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建泰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9 首
驚傳一紙到遼陽,舊國樓臺種白楊。
我友盡亡惟汝在,而師更苦復(fù)余傷。
孤舟臥老長干月,破衲披殘大漠霜。
共是異鄉(xiāng)生死隔,西風(fēng)吹淚不成行。
盤石之左。別莊一壑。極其清幽。香爐峰為其把門山。山半腰壁甚絕。其高百仞。是為金剛臺。臺下四五丈石有小罅。玄鶴一雙舊巢其間。歲甲寅以來。崖破巢空。玄裳丹頂。已無所見。而?僧猶指以相語。其下金剛窟。已記其詳。在上第二瀑之上。即為青龍?zhí)?。泓澄凝綠。神龍所都。瀑亦奇壯。峭壁尤削。又其上黑龍?zhí)对谘?。大類青龍而溪邊石巧加之。沿流而北。一大石甚高而平。下臨澄潭。余顧而樂之。遂與三兄箕坐其上。點酒而去。仍題巖側(cè)曰四仙巖。稍右而望。數(shù)間彩閣。隱映云際。將飛未翔。將墜未落。石堀頗深。藏于壁間。無有邊幅。而小庵寄于危石。狹不可盡柱其上。乃鑄銅為柱。垂百尺以著巖腰。柱長壁高。人不敢俯視。例從板隙下窺。猶覺駭汗浹背?;驗轱L(fēng)動。蕩搖不定。又為鐵索系于巖石。仍依壁筑石。曲折百盤。以開細(xì)路。僧徒之用功。蓋至是而無復(fù)馀蘊矣。其始屋成之日。危甚莫能覆以瓦。忽有大霧連山。咫尺無辨。一老僧教以乘此為役。得以畢工。遂名之曰觀音閣云。余之將到是也。先令笛手倚窗三弄。笛本余所送者。而猶疑仙侶之或可相遇。人情可笑也。堂侄李子明自高城來迎。遇于觀音閣。閣左稍下而有真珠潭?;蛎袒?。蓋潭之最深闊處也。水之渟涵也。崖之皓白也。兩山之屏擁也。三瀑之垂虹也。奇壯幽邃。兼于是潭。使人樂而不能舍去焉。又北行數(shù)十步。轉(zhuǎn)山一曲。而忽有大龜臨水將飲。熟視之乃一塊巨石也。其下水積而為龜潭。龜潭之上。急瀑下觸巖底。深不可測。四傍皆有小舷。狀如千斛舡焉。是為舡潭。又過一曲。山勢益峻。林木愈蔚。大石間一潭。是潴幽險悚慄。甲于諸潭。其草多木賊。其木多鳳尾。是名火龍?zhí)对啤6帏P尾之北。小西而得一石獅焉。凡物之形小者易肖。大者難類。此物之情也。是獅也百尋其高。千尺其廣。而松柏楓林中。儼然巨獸真模??审@可怖。不覺其假焉。真搏攫第一手段也。獅之口小白石撐拄齦鼻。若舌將舐者。不類其傍石色。越岸層壁間乃有竅??扇莳{口所撐者。而其色實與之似。僧傳大菩薩弄其神通。拔此拄彼。而岸傍石鷹。實攫以送云。其言誕甚。其馀小巖短瀑。俱各有意趣。不復(fù)盡錄。萬瀑之洞。于是將窮。而眾香城屹然當(dāng)面矣。余不知眾香命名之何意。而槩之亦有似焉。尖峰入天。眾石攀附。周數(shù)十里。雕鎪殫技。語其高則箕尾可捫。語其巧則冠玉如也。譬猶如來坐于蓮花。十祖諸尊儼侍左右。而蠻君鬼伯雜逮恐后。仰首合掌。頂禮焚香。一心聽法于西之國也。夫香佛之所重。今考其書。亦有眾名香之語。豈非可徵者耶。若其環(huán)布高低。森列周遭。殆其城之謂矣。遠(yuǎn)而可望。近不可親。僧徒告饑。暮色催人。徑向摩訶衍小庵而去。
金剛臺下問真源,鬼護神慳石作門。
照眼幽花逢我笑,噴山晴瀑向人喧。
青獅嚼舌猶靈跡,玄鶴無巢只舊痕。
會借金剛一臂力,移來別界近鄉(xiāng)園。
苕溪似輞川賦(甲寅) 清 · 徐宗泰
客有以一幅畫餉余曰:是子昂苕溪傳神也。
山川映發(fā),獨冠江左。
風(fēng)流標(biāo)舉,秀出吳下。
游秇超絕,天巧盡泄。
寫境流動,云煙生色。
余乃卒業(yè)而詰之曰:嘻嘻,此非苕霅也。
此豈王右丞之輞川耶?
何風(fēng)氣物態(tài)之相肖,令對之而宛然。
客笑曰:輞西在秦,苕東在吳。
奚子觀之是惑,曾不識風(fēng)景之有殊。
若其園池之美,同季倫金谷之鄉(xiāng)。
花石之麗,似文饒平泉之莊。
必援是而同之,抑吾子之有辭。
余乃盱衡而評之曰:山則雖高,首陽騰嗤。
水則雖深,汨羅含譏。
林泉娛目,不解山河之淚。
花月迷情,卻忘黍離之恥。
風(fēng)雨震蕩,殷仲文之林柯無靜。
霜雪交戒,陶徵君之松菊不勁。
此皆輞川之物色,而今苕似之。
噫噫然矣,我知之矣。
系麟趾于南朝,是猶之受蘭臺之恩渥者耶。
耽禁臠于北讎,是猶之污羯狗之偽爵者耶。
書竊鐘太傅之髓者,吳興而即右丞。
詩嚌庾開府之胾者,右丞而即吳興。
藻藝彬彬而同駕,風(fēng)度翩翩而交映。
寔異世而同符,朝暮遇而不爽。
韻度既契,行藏不謀而齊軌。
行藏既齊,形于山川而發(fā)于縑素者,亦不期而類之。
故使人目眩而心疑,遂彷像其莫之辨。
嗟乎天地之間,吹萬各異。
人之所同,地隨而似。
伊洛一派,比則洙泗。
錢湖十里,似彼西子。
冷山大節(jié),恍挹雪窖之高風(fēng)。
岳廟孤忠,宛見胥山之遺蹤。
是皆心跡之暗符于千載,卒爛熳而同轍。
于是其風(fēng)物英爽之泱泱,亦隨之而髣髴。
必使觀者,惝然而思。
芒然而疑,不自覺世相后而地相隔。
今日苕輞之肖似,寧獨謂之無是理。
客乃犁然而悟,按圖諦視。
笑而復(fù)余,子言良是。
對其煙云媚麗之態(tài),苕溪耶?
輞川耶?
察其池臺華巧之容,輞川耶?
苕溪耶?
遂擊其圖而歌之。
歌曰:苕水兮幽幽,惟輞之色。
苕人兮誰與歸,惟摩詰之躅。
刳肝一紙動楓宸,燕谷那期分外春。
聞道玉堂飛剡急,釣鰲公子犯龍鱗。
籞臨瀛海宜開不夜之城節(jié)踵皇都競說長春之箓五日韶華正啟青郊方令布和車四巡清蹕重經(jīng)碧渚尚光凝凌鏡緬前度鑾行麗午冰嬉剛值上元屬今來典重祈辛鐙宴恰留燕九時則雪融三白風(fēng)遞初番歲晷吉而漿酒占豐月華朗而汀洲含凈掖鳳輦以申燕喜淀池即是西池曜龍燭以洽鳧歡澤國何殊南國矧蒲澥雁臣?xì)w近數(shù)程許暫扈勾陳乃蘭衢驂豎迎駢一曲聽歌聯(lián)于蔿記陌上買鐙甫過景復(fù)馀妍看樹頭戲火徐烘凘原待泮望里虹橋入畫晞暉當(dāng)析木之津數(shù)來鶴駕超塵駐景衍鐘離之派爰集從臣而敷席仍依例事以賡篇珠聯(lián)擬十二星辰六符更映玉潤合三千風(fēng)月五緯全呈祝釐緣日葉仙源崇觀白云最喜舉頭生慶展義本時咨民隱芳園紅杏漫重婪尾增華
婪鐙燕九猶嘉夜,恰值巡方駐渚宮。
搦管聯(lián)吟堪數(shù)典(御制),展軨有詔重宣風(fēng)。
黃圖藹若春圜煦,繡甸佳哉氣郁蔥。
凌沼漾晴凘的的(臣傅恒),麥畦含翠茁芃芃。
三登留熟歡聲洽,六出含精闿澤蒙。
祀粥尚沿膏泛白(臣阿里袞),買鐙還續(xù)蠟燒紅。
望延吳越瞻天日,踵繼燕齊祝華嵩。
鳳展九苞扶翠輦(臣于敏中),云垂五色護朱櫳。
高年慮假登樓步,平屋堪娛玩景瞳。
養(yǎng)(御制)志承歡敢弗黽,乘陽頒慶此云同。
燃來蓮蕊攢成錦,種得芝田暖欲烘。
水鏡朗懸層漢上(臣錢汝誠),玉蛾齊繞萬花叢。
潛蛟室底千絲繭,飛鳥行邊百尺虹。
著地還騰縈匼匝(臣王際華),曳霄不下掛玲瓏。
跗呈頃刻瓶罌里,節(jié)啟葳蕤橐籥中。
線掣蜿蜒交列缺(臣蔣朾),鞭驅(qū)霹靂導(dǎo)靊霳。
奇蹤艷說邱仙伯,誕日兼?zhèn)髟絿?div class="krafx7l" id='poem_sentence_16_925456_comment'>
走馬擊毬城外盛(御制),鶱鸞訪箓羽流崇。
磻溪逸跡徵時可,嶗嶺仙源溯大通。
方朔偶然游度索(臣雙慶),廣成竟?fàn)栐卺轻肌?div class="pvftqoh" id='poem_sentence_19_925456_comment'>
杖龍影已寒池澈,笙鶴聲猶夜月朧。
丹灶霞棲瓊觀靜(臣全魁),珠幢云擁碧臺穹。
萃元蕓秘香馀篆,太極松蟠蓋自籠。
慶序京華傳覽揆(臣張若澄),熙韶瀛海緬飛翀。
共看趙北冰嬉麗,似遞江南春信融。
扈蹕況隨諸伯克(御制),款關(guān)久致古筠沖。
錢镕普爾新遵范,布貢兜羅舊織絧。
不比名王空質(zhì)子(臣呂熾),于今絕域盡抒忠。
賣刀已市千頭犢,折矢仍韜八札弓。
豹尾幸陪知感切(臣孫灝),龍文榮綴荷恩洪。
湛湑普被天山北,和盎才回渤海東。
濃粲笑花蕃且吉(臣申甫),高轟喜爆熾方隆。
行時信可同民樂,祈歲端因廑穡功。
掩映水村益佳致(御制),?訚澤國肇綏豐。
七真飆轡攜鐘呂,兩淀星橋亙鄚雄。
盤鯉獻(xiàn)常擎野叟(臣于敏中),筱驂舞更迓衢童。
焱噴凍藻喧鳧鴨,采絢蒼葭起雁鴻。
響送蹋歌諧鼓枻(臣錢汝誠),光回銜燭徹張罿。
漁戙浦遠(yuǎn)輝晶皛,蟹籪林開炬奕熊。
幾點微茫粘曲岸(臣王際華),半篝約略照疏篷。
西汀火樹爭輝夕,東壁銀輪漫輾空。
未可忘言荅韶節(jié)(御制),雅宜即景繪熙工。
莊生見說魚知樂,老子嘗論道用盅。
故事記曾催擊缽(臣蔣朾),新詩繼復(fù)許連筒。
榮叨給札沾優(yōu)渥,速愧傳箋訝遽匆。
雪后培滋如霢霂(臣雙慶),年前積素尚巃嵷。
大田佇見耕人出,萬寶從占廩實充。
寒勒風(fēng)條芽拆柳(臣全魁),閏添花信葉馀桐。
煙收此夕消金燄,路指明朝策玉驄。
排當(dāng)(去聲)前涂宣命罷,即斯已覺欿吾衷(御制)。
⑴ 鐙節(jié)宴賞例結(jié)?樓奉高年皇太后樓上觀之茲恐于登陟為勞命改設(shè)平屋
⑵ 南巡向以鐙節(jié)前啟蹕地方官例具火戲茲展于上元后一日計至此已當(dāng)燕九因預(yù)敕大吏前途不必復(fù)陳
大廈之傾一木支,是惟貞干君臣合。
首誅奸珰似有為,終惑群言任噂沓。
十七年易五十相,中無定見致紛雜。
外臣難信信內(nèi)臣,固帝失眾應(yīng)慚殺(葉)。
亡國之臣孰所用,質(zhì)之帝亦想難答(谷應(yīng)泰紀(jì)事本末載流寇犯宣府京師戒嚴(yán)莊烈召對平臺諭閣臣曰李建泰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社稷朕將何往大學(xué)士范景文等請先奉太子撫軍江南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曰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莊烈復(fù)問戰(zhàn)守之策眾臣默然因嘆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遂拂袖起云云莊烈固憤極之言其實諸臣皆莊烈所用也此語不當(dāng)于理因并及之)。
身殉社稷實堪憐,莊烈陵園風(fēng)雨颯。
米有麥有,門前桑棗槐榆柳。
赍錢買水牛,收秫釀春酒。
南鄰杯盤邀社叟,北鄰簫鼓迎新婦。
夜戶不閉風(fēng)大同,余一余三復(fù)余九。
米有麥有。
夙有山水嗜,微尚屢難愜。
太行峙京西,靈區(qū)未嘗躡。
頗聞翠微山,麗矚近可涉。
茜壁飛清泉,層巒絢紅葉。
藤蘿互云衣,松杉舞霜鬣。
穿林得縣崖,了了見城堞。
杖策既取便,舁蹻亦云捷。
秘奧雖未探,勝趣暫能協(xié)。
譬如讀異書,大義粗涉獵。
我聞元度言,荷裳待先攝。
相與邀素心,共理前齒屧。
人事苦不恒,病魔復(fù)余懾。
佳賞一以負(fù),幽徑孰先躐。
煙霞每納夢,蒼翠常在睫。
昨夜雪初下,山理繪層疊。
想見煙寺深,寒光遠(yuǎn)相接。
安得借僧樓,撥火擁經(jīng)笈。
冥與鐘聲會,靜聽爐香裛。
寒淙玉細(xì)響,凍竹冰半摺。
寥寥茶煙生,山情此時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