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句因包含“歸去,來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歸去來兮
第 38 句因包含“忘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忘憂
第 39 句因包含“獻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獻歲
次韻歸去來辭(并序○己亥 清 · 黃胤錫
 出處:頤齋遺藁卷之一
余少也迂。猶志于古。不屑舉業(yè)。三十一幸登上庠。三十八偶被朝廷采錄。自莊陵參奉。內(nèi)遷義盈庫奉事。轉(zhuǎn)宗簿直長。以司圃署別提。升六品。仍擬司憲府監(jiān)察。不得點。未久歸覲。侍先人湯藥七朔。而先人二孤。是辛卯十二月也。先是己丑。以四六魁七夕制。旋因一字微眚。有文衡致疑者。則命官不得不拆名自白。而首相宿憾一言。竟失第庚寅以殿策被選九日。而試官斥其勤攻上闕。又不第。一時譏以劉蕡。其嵚崎極矣。獨惟我先英宗大王。自七夕入侍以后拳拳淵衷。實非一再。既于宗簿。提調(diào)橫辱而伸之矣。又于輪對。詢文獻象緯而褒及先臣矣。又于勤政殿。以仁安故事。特命召之矣。又于益男疏可否。特以待金三淵后孫者援例。使勿言矣。又于謝恩之地肄儀之日。重舉爵里。以惜其不遇。而有望后日矣。先人嘗教之曰待汝四十。終不得一第。肰后從所好可也。及出仕則曰汝在京日。雖逾四十。必赴大科可矣。而小子不肖。既再若有為而躓焉。肰所受圣獎炳丹青日月。又安可以此而易彼哉。蓋區(qū)區(qū)于此。只冀一專城。庶君馀波及父母。而嗚呼辛卯之慟。則自是所依而為命者。惟老母在耳。服才吉而我圣上受命代理于是乎丙申正月。有翊贊之除。顧以榮養(yǎng)之非路也。不欲起。既被母命強赴。而不免有事徑遞。八月會葬元陵而歸。戊戌正月復(fù)承司仆主簿之命。二月入城。念未有詞訟履歷不可以求縣。故自遷東都事。至十二月其過六朔之限久矣。而忽不自意橫騖長陵。夫以十三年積仕之良勤。七十九慈侍之可惻。而一朝置之散地。悠悠蒼天。此何理哉。豈亦察其欺世盜名。不足以當(dāng)一邑民社之寄耶。余于翊贊前后田間七年。其以副末被擬者殆數(shù)十。凡近世所目蔭官者。清選幾皆得與。而俱非余所志也。乃其志惟愿一奉母氏官廚之養(yǎng)。故名以外邑。將無豐約。此所以耿耿不能忘情爾。今猝憊如此。此必五十年間誠孝不篤。無以孚及當(dāng)世故歟。或曰情已蹙矣。勢已迫矣。入京之日。宜一見諸公。枉尺直尋。亦何大害。余不覺一哂。因次歸去來辭遺韻。以自矢歸云。辭曰。
歸去來兮,吾母八耋吾其歸。
夫既思養(yǎng)而不得,寔天命其奚悲。
余齒始壯,謂前良之可追。
庭闈具慶,懼霽潦之或非。
先王作新,遂濫簉乎襕衣。
學(xué)未優(yōu)而徑仕,奈志大而才微。
邈矣莊寢,肇駿其奔。
乃供油燭,興化之門。
奎章玉牒,亦有司存。
維時袞褒,可銘彝樽。
四命不第,嗟奄訣于嚴顏。
萱樹之愿依,叨桂坊而敢安。
元陵而經(jīng)歲,猶至情相關(guān)。
俄承召于囧寺,盍新休之是觀。
東部而候縣,冀膝下之榮還。
忽為令于長園,悵塊獨盤桓。
歸去來兮,尚安用夫遠游
人無肯于曲憐,吾有恥于冒求。
斑斕而弄鷇,將侍側(cè)忘憂。
于焉獻歲發(fā)春,行且耕于先疇。
或樵于林,或漁于舟。
甘旨登盤,多逸暇于游丘。
愛日之馀景,歌圣澤永流。
百年康娛,知我心之休休
已矣乎,一盈一虛幾時,翩肰去矣無我留。
胡為離母何之。
婢膝非其志,子職所期。
含飴定省,劼帶經(jīng)耘耔。
山雷之先訓(xùn),慕子車遺詩。
忠養(yǎng)之亦極,三公換吾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