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感君恩 其五十 清 · 趙泰億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出處:謙齋集卷之二十二
我為倫常討亂臣,兇徒增怒日交嗔。
快來言語成臣罪,獨賜分疏荷上仁。
按:右。李義淵者投疏言。大行大王不幸有倦勤之疾。先朝顧命之群臣。深惟宗社之大計。奉承東朝之圣教。策命我殿下于儲位。以定邦國之大本。又曰。辛丑以后事。皆非先大王之意。臣請對陳白曰。先大王不幸無嗣。殿下以肅廟之子。先王之弟。自當依明廟故事。紹統(tǒng)矣。辛丑。升儲。實先王奉東朝命。命之授受之節(jié)。光明正大。有辭于天下后世。今義淵。乃不曰大行大王傳授。直曰。顧命大臣。策命定國本。此正如唐時閹宦。自稱以定策國老門生天子者之為。此為萬萬駭悖。又曰。辛丑以后事。皆非先大王之意。誣逼先王。莫大于此。此而不罪。倫常頹矣。上初命絕島定配。李領相陳白請鞫問。允之。義淵受二次刑斃。其間沮敗鞫事之疏。相繼投進。前持平李倚天陳疏曰。大臣以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言。陳達云。唐朝昏亂之日。閹豎輩援立庸君之事。何敢以此引喻提說于咫尺前席乎。若此不已。將至于君不君。臣不臣云云。即胥命于金吾門外。傳曰。即遣史官。與之偕入。而仍胥命納符陳書啟。又傳曰。有面諭之事。即為入來。承旨尹惠教來傳。又陳書啟不敢入。又特下備忘。復遣尹惠教傳諭。使即入來。又陳書啟。又下別批。尹惠教更來傳。不得已與領相同為詣闕。引見時。慰諭縷縷。李相陳門生國老之說。只斥義淵大臣策命之說。以辛丑事。全歸于大臣定策。如唐時宦者輩。自以為功者之言而已。曷嘗有他意。而倚天乃以援比昏亂之日為言。言出抑勒。事甚冤誣。上洞加開釋曰。向者筵席所達。予猶記憶。已知其本意如此。予既洞悉。更何足為嫌。厥后。前承旨李圣肇,前參判李裕民,前典籍許錫等。以此事相繼投疏?;螂磉_綱目楊復恭言。搆捏妝撰。無所不至。至于合啟。批答乃曰。至于定策門生等語。是筵說也。他事雖不知。此則言猶可記。今以此為罪。過矣。亟停勿煩。(后罷職之日。上以此言為不過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