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句因包含“腥膻”,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腥膻
第 54 句因包含“陸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陸沉
第 68 句因包含“九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原
許衡 清 · 金平默
 出處: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粵以大宋勃興,復有契丹之強奴。
哀哀幽燕一區(qū),不入趙氏版圖
華夏衣裳之俗,沒為腥膻之族。
習熟污染馀二百年,宜爾凡民莫知自憐。
哿矣豪杰,當思自拔。
姚庫使之鐵錚,溯真源伊洛。
失節(jié)于金蒙,知一錢不直。
顧懷孟之有人,青盡出于藍里。
紛既任此大道,乃遂焉而夬履。
歐陽稱述,集大成群賢。
皇朝鴻儒擬出處于文宣。
前言考實,繄屠兒誦經(jīng)。
四圣昔其作易,炳抑陰而伸陽。
申命士師,首蠻夷檢防。
赫商王之整旅,備不辭鬼方。
周公之兼膺,薦王師張皇。
中葉炳靈,徠方召修攘
泣踣麟而秉筆,揭尊周而為義。
被發(fā)召陵,褒華袞而意摯。
迨滕客之變夷,孟倡言而排之。
景元晦之紹孔,值帝室傾危
天地翻覆,憤冠屨顛倒。
二經(jīng)終始,濯江漢皓皓
許子之任道,乃反易向背。
京兆出腳及賢殿之警欬。
犬羊寵遇,昧正閏之有在。
率天下而視效,恬莫悼于陸沉。
若顧賀之之晉,舉江東歸心。
玆乃真胡之種,非復斯人之徒。
之廡列,任胡鬼之自如。
瓊臺斷案,與華陽春秋。
一代之筆討,亦有述于前修。
并世臨川,及康熙榕村。
得不免于同勘,諒無辭九原。
于嗟下焉者不尊而不信兮,孰知萬世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