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094 【介紹】: 宋鄂州江夏人,字當世。仁宗皇祐元年進士第一。以將作監(jiān)丞通判荊南府。還,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出知揚州、江寧府,還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神宗立,改御史中丞。反對王安石變法,數(shù)論其更張失當。熙寧三年,除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薦蘇軾、劉攽掌外制。為呂惠卿譖劾,罷知亳州。徙知成都府,安撫蕃部。哲宗即位,拜保寧軍節(jié)度使,知大名府。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簡。有《灊山集》。
全宋詩
馮京(一○二一~一○九四),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說咸寧(今屬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六)。通判荊南軍還,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試知制誥。岳父富弼當政,避嫌出知揚州,改江寧府,以翰林侍讀學士召還,糾察在京刑獄。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為翰林學士,改御史中丞。熙寧三年(一○七○),擢樞密副使(同上書卷二一三)。四年,進參知政事。因數(shù)論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陽府。哲宗即位,拜保寧軍節(jié)度使、知大名府,改鎮(zhèn)彰德。晚年為中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致仕。紹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簡。有《灊山集》(《鶴林玉露》乙編卷四),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六《馮文簡公京傳》?!?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七有傳。今錄詩七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馮京(1021—1094) 北宋官員。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說咸寧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解元、會元、狀元)及第的狀元。歷官翰林學士、揚州知州、樞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寧軍節(jié)度使,以太子少師致仕。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亳州、成都等地。卒后追贈司徒,謚文簡。有《灊山集》(已佚)。曾向蘇軾講述黃鶴樓的有關故事,蘇軾據(jù)之作《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一詩。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馮京(一○二一——一○九四),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富弼之婿?;实v初舉進士,自鄉(xiāng)舉、禮部以至廷試,皆為第一,以守將作監(jiān)丞通判荊南府。遷太常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先后以龍圖閣待制、右正言知揚州、江寧府,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以端明殿學士知太原府。神宗即位,復為翰林學士,改御史中丞,擢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以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亳州,改渭州,徙成都府,以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哲宗立,拜保寧軍節(jié)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鎮(zhèn)彰德。元祐七年,告老,以太子少師致仕。紹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簡。著《文集》、《奏議》凡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七有傳。
五言律詩
詔修兩朝國史賜筵史院和首相吳公原韻(1077年5月9日) 北宋 · 馮京
五言律詩
天密叢云曉,風清一雨馀。
三長太史筆,二典帝皇書。
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歟。
吐茵平日事,何憚污公車(宋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一)。
⑴ 《宋詩紀事》卷一八引作王

七言律詩
謝鄂倅南宮城(1049年) 北宋 · 馮京
七言律詩
嘗思鵬海隔飛翻,曾得天風送羽翰。
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難。
經(jīng)年空嘆音書絕,千里常思道義歡。
每向江陵訪遺治(《宋歷科狀元錄》作跡),邑人猶指縣題看。
⑴ 《宋歷科狀元錄》卷三作是
⑵ 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 《湘山野錄》:馮大參當世,始求薦于武昌。會小宗者庸繆寡鑒,堅欲黜落,又欲置末綴。時鄂倅南宮城監(jiān)試,當拆封定卷,大不平,奮臂力主之,以公冠于鄉(xiāng)版,果取大魁。釋褐除荊南倅,南宮遷潭倅,以詩謝之云云。

送程給事知越州(1077年10月) 北宋 · 馮京
七言律詩
才毫無地展經(jīng)綸,白首歸來萬里身。
持節(jié)氣凌沙漠使,懷章榮動會稽人。
平湖翠岫千家月,落日西風一箸莼。
南海疲民正回首,滿城歌舞頌年椿(宋黃康弼《續(xù)會稽掇英集》卷一)

七言絕句
題寺壁(1045年) 北宋 · 馮京
七言絕句
韓信棲遲項羽窮,手提長劍喝秋風。
吁嗟天下蒼生眼,不識男兒未濟中
⑴ 宋方勺《泊宅編》卷上 《泊宅編》:馮當世未第時,客馀杭縣,為官逋拘窘,計無所出,題小詩于所寓寺壁云云,胥為白令,即獲釋。

題釣臺 北宋 · 馮京
七言絕句
渭水塵空紺業(yè)傾,桐江煙老漢風明。
蚤知賢達窮通意,閒把漁竿只釣名(宋董弅《嚴陵集》卷五)

詠張昌宗 北宋 · 馮京
七言絕句
一水瀠回繞沌村,子房苗裔此間存。
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門。
⑴ 明朱衣嘉靖《漢陽府志》卷八 《漢陽府志》:張昌宗,漢陽人。處家以義,歷八世不分,宋狀元馮京詩云云。

古風
答伯庸 北宋 · 馮京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四)。

當時已自傳衣缽,羞愧猶為食肉僧。
⑴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 《西溪叢語》:和凝嘗以宰輔自期,登第之日名在第十三,后覽范質(zhì)文大加賞嘆,即以第十三處之,場屋間謂之傳衣缽。后馮當世知貢舉,擢彭器資為首,贈彭詩云云。

吞炭難忘當日事,積薪深愧后來恩
⑴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三 《清波別志》:馮當世早年薄游里巷,夜為街卒所系,鄂守王素亟釋之。后馮使關中,王方帥渭兵,燕甚歡,馮貽以詩云云。

琴彈夜月龍魂冷,劍系秋風鬼膽粗(《永樂大典》卷二三四四作寒)。

吟氣老懷長劍古,醉胸橫得太行寬。

豐年足酒容身易,世路無媒著腳難。
⑴ 以上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乙編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