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句因包含“菽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菽水
贈尹仲馀 清 · 樸世堂
押遇韻 出處:西溪先生集卷之二石泉錄
昔老萊子。斑衣弄雛而輒逃萬乘之相。顏淵。簞食瓢飲而不慕三牲之養(yǎng)。彼固知內(nèi)外輕重之分。不以己之樂而易人之有者也。今仲馀家奉兩親。求有以養(yǎng)。求之不得。心抑郁而病生。頗不能保鄉(xiāng)曲之譽。余甚慨惜。恨其不能善審輕重也。設令仲馀侈簪紱極珍異。以此而承兩老人之歡。若失鄉(xiāng)曲之譽。則是終不免于辱親而已。夫內(nèi)外之分。其懸若是。揆之得失。已自可見。況不及于此。而徒以貽憂者耶。欲益而損。宜自反之。故為此詩。以示惓惓箴誡之意云。
人生有至樂,曰俱存無故。
此樂君則有,馀可以無顧。
奈何專求外,為計得非誤。
所求既不成,夤緣增疾痼。
鄉(xiāng)曲騰謗聲,親戚生憂懼。
所以關親念,豈在賤貧數(shù)。
人有子雖無,人無子獨具。
以此較短長,使可定吾趣。
守窮供菽水,所貴無失忤。
怡怡樂親側,豈不慰遲暮。
令名幸勿墜,富貴何足慕。
吾常欲戒君,臨吐還吞屢。
惓惓不勝意,庶望君一悟。
丹赤宜可知,相愛子豈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