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靈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靈臺
第 8 句因包含“雪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雪山
第 20 句因包含“玲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玲瓏
第 24 句因包含“一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戎
第 25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26 句因包含“孔,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28 句因包含“化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化工
第 8 句因包含“雪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雪山
第 20 句因包含“玲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玲瓏
第 24 句因包含“一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戎
第 25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26 句因包含“孔,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28 句因包含“化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化工
代主人翁。答瑞巖僧(丁亥) 清 · 韓元震
押東韻 出處:南塘先生文集拾遺卷之一
一片靈臺主者誰,其中蓋有惺惺翁。
翁之擇身不擇人,何況擇地之西東(言人無賢愚。地無華夷。而皆有是心也。)。
西方之杰挾翁來,窺見中國無英雄(胡文定公曰。孟子沒。世無專心之學。西方之杰。窺見間隙以為無人。遂入中國。)。
清宵瑞巖暗相付,雪山星月巖邊籠(釋迦入雪山。見星月悟道。此謂瑞巖僧傳釋迦心法。)。
區(qū)區(qū)自喜亦謾愚,夜夜喚翁超昏濛(朱子謂傳道之人。真正大英雄。此言佛氏略挾其心地工夫。乘中國無人而入之也。)。
喚來喚去喚何事,喚我惺惺還入空(佛氏以空寂為宗。故有真空頑空之語。)。
惺惺入空竟無用,我自惺惺何補公。
恨公不知我惺惺,惺惺道與乾坤通(明道詩曰。道通天地無形外。)。
纖塵不著止水面,萬象森羅明鏡中(止水明鏡皆喻心。本出莊子。儒佛皆用之。纖塵不著。是惺惺氣象。萬象森羅。言萬理咸備也。)。
山河大地亦呈形,渾天風月光玲瓏(山河大地。本佛語也。今借用之。渾天風月。儒家多以是言心法。此言天地萬物。其理具于吾心。而心之所照。無不呈露昭晰也。)。
莫怪無中有象涵,為是惟皇曾降衷(朱子詩曰。若識無中涵有象。言無形之中。有至實之理。即所謂降衷之性也。儒者之見心性實。故喚醒此心。要照管萬理。佛氏之見心性空。故喚醒只在此。更無用處矣。儒佛之辨只在此。)。
庖羲謀我畫八卦,姬武師之衣一戎。
堯舜得我協(xié)萬邦,孔孟受之開群蒙(伏羲以下所引諸圣。言圣人心法。皆有實用。不但喚醒在此而已也。)。
如何公輩一種人,將我妄希超化工(佛氏之意。本欲將此精神知覺。超越生死。故自謂天地萬物。雖壞滅幻化。吾之覺性。常住不滅也。)。
平生豈知我所有,三界諸法空華同(三界。言過去見在方來三世界也。諸法。即三綱五常等法也。佛氏以世間諸法。皆為幻妄。而比之空中之華。三界諸法空華等語。本皆佛語也。)。
不向天上覓真月,卻來潭底撈?朧(此言佛氏只見心性影子依俙處。而不見心性之實體也。以月喻之。本借佛氏語。以攻其說也。)。
生滅既滅寂滅滅,一味昭昭潛絳宮(生滅既滅寂滅又滅。佛氏語也。此乃佛氏究竟法也。絳宮心也。)。
形影乍窺雷光里,走行榛莽其身終(先儒曰。佛氏放定靜之極。略見心性影子。又曰。此是石火電光底消息也。)。
喚我惺惺只如此,非我負公公自矇。
問公曾聞敬字么,程門有人能用功。
公家老坡打不破,我惺惺法斯為崇(東坡見程門人捧敬曰。何時打破這敬字。晚年又參禪佛者。許以悟道。收入于傳燈錄。傳燈錄。如儒家之道學淵源錄。故云公家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