自度終不為世容,乃和歸去來辭,力請老,定家于鄞之楝莊,舍壁蕭然,出入惟徒步,即糠籺時不給,而杜門著書,雍容自得。
都御史王公璟以賑至,奉公百金。
公再辭不得,乃受下戶饑民例一分,以答其意。
郡守周公坤過訪,見堂設(shè)敝床,嘆曰:國有顏子,公之謂矣。
鄞令丁君,鉛山人,至即以父禮事公,晨夕候興居,為具蔬食。
公謝曰:吾誠不給芋栗,奈何以此煩令君。
堅不受。
久之,炊煙屢絕,家人至,不能忍餓。
其夫人乃出一金珥易米。
公問所從來,夫人曰:此令君奉我,無預(yù)公事。
公紿取視之,投于河,卒年七十有八。
至含殮不具,郡守令共經(jīng)紀(jì)其喪。
所著有歸田集、楝莊集、寓鳴集、經(jīng)史訓(xùn)戒一百二十卷。
余嘗覽古為政,若西門豹投巫童,恢治虎罪,得一異,輒傳之史冊。
今讀張公異政錄,至不勝書,斯所謂神明之宰矣。
公生平胸懷如冰雪、不可小污、利害禍福、無待解遣、而自不能滯其中。
喜獎勵后輩、常以道義相期。
通政余南湖先生本親炙侍教有年,及公疾革,余先生尚侍側(cè),更張目視曰:善自愛。
方今人才肯自勵者少。
若能扶持一日,是培國家士氣一日也。
其立身報國之誠,至死不倦,豈不誠卓犖大丈夫哉。
即百世而下,得聞斯言,猶當(dāng)感激強自立者也。
徒傳公異政抑末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7—1482 【介紹】: 明福建寧德人,字季聰。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景泰時進都給事中,論事無所諱。累遷右副都御史。天順?biāo)哪?,曹欽之反既平,將士妄殺冒功,市人不敢出門。時聰署院事急令制止。成化中官至刑部尚書。卒謚莊敏。
維基
林聰(1417年—1482年),字季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寧德縣(今福建省寧德市)人,正統(tǒng)己未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左都御史。
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九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進士,授吏科給事中。
景泰元年(1450年),進都給事中。
當(dāng)時,中官金英家人違法,都御史陳鎰、王文治案卻均不罪于金英。
林聰率領(lǐng)同官彈劾陳鎰、王文畏勢從奸,一并彈劾御史宋瑮、謝琚均下獄,之后恢復(fù)職位,林聰繼續(xù)彈劾,宋瑮、謝琚被調(diào)外。
太監(jiān)單增督京營受寵,當(dāng)時士兵稍忤者輒遭辱,其家奴白晝殺人,奪民產(chǎn)。
林聰舉發(fā)其事,單增下詔獄,后獲寬宥,不敢再作亂。
景泰三年,上疏請糾察刑獄治理妖僧趙才、湖廣副使邢端等,后均得準(zhǔn)。
當(dāng)時建造東宮,林聰因反對,遷春坊司直郎。
景泰四年(1453年),大學(xué)士商輅稱其敢言,不宜置之散地,于是恢復(fù)為吏科都給事中。
隨后請減輕福建銀場額重。
景泰五年,以災(zāi)異偕同官條上八事,限制武清侯石亨、指揮鄭倫等分田等。
林聰最初彈劾吏部尚書何文淵下獄后致仕。
之后彈劾山西布政使王瑛老等,均罷免。
御史白仲賢擢廣東按察使。
林聰言其奔競不當(dāng)超擢,乃遷鎮(zhèn)江知府。
兵部主事吳誠夤緣得入吏部,因林聰彈劾,遂改工部。
各司均忌憚林聰風(fēng)裁,其所言未有不敢遵從的。
內(nèi)閣及諸御史亦并以林聰好論建,并非善臣。
同年冬,林聰甥陳和為教官,欲得近地便養(yǎng),林聰對吏部官吏陳說此事。
御史黃溥等遂劾林聰挾制吏部,加之此前得罪的眾多官運均彈劾,后下廷訊,坐專擅選法,論斬。
因高谷、胡濙力救得免,貶為國子監(jiān)學(xué)正。
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后,拜其為左僉都御史,巡撫山東,賑災(zāi)饑荒,使得饑民得活者多達一百四十五萬人。
后進升右副都御史,逮捕江淮鹽盜,平定并懲治當(dāng)?shù)刎澒佟?div id="gmskyiw" class='inline' id='people_50287_1_23_comment'>
后母丁憂,起復(fù),再辭,不予批準(zhǔn)。
天順?biāo)哪?,曹石之變爆發(fā),將士妄殺,至割乞兒首報功。
林聰署都察院事,令獲賊者必生致,濫殺為止。
成化二年,外出巡視淮南淮北饑荒,奏貸漕糧及江南余糧以賑災(zāi),得到批準(zhǔn)。
次年,與戶部尚書馬昂清理京軍,進升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代王越擔(dān)任大同巡撫,后遇疾致仕。
再過一年,以故官起掌南京都察院。
成化十三年(1477年),召拜刑部尚書,尋加太子少保。
成化十五年,與中官汪直、定西侯蔣琬按察遼東失事,汪直包庇巡撫陳鉞,林聰無法與之爭。
成化十八年,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歲。
贈少保,謚莊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9—1489 【介紹】: 明四川青神人,字士英。景泰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在部十年以廉干稱。成化七年,因兵部尚書白圭薦,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至官,自吳堡移鎮(zhèn)榆林,筑邊墻一千七百余里。十二年調(diào)陜西,于西安開渠,經(jīng)漢故城以達渭水,人號余公渠;又于涇陽鑿山引水溉田千余頃。凡所興作皆數(shù)世之利。十三年召為兵部尚書,定軍功賞格,制止黔撫妄興兵事。以丁憂歸。復(fù)出后總督宣、大,興建兩鎮(zhèn)邊墻,被宦官韋敬誣劾罷去。成化末再任兵部尚書。
維基
余子?。?429年—1488年),字士英,四川眉州青神縣人。
官至兵部尚書。
景泰二年(1451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升戶部員外郎,在任十年,以廉潔能干著稱。
后出任西安府知府,遇饑荒,發(fā)十萬石糧賑災(zāi)。
成化初年,經(jīng)林聰舉薦,為陜西右參政,歲馀擢右布政使。
成化六年(1470年)轉(zhuǎn)左布政使,調(diào)任浙江左布政使。
半年后,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
當(dāng)時巡撫王銳修建城堡城墻為長遠之計,后工程未開始就被罷免。
余子俊上疏請求補建,而尚書白圭則以陜民困乏,奏請緩役。
隨后蒙古寇亂發(fā)生,余子俊先后與朱永、許寧擊退。
邊寇入侵河套地區(qū),明朝屢次發(fā)兵征討均無功。
成化八年,朱子俊進左副都御史。
明年,又用紅鹽池搗巢功,進右都御史。
成化十年,因母老乞歸,慰留不許。
成化十三年,召為兵部尚書,后論陳鉞掩殺貢夷罪,帝以汪直緣故寬宥,陳鉞于是屢次誣陷余子俊,恰逢其母喪丁憂,被免。
守喪期滿,拜為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成化二十年(1484年),命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總督大同、宣府軍務(wù)。
因工部侍郎杜謙等彈劾浪費兵餉,遂落太子太保,致仕去。
次年,再召為兵部尚書,仍加太子太保。
弘治元年(1488年)疏陳十事,不久因病去世。
贈太保,謚肅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1—1495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道本。天順八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累遷兵科都給事中。倡諸科劾罷西廠。弘治初,官至戶部左侍郎。兩浙大水,兼左僉都御史往視,平糴米,蠲逋賦,塞銀礦,修海堤,禁止溺殺女嬰,民甚德之。
維基
吳原(1431年—1495年),字道本,福建漳浦縣云霄鎮(zhèn)(今福建省云霄縣云陵鎮(zhèn))人。
進士出身。
天順八年(1464年),登進士,授兵部給事中。
成化十五年,升兵科都給事中,上疏請求撤西廠。
成化十八年,彈劾陳鉞
成化十八年,升太仆寺卿,繼任戶部右侍郎。
弘治四年,任戶部左侍郎。
弘治五年,兼任左僉都御史,賑災(zāi)兩浙水災(zāi)。
弘治八年,死于任上。
歐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
襲世職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
景泰間,以鎮(zhèn)壓廣東民變,擢都指揮同知,遷大寧都指揮使。
成化中,為鎮(zhèn)守遼東總兵官,有戰(zhàn)功。
巡撫陳鉞啟釁招敵,信不能違,被劾下獄,卒。
全粵詩·卷一○七
歐信,廣東人。嗣世職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明代宗景泰三年(一四五二),以廣東戰(zhàn)功擢都指揮同知,遷大寧都指揮使。英宗天順元年(一四五七),以都督僉事充參將,進都督同知,代副總兵。憲宗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先后平英德諸縣及廣西大藤峽徭亂。七年春,充總兵官,鎮(zhèn)守遼東。十四年,為巡按王崇之所劾,召歸?!?a target='_blank'>明史》卷一七四、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五四有傳。
緱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
成化間為遼東總兵官。
巡撫陳鉞貪功,啟釁召敵,敵大入,謙隱匿不奏。
罷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5 【介紹】: 明河間府滄州人,字廷貴。
成化二年進士。
授知涇縣,請減賦額。
擢御史,巡按遼東。
劾奏巡撫陳鉞及邊將諸不法事,忤汪直,謫戍遼東。
弘治初,起山東按察副使,官至南京右通政。
維基
強珍,字廷貴,直隸滄州(今屬河北滄州市)人,同進士出身。
成化二年(1466年)登丙戌科進士,授涇縣知縣,請減免額賦,為民愛戴,升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
遼東巡撫陳鉞啟釁召敵,巡按御史王崇之彈劾,陳鉞恐懼,于是和汪直商議,誣陷其下詔獄。
強珍巡按時,即彈劾陳鉞,兵部尚書余子俊亦彈劾,憲宗不從。
不久,王全等誘殺朵顏衛(wèi)人,強珍上報,王全獲罪。
汪直大怒,彈劾其妄言,并派錦衣衛(wèi)逮捕,戍邊遼東。
三年后,汪直事敗,恢復(fù)強珍官職,不久致仕。
弘治元年(1488年)起官為山東按察使副使,升大理寺少卿。
次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改南京右通政。
以母親年老乞請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