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峘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柳希春,朝鮮王朝明宗、宣祖年間的學者。
字仁仲,號眉巖、漣溪,謚文節(jié)。
原籍善山。
別試及第,任正言。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奸僧
文定王后。
頗尚佛事。
有僧普雨者。
能文。
解佛經(jīng)。
夤緣宮禁。
廣設(shè)道場。
其費萬計。
及文定升遐。
臺諫與太學生。
連章請誅。
命流于濟州府。
使邊協(xié)因事杖殺之。
林快之。
先是用普雨。
設(shè)兩宗禪科。
至是并罷之(芝峰類說)。
明宗朝。
妖僧普雨。
久作報恩寺住持。
欲移中廟陵寢于寺側(cè)。
以固其寺之勢。
乃誑惑文定王后。
謂宣陵近處有吉兆。
請遷中廟山陵于其地。
文定信之。
元衡逢迎慈旨。
脅持諸大臣安玹等依阿不敢違。
遂成遷陵之計。
將于文定百歲后。
使得同兆。
而地勢卑下。
每年江水漲入。
故文定之喪。
不得已更卜他處。
物議皆欲遷陵。
而以再遷為難而止(石潭日記)。
中廟初葬高陽。
與禧陵同塋。
壬戌元衡力贊文定。
遷于漢濱卑湫之地。
人莫敢言。
世傳。
遷陵時哭聲自壙中出。
役者無不聞。
翌年順懷世子卒。
越二年。
文定升遐。
又二年。
明廟升遐。
人謂遷陵之咎。
至壬辰。
靖陵被倭發(fā)掘。
臣民之至痛。
尚忍道哉(芝峰類說)。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王朝中宗(1506~1543年在位)、明宗(1546~1566年在位)年間的文人。
字大祐,號岐峰。
原籍海美。
他在任平安道評事官職時作歌詞《關(guān)西別曲》。
據(jù)說《關(guān)西別曲》對鄭澈的《關(guān)東別曲》有一定的影響,載于他的文集《岐峰集》中。

人物簡介

簡介
鄭經(jīng)世(1563年—1633年),朝鮮王朝明宗(1545~1567在位)至仁祖(1623~1649)時期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