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fēng)
壬辰倭變。京城失守。家廟毀焉。越二年甲午六月。伯氏在振威鄉(xiāng)舍。改題三代神主而奉安焉。時仲兄方按節(jié)湖南。不谷亦系官于朝。荏苒數(shù)載。不克一助蘋蘩。每相悼恨。今年春。仲兄新膺巡察湖西之命。不谷又叨兼四道都體察副使。相繼辭朝。三月三日。期會于伯氏第。祗薦清酌。優(yōu)然如在。不覺涕泗之橫流。嗚呼。壬辰之禍。尚忍言哉。國家遷破。豈意復(fù)見今日乎。喪亂之際。兄之家業(yè)。得免蕩敗。安神有所。享祀以時。沈痛之馀。亦可以小慰矣。況適值佳節(jié)。兄弟三人。以及子侄俱在。相對獻(xiàn)酬。豈偶然哉。亦莫非祖先種德不食。以庇庥后昆也。壁間有仲氏題詩。敬步其韻。又題一絕。以記即席之事。時則萬歷丙午三月日也。
羹墻情自切,傴僂涕沾襟。
受訓(xùn)存兢戰(zhàn),行自戒履臨。
兵戈離別久,骨肉感懷深。
今夕知何夕,香醪更細(xì)斟。
① 一宿。遂尋息庵。寂無居僧。出山紀(jì)事。贈靈師。
老人攜四子,乘興偶來游。
秋晚?xiàng)髁置?,云迷石路脩?div class="ya52gtp" id='poem_sentence_1_1494075_comment'>
濯纓雙瀑下,散策影地頭。
卻憶清寥子,高蹤邈寡儔。
兩峰相對峙,天然類鞍形。
吾東有鞍嶺,形肖又同名。
停驂拄笏看,雙眼為之青。
感此形與名,忽起故鄉(xiāng)情。
百年馀幾許,萬里尚漂萍。
明朝到遼東,軍將應(yīng)相迎。
細(xì)讀平安字,呼酒對君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