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茂搜

相關人物:共 6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兵器 北宋 · 陶弼
五代乏真主,奸雄紛僭偽。
橫磨闊刀劍,白日相篡弒。
我宋有神祖(四庫本作皇太祖),潛德動天意。
故天意若曰,往為我之嗣。
神祖拜稽首,乃即皇帝位。
不惠兆民樂,不怒諸侯畏。
顛倒執(zhí)玉帛,奔走恐后至。
大商國三分,一朝有其二。
太宗以義撫,真宗以仁治。
王道竹箭直,誦聲金鼎沸。
獨有陰山戎,時時寇邊地
天子赫斯怒,大警巡澶衛(wèi)。
射殺右賢王,遂斬匈奴臂。
狼心帖然服,結好同昆弟。
自此兩河間,寂寂無戎備。
卒閑喜夜歌,將老貪春睡。
自此為太平,恍逾三十歲。
戎昊乘我間,南馳賀蘭騎。
陽關久夜開,樞朽不可閉。
陣云起秦雍,殺氣橫涇渭。
使臣股栗奏,宰相瞋目議。
僉曰亟發(fā)兵,豎子坑甚易。
倉皇筑邊壘,未戰(zhàn)力先瘁。
遇迫開庫兵,土蝕鋒芒脆。
防秋采舊屯,推轂謀新寄。
舊屯老且死,少者無實藝。
良由不訓練,手足迷擊刺。
新寄將家子,從小生富貴。
六韜未曾讀,口但知肉味。
師復從中御,進退由閽寺。
權輕號令冗,兩戰(zhàn)無遺類。
曹公棄七軍,晉人獲三帥。
吾兵自此喪,有詔新其制。
此器不預設,一旦從何致。
朝廷急郡縣,郡縣急官吏。
官吏無他術,下責蚩蚩輩。
耕牛拔筋角,飛鳥禿翎翅。
簳截會稽空,鐵烹堇山碎。
供億稍后期,鞭樸異他罪。
愁氛壅太虛,霽景晝冥晦。
我聞郭汾陽,料敵多奇異。
單箠諭突厥,蕃酋雙膝墜。
又聞李西平,臨戎有英氣。
身著紅錦袍,懷光肝膽碎。
是知用兵術,在人不在器。
君耳舜高聽,君目舜明視。
愿采謀略長,勿倚干戈銳。
⑴ 四庫本、式本作堇,舊鈔本作瑩
古塞下曲 南宋至元初 · 周密
塞下棗已紅,胡馬號北風。
傳聞右賢王,萬騎圍云中。
云中太守猛如虎,夜開城門納降虜。
十丈高旂沉黑云,一尺捷書飛白羽。
武皇但喜奏捷頻,豈知白骨高如城。
邊城百戰(zhàn)勝常少,一勝惟著將軍名。
將軍成名戰(zhàn)士死,去年戰(zhàn)士今無幾。
血染黃沙草不青,萬里陰云哭胡鬼。
塞下曲,不忍聞,何人為我達漢君。
武功本是輔文具,愿君偃武而修文。
謾成 其四 元 · 吳當
七言絕句
戰(zhàn)骨生塵塞草長,將軍己拜右賢王。
節(jié)旄落盡蘇卿老,渤海沙飛尚牧羊。
題雪獵圖 元末明初 · 錢宰
胡兒善騎射,出獵古戰(zhàn)場。
白雪日夜飛,蕭蕭朔風涼。
黃草蔽沙磧,馬肥弓力強。
小隊出漢南,十騎如龍驤。
前驅逐猛虎,后騎接飛獐。
翻身激羽箭,疊中兩羚羊。
玄熊何前卻,猛氣亦跳梁。
南行顧長戟,北走脫飛鎗。
聯鑣愈奮捷,性命不得將。
自謂足馳騁,意氣何揚揚。
寧思漢廷將,英勇際武皇。
去年出云中,置郡定朔方。
今年戰(zhàn)高闕,夜圍右賢王
小勇何足矜,萬里開邊疆。
故人尺素1來朔方,邀我為賦忠孝堂。
忠孝將軍身姓楊,虎頭猿臂八尺長。
父兄子弟鎮(zhèn)邊疆,門閥上擬郭汾陽2。
爾來分閫才三霜,解使聲名如許香。
平生最笑馬與臧3,鳴劍抵掌無乃狂。
驍捷不數王彥章,方略僅許趙破羌。
前年耀兵青海傍,犬戎恃強來陸梁。
鐵騎十萬請自當,目眥磔裂須髯張。
彎弧射殺左賢王4,馬前系頸單于降。
戰(zhàn)酣但見日色黃,一身那顧七十創(chuàng)。
捷書星飛達未央,詔許赤組綰金章。
吾聞功成名亦揚,丈夫忠孝莫此良。
華堂杰構摩空蒼,巍然千載魯靈光。
注: (1)尺素:書信。 (2)郭汾陽:郭子儀(697~781),唐大將。玄宗時發(fā)生安史之亂,其擊敗史思明;肅宗時,其收復洛陽,封汾陽郡王;代宗時,他說服并聯合回紇,擊敗吐蕃。德宗即位,尊為尚父,罷兵權。 (3)平生最笑馬與臧:馬所指不詳,因馬姓馬將軍很多,抑或是指失街亭被諸葛亮揮淚所斬的馬謖。臧:當指臧旻,東漢江蘇寶應人,靈帝時任揚州剌使,后任使匈奴中郎將,熟悉西域諸國土地風俗人物,曾參加對鮮卑的戰(zhàn)爭,兵敗。卒于太原太守任。 (4)左賢王:本出匈奴最高官職屠耆王,分左右。耆,漢語為"賢"故稱左、右賢王。
遠如期,宜四海。
皇帝日月所置,有甘露三載。
單于自歸大佳以萬人,稽首陛下北藩臣。
右賢王奉國珍,謁者令引之鄉(xiāng)殿陳。
橐佗拉沓,就羽蒙戎。
酪酒乃是閼氏之所飲,駃騠生自余吾中。
將進酒,顧其豪,撓以留犁徑路刀。
何用賜之,黃金犀毗,赤綈錦袍。
扶伏沮澤,曾不知天子神靈。
從今以往,但居光祿塞下不愿歸庭。
塞下曲 其四 明末 · 陳子龍
五言律詩
壯士紛紛在,關中氣莫當。
早隨騎都尉,生得右賢王
蔥嶺連西極,龍沙阻北荒。
古來矜武節(jié),此地凈□霜。
久瞻樞府重明光,投我連城云錦章
傷亂已聞劉太尉,賞音深愧蔡中郎。
九龍移帳春無草,萬馬窺邊夜有霜。
早晚滄江驚驛使,詔書先問右賢王
胡馬如云動地來,御舟太液采蓮回。
玉腕蛾眉遲不動,金鞭鐵騎暗相摧。
九門龍馬(一作駟)夜銜勒,魚鑰沈沈凈(一作靜)如拭。
平旦千官上殿來,螭頭羽扇無消息。
白鷺洲邊駐?旌,鸞輿已幸靖南營。
胡姬吹笛眠金殿,漢將降戎到石城。
紫騮十萬胡兒獵,孝陵草木青煙歇。
芳樂苑中啼鳥稀,景陽宮外行人絕。
綠沉重甲右賢王,將軍匹馬來相當。
獨壘天清(一作青)江月白,孤城戰(zhàn)苦陣云黃。
烏啼城頭風簌簌,八千子弟帳下哭。
君王銜璧出轅門,落日悲風滿姑孰。
鮮卑黃須奏凱歸,烏丸朱組受降回。
秦淮渡頭父老泣,閣道車中帝子悲。
殿前匍匐三頓首,明駝快馬追風走(一作手)。
兩行紅粉舊宮人,健兒折盡臺城柳。
一輛軺車翠華北,黃河東流聲淅淅。
愁絕風塵(一作云)不敢言,江南天子黃龍客。
漢宮佳麗抱琵琶,皓齒紅顏塞上沙。
最憐齊殿金蓮步,恨殺陳宮玉樹花。
桑田碧海須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
夢到當年羅綺場,鐘山半落斜陽外。
文曰:「惟漢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將郡兵三千人,誅呼衍王等,斬馘部眾,克敵全師,除西域之災,(篆文作「災」)蠲四郡之害,邊境艾安。振威到此,立德祠以表萬世。」按《后漢書·西域傳》,安帝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珰上書,以北虜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請以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馀人先擊呼衍王。尚書陳忠議宜增四郡屯兵以撫諸國。乃以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弛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勇遂破平車師。順帝永建元年,勇率后王子加特奴等發(fā)精兵擊呼衍王,破之。陽嘉四年春,帝令敦煌太守發(fā)諸國兵,及玉門關侯、伊吾司馬合六千三百騎,掩擊北虜于勒山,不利。秋,呼衍王復將二千人攻后部,破之。自陽嘉已后,朝威稍損,諸國驕放。其明年,改元永和。今此碑既云二年,事與前史陳湯誅郅支相埒,史必不應失載。又桓帝元嘉元年,呼衍王將三千馀騎寇伊吾??肌赌闲倥珎鳌罚粞?,單于部異姓也。呼衍王蓋猶左右賢王之稱,非單于可比。而至桓帝時,尚有舉兵之事,不得以父死子繼為解。史于前后敦煌太守皆著其名,獨陽嘉四年之太守闕,事皆可疑也。碑在今巴里坤城西北三里關帝廟前,褚左峨庶常得其拓文。癸未六月,與錢萚石庶子、謝蘊山庶常同賦。
伊犁大道修且直,即古敦煌控西域。
云有太守之遺祠,祠荒地尚留篆刻。
漢與北虜爭后部,五十五國視威力。
前之陽嘉后元嘉,始終呼衍寇反側。
中間數年朝威損,太守為誰獨未識。
不知乃有云中裴,克敵全師紀功德。
我思永元北伐后,遠納條支與安息。
司馬燕然銘既垂,長史西域文猶勒。
永和出師無人知,班豈獨傳裴獨默。
秋草黃云擁大漠,歷二千年文不泐。
當時蘭臺豈乏人,不與甘陳共簡策。
圣朝拓疆逾二萬,直過山離并烏弋。
此地往來若戶庭,嗤爾區(qū)區(qū)一片石。
⑴ 《后漢書·西域傳》皆安帝時班勇征西域所記。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