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巴顏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吹角鳴笳徹野聞,碧油麾盡儼星分。
詔書特徙真珠部,使節(jié)先馳浴鐵群。
路繞黑江三丈雪,天圍白道萬山云。
奚車霫騎三千帳,檄到爭看屬護軍。
度嶺始跨馬,嶺長步屢休。
自巔曲折下,楓夾樺林稠。
又前見翠壁,奇絕無與儔。
山秀土更肥,轉(zhuǎn)坡勢莫收。
氣象乃爾辟,昌昌匪幽幽。
厥產(chǎn)富麋鹿,是為巴顏溝。
重九日作(乾隆甲申)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詰旦仙廬侍膳回,芳筵重九列藩陪。
恰欣紅葉迎霜染,漫惜黃花背節(jié)開。
嶺峙巴顏秋富麗(蒙古語巴顏謂富西嶺之名即明日獵場),峰圍哈納石崔嵬
欲詢千古登高客,誰到興安頂上來。
⑴ 蒙古包圍墻謂哈納是峰似之故得名駐營即在峰下
巴顏陀羅海圍場射鹿得句(乾隆丙午)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卜克嶺中首獵場,巴顏陀羅海名揚(卜克嶺名向每譯而詠之過嶺首圍場即此巴顏陀羅海蒙古語巴顏謂富陀羅海謂首也)。
撫茲眾庶虔而悅,聿我老耆康且強。
四矢猶能中四鹿,千群都謂兆千祥。
以今筋力誠艱致,賴幼習之益自蘉。
⑴ 是日圍場內(nèi)連發(fā)四矢即中四鹿隨獵之王大臣及蒙古王公以下無不人人欣慶咸以年過古稀控引自如首獵得此實協(xié)嘉祥之兆
木蘭行圍即事(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昨日沙岡儦友稀,今朝豐望俟群依(第二圍蒙古語為巴顏喀喇巴顏漢語為富又為豐喀喇者望也是日鹿多)
開弓三中(去聲)差適可(是日射中三鹿),舊射毋忘或庶幾。
益壯老當志猶勉,習勞逸所喻其微。
卻予焦盼臺灣捷,夜問南來驛騎飛。
⑴ 進伊遜鹿柴口初圍為永安莽喀國語謂沙岡是日圍中無鹿
秋狝誠欣物賚紅,巴顏果不負名崇。
佽飛虎一鎗真壯,命中鹿三矢未空(是日射中三鹿)。
將至八旬猶策馬,回思昔歲送飛鴻。
及能欲畢為君職,中祀躬親此意同。
⑴ 蒙古謂紅色為物賚所獲獸多則稱阿巴物賚巴
⑵ 風愿致政以前恭遇中祀郊應(yīng)遣廟大祀歲必躬親凡例官者欲于一二年內(nèi)皆親祭一周以盡負扆抱蜀之職今春躬祀歷代帝王廟詩曾識此意若木蘭行圍乃恪遵不覺家法已四十巡于茲矣即數(shù)日以來圍場命中頗勞然八旬后理宜節(jié)勞頤養(yǎng)擬弗策馬而今歲仍必舉行者及茲身體尚健亦猶中祀親祭一周之意耳
① 收圍之處謂之看城亦曰等城等待圍之至也
停蹕看城曉日紅,賜餐初弗論卑崇。
隨均藩部愿都愜,果普羽林腹不空
家野淹寒羊與鹿(羊淹雞寒用鹽鐵論),酸咸調(diào)劑雁和鴻。
好行小惠漫生議,養(yǎng)圣大烹意或同。
⑴ 每在看城傳膳之日親視調(diào)和湯飯并煮羊炙鹿以賜御前大臣侍衛(wèi)及扈圍之蒙古王公臺吉侍衛(wèi)等無不歡稱果腹
出崖口作(乾隆己酉)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君職詰戎率蕆為(擬八旬后可弗乘騎今歲仍必舉行秋稱亦猶一二年內(nèi)欲于中祀皆親祭一周以盡君職之意詳見前巴顏和樂行圍即事詩注),出崖口合御車宜。
明秋禁苑開八慶,后歲山莊望九期。
未致政寧當自逸,擬臨觀敬效前規(guī)。
能如是否心誠愿,虔待天恩佑賚垂。
⑴ 明秋八旬慶典固當于京城御殿受賀后歲至山莊避暑則年已望九理應(yīng)節(jié)勞罷乘騎矣
⑵ 予年十二侍皇祖皇祖行圍維時詢之年矣御前諸臣知圍中弗乘騎者已數(shù)今秋連舉十三圉馬上命中不減昔時仰邀優(yōu)厚后歲即不欲乘騎然秋狝令典我朝天眷更加家法所貽予未致政以前不敢自逸屆時仍擬率皇子及孫曾元輩進哨令皇子等行圍而予于看城臨觀或坐而引弓射獸仿效待之盛事惟前規(guī)是亦伊占所無天恩之默佑耳
巴顏布哈古壑云松(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富于氣有犍牛力(元本蒙古也其時漢人能畫如趙子昂之類者甚夥向年題詠亦多而蒙古工畫人今始見此軸筆力矯健信為蒙古人所罕有按伯顏應(yīng)作巴顏不花應(yīng)作布哈蓋巴顏富也布哈犍牛也彼時漢人不通蒙古語妄意音譯甚至有心譏訕雖本蒙古人而其以漢文書名不能不從漢文以訛傳訛茲圖中巴顏布哈之自署名即其證也今已將遼金元三史通行改正幀中之署名四字乃其真跡姑仍之并識于此),古壑云松自寫真。
畫詠元人不一足,撫圖乃信詠元人。
圍中獲白麃詩以紀之(乾隆壬申) 清 · 弘歷
五言排律
昨秋蒙古臺吉必力滾達賴以白麃進嘉其應(yīng)時獻壽曾為之圖而紀以詩今行狝塞上于巴顏河落圍中復(fù)生致此毛色純潔性特馴擾周阹所僅見也拈吟紀實匪侈祥符
瑞獸貺三靈,嘉符應(yīng)六星。
性馴豈鋌走,質(zhì)異似來庭。
睛彩丹砂煉,毛章白玉亭。
不教施赤羽,端合飼蒼苓。
詞客希成頌,仙人夙駕軿。
底須宣史館,曾未注禽經(jīng)。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