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忱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作支妙音。
東晉尼。
自幼出家,有才致。
晉孝武帝、會稽王司馬道子并相親昵。
為立簡靜寺,以為寺主。
嘗為王國寶致書太子司馬德宗生母陳淑媛,說國寶忠謹(jǐn),宜見親信。
荊州刺史王忱死,又受桓玄之托薦殷仲堪于帝,使為荊州刺史。
弄權(quán)傾朝野。
比丘尼傳·卷第一
妙音。
未詳何許人也。
幼而志道居處京華。
博學(xué)內(nèi)外善為文章。
晉孝武皇帝太傅會稽王道孟顗等并相敬信。
每與帝及太傅中朝學(xué)士。
談?wù)搶傥摹?div id="kukkqsu" class='inline' id='people_6968_1_6_comment'>
雅有才致。
藉甚有聲。
太傅以太元十年為立簡靜寺。
以音為寺主。
徒眾百馀人。
內(nèi)外才義者因之以自達。
供?無窮。
富傾都邑。
貴賤宗事。
門有車馬日百馀兩。
荊州刺史王忱死。
烈宗意欲以王恭代之。
時桓玄在江陵為所折挫聞恭應(yīng)往素又憚恭。
殷仲堪時為恭門生。
玄知殷仲堪弱才亦易制御。
意欲得之。
乃遣使憑妙音尼為堪圖州。
既而烈宗問妙音。
荊州缺外問。
云誰應(yīng)作者。
答曰。
貧道道士豈容及俗中論議。
如聞外內(nèi)談?wù)摺?div id="cuqisaa" class='inline' id='people_6968_1_29_comment'>
并云無過殷仲堪。
以其意慮深遠荊楚所須。
帝然之。
遂以代。
權(quán)傾一朝威行內(nèi)外。
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覺海,西蜀人。
家饒富,棄產(chǎn)萬金,舍身桑門。
金皇統(tǒng)初,行腳燕趙齊魯間。
未幾,卓錫瑯邪普照寺,為東晉王右軍故宅。
因臺為基,下臨阛阓,棟宇褊迫。
法物經(jīng)藏,多缺未備,不稱寶坊之制。
海深念之,乃議改作,眾懼難成,請仍舊貫。
然海志已堅,不為所撓。
適高召和式守是邦,出己貨力,往給經(jīng)費。
且示苦忍,降伏偷惰,畚鍤斤斧,輒以身先。
于是郡人感之,檀施遠來,卒滿初愿。
工成,集諸山長老,建龍華會以落之,眾逾萬人。
海嘗有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
吾以如幻三昧,游戲世間,雖化大千,盡為佛剎,其中寶供最勝第一,種種具足,吾之妙用,未始有作也。
昔真際之住東院,不聽大檀越動一草以廣其居。
是誠古佛用心,然不可為叢林法。
吾懼末世比丘,喜虛誕者,競為大言以欺佛,遂有假如來衣,竊信施食。
視法宇成壞,若行路之過逆旅,曾不介意。
或問其故,輒曰古之人固如是也。
及覆壓堪虞,乃恝然舍去。
如諸方建化,率由此轍,則寶閣琳房,鞠為茂草。
如來遺法,其能久乎?
”其嚴(yán)持律操,篤行實踐,類如此。
后賜紫衣,并號“妙濟大師”。
海善書法,世所傳瑯邪普照寺碑,或云即海書,署曰“集唐柳公權(quán)書”者,猶臨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