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句因包含“黍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黍離
第 21 句因包含“九疇”,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疇
第 28 句因包含“升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升堂
第 36 句因包含“孔,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47 句因包含“方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寸
第 63 句因包含“子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63 句因包含“莊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莊周
第 80 句因包含“席上,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席上珍
第 88 句因包含“會竹林,七賢,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賢
崇化亭賦 明 · 孫舜孝
 出處:勿齋集卷之一
于皇天之降衷兮,具眾理有常。
氣稟有所拘兮,利欲紛其或戕。
牛山之若彼濯濯兮,又見宋人芒芒。
雖有日夜之所息兮,焉桎梏敢當。
孰開我人兮,能復(fù)厥初。
聰明時乂兮,混一車書。
放勛執(zhí)中兮,舜禹精一相傳
湯武儼而祗敬兮,況左右者皆賢。
并舉雍熙兮,揭日月中天。
逮下堂而見諸侯兮,黍離降而雅終。
三綱九疇兮,孰建極建中。
宣圣挺生兮,固天縱兮又多能也。
木鐸施教兮,紛三千之面承。
時雨之化萬物兮,咸入室升堂。
存存道義之門,濟濟禮樂之場。
會萬理而一貫兮,扣兩端三隅。
后天地猶未喪兮,人皆知君子儒也。
顏曾獨得其宗,逮思與德之容。
繼周程與邵張兮,又司馬考亭。
明萬理之一原兮,仰垂訓(xùn)日星。
樂乎樂矣,濂洛浚源洙泗長流,飛躍天淵萬世千秋
吾與點兮詠歸其間,一聲鐵篴天悠悠。
不出戶牖而化天下者,只自方寸中來也。
須知方塘一鏡兮,云影徘佪。
常惺惺法兮,活水源開。
鞭辟近里兮,盡查滓渾融。
安排者非自得兮,惟莊敬做工。
魯齋又既遠兮,慨口耳之失真。
箜篌縱有美音兮,茍無妙指,終不能伸。
俗師訛承謬傳兮,周誥殷盤之難知。
子夏學(xué)流莊周兮,斯道漸衰兮吾嘗悲。
幸哉東方圣明繼作,建極于民。
壽考萬年胡不作人。
閔子所以奉承德義兮,乃作亭而親提。
茍有假則垂誨兮,誇羽翼階梯。
崇化贊化兮,開一方群盲。
興文教于當世兮,爰小大之各成。
澡身浴德兮,懷忠信而自新
自立有如是兮,安得不為席上之珍也。
于戲,持而盈之不如已兮,吾何為不能休。
承明命兮巡東方,笑弦歌為州。
又從而戲曰從有繼之者,無乃鴻鵠彎弓。
竹林七賢,徒酣歌吟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