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顧隱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9 首
三月上巳后二日。述懷呈李僉正
剛中
(惟侃)
。蓋用賢郎
(景稷,景奭)
兩君元韻也
其一
明 ·
沈喜壽
七言律詩
無論亂日與芳辰,鄰舍交情老更親。
墜馬馀傷猶強起,臨觴快飲亦愁呻。
南州已竭農(nóng)民力,西塞空飛驛路塵。
節(jié)序悤悤花盡發(fā),今年誰是太平人。
三月上巳后二日。述懷呈李僉正
剛中
(惟侃)
。蓋用賢郎
(景稷,景奭)
兩君元韻也
其二
明 ·
沈喜壽
七言律詩
陳荀兩老遠相過,扶侍爭誇驥子多。
誰似隔墻開小徑,有時攜手問微痾。
一舒良晤情猶密,三進深杯氣益和。
最愛郎君二龍在,夜分殘燭唱高歌。
送
顧隱
君還常州。君來視侄中書子進士
明 ·
李民宬
七言律詩
日邊來往喜相聞,握手都門忽此分。
秪為阿咸勞大阮,仍教文度別嚴君。
燕河旅雁迷秋月,楚水歸帆拂曉云。
想到晉陵開酒席,東籬佳菊吐霜芬
(晉陵常州郡號)
。
戲示徐姬
其二
明末清初 ·
施閏章
七言絕句
偷鈔詩句上羅巾,甘擲紅顏逐老身。
猶勝經(jīng)年一相見,隔河牛女可憐人。
附:徐姬《春日望北信作》:“九十春歸感嘆生,黃梅時節(jié)乍陰晴。香閨有淚無人見,且倚闌干聽鳥聲。”庶祖母徐孺人,生而端莊淑慎,事先大父始終一循乎禮。其侍疾刲股一節(jié),尤堪感泣。先大父纂修《明史》,積勞四載,遂至成疾,于癸亥三月疾大作。孺人時從侍邸舍,飲食藥裹,手為調(diào)奉,每夜必潛自焚香吁天,愿以身代。如是者匝月,疾愈殆。孺人自念曰:「豈天故不鑒予?抑予誠未至也?」廳中故有關(guān)帝神像,靈赫素著,孺人于夜分時,戒小婢持燭至神前,默祝哀禱者久之,出利刃割左股寸許,小婢在旁驚睨,惟見神廚內(nèi)諸像森森欲動,檐楹及墻角四周亦若有人林立俯視。家人外舍巡宿者遙睇悉如是。孺人昏仆于地,恍聞神語曰:「汝之誠虔已至,但數(shù)不可易,吾當為汝假百日期可耳,勿過自苦?!谷嫒四藛柩鼠@寤。退舍,以所割和羹進,而人固弗知也,是為四月初三夜。自是先大父疾漸瘳,且強飾如平日,人皆為之稱慶,孺人
顧隱
憂不釋,恐神語或驗也。閏六月之十三,先大父忽以微疾棄世,逆計其期,適百日耳。嗚呼!痛哉!異哉!始家人弗覺,嗣小婢亦稍稍語人?;蛟冎嫒?,孺人惟漫以應之,嫌自張也?,椨坠拢扇嫒硕饔?,凡朝夕居處,悉隨孺人。一日從外塾聞客頌茲事,歸遂詳叩所以,且固請之。孺人悲不語,良久,乃摩瑮頂,泫然流涕曰:「汝孺子奈何必欲知此?顧吾不忍汝諱也!」爰屏左右,詳詔如前,且出示左股,創(chuàng)痕宛然,復持瑮大慟。迄今追憶之,其情事猶歷歷在目,真為凄絕一時也!天不我佑,孺人于歲丁卯方稱四十觴,遽棄瑮長逝。嗚呼!痛哉!孺人于先大父,事之竭誠盡禮,而瑮于孺人無毫發(fā)報稱,抱恨寧有涯乎!孺人故精文墨,吟詠甚多,原稿瑮皆謹藏篋衍,編次成帙,行乞當代大賢弘筆,序以授梓。今集中附載者,不過吉光片羽耳。不肖孫瑮抆淚謹識。
挽金參奉光甫
(景溫)
清 ·
李濰
七言律詩
故家光顯仰尊先,少日文華孰子前。
戒滿
柔謙
趨善道,卜閒游息究真?zhèn)鳌?div class="28md7yo" id='poem_sentence_1_1689896_comment'>
如何二豎催長算,可惜官銜止一聯(lián)。
聞?wù)f賢郎俱峻茂,嗇躬裕后可徵天。
贈沈生
剛中
(世遇)
,樸生衡伯
(錘)
清 ·
趙泰億
五言律詩
北海迎賓日,西天浴佛辰。
江山兼得月,花木尚馀春。
未遇青城子,空懷紫浦人。
禪房宜信宿,可復續(xù)良因。
補溪草堂歌為顧學正備九作
清 ·
劉大櫆
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
宋室遺民
顧隱
君,讀書求志居于此。
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
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數(shù)百年稱顧氏廬,后來卻歸錢尚書。
尚書聲名動臺斗,善黨崢嶸作魁首。
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
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
依然紅豆長萌蘗,當日樵夫摧作薪。
顧家經(jīng)術(shù)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
遂將詩禮盡發(fā)覆,高源一一尋昆崙。
乃知世業(yè)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為尊。
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
長存
。
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
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注:補溪草堂:補溪為白茆河浜名,元時顧細二隱居此地,筑室于溪邊,名補溪草堂,明代顧玉柱在溪旁種紅豆樹一棵,后歸外甥錢謙益所有,更名紅豆村莊。
觀元蘇弘道書延祐甲寅科江西鄉(xiāng)試石鼓賦李丙奎徐汝士王與玉陳祖義李路羅曾吳舜凱及弘道八篇墨跡卷
(壬辰)
清 ·
錢載
元之取士首楊英
(一作奐。)
,厥后議制鶚與衡。
進士科設(shè)遲又久,仁宗二年乃詔行。
世祖乙酉幸上京,太史告瑞文昌明。
仁宗誕降實翌日,是夜張起巖亦生。
延祐乙卯廷試始,起巖左榜第一聲。
甲寅鄉(xiāng)試當先行,江西所舉斯其名。
蒙古色目漢南人,各七十五三百并。
南人江西舉廿二,如八人者其翹英。
一場題出四書始,所在義惟朱氏程。
江西試官二員選,吳
(澄。)
楊
(
剛中
。)
碩望諧吹笙。
二場試賦漢南人,八月廿三鐘三鳴。
初元石鼓徙太學,頒題以此宜鏗鍧。
殷盤直溯九字銘,德文兼有長崢嶸
⑴
。
內(nèi)治外治修攘興,王綱王道法天貞
⑵
。
時哉一統(tǒng)人物俱,宇文何知雅什賡
⑶
。
數(shù)存失得系愛惜,鐫刻萬古功垂旌
⑷
。
蘇君能賦更能書,七人籍傳若加榮。
試卷最先所僅見,出身回憶難相輕。
判官錄事宦分轍,起巖榜即進士成
⑸
。
江西選舉志待微,豈徒賦格供詮評。
⑴ 李丙奎首句云:「大學九字,堅于殷盤之銘?!剐烊晔磕┚湓疲骸肝┯械露形馁?,其照耀于無期?!?/div>
⑵ 王與玉云:「外有武備之立,內(nèi)則政事之修?!龟愖媪x云:「慨王道之日晦,遂致王綱之日隳?!?/div>
⑶ 李路云:「迨乎我朝,平一四海,天下之士爭走集乎京師,于是至者莫不即焉,以摩挲而枚數(shù),幸人與物俱值乎斯時?!沽_曾有序云:「乃以為宇文周所作者,蓋未有考也?!?/div>
⑷ 吳舜凱云:「是雖數(shù)存其間兮,失者復得,亦必好事之君子為之愛惜?!固K弘道起云:「宇宙萬古,伊誰無功。不鐫不刻,曷是無窮。」
⑸ 李路、羅曾乙卯會試皆中選,李官新昌判官,羅官臨江錄事。
李金堤
(箕重)
送其仲氏冬至書狀
(臺重)
于灣上還。約李汝明
(翼鎮(zhèn))
,江西倅尹敬以
(心宰)
,我伯氏泛舟游大同江上。夏五月既望也。三登兄
(
剛中
)
適至。道伯老牧窩
(李箕鎮(zhèn))
亦屏徒從來會。酌酒張樂盡歡。次牧窩韻
(丙寅)
清 ·
李最中
七言律詩
群山萬點送新晴,樓閣崢嶸遠勢生。
人與潮來成會合,船隨月動坐虛明。
繁華從古悠悠盡,歌管隨心淡淡清。
渚樹汀云多古意,曙天鳴角和江聲。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