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之洛神賦,前后兩成駢⑴。
非喻積薪后,重徵數(shù)典前。
舊(謂前弆者)原訝縹緲⑵,新(謂后得者)更致疑然⑶。
別卷李家跡,何標陳代年⑷。
白描允非也,粉本亶誠焉⑸。
總出隋唐上,堪珍元宋傳。
雖非常侍體,可擬步兵肩。
綈凡幾馀鑒,石渠佳話詮。
底須求刻劍,堪以玩浮川(用賦中語)。
一合函三相,神傳會道筌。
⑴ 石渠實笈舊藏顧愷之盡洛神后有趙孟頫補書賦茲復(fù)得洛神一卷題為愷之畫而于圖中分段書賦語或稱王獻之書或稱愷之自書亦無定說
⑵ 舊卷辛酉年題句本以為長康真跡及己巳年復(fù)加審定且以內(nèi)府藏愷之女史箴比較其神味渾穆筆趣殊異然此雖非顧畫要為宋以前名手無疑卷末吳興書洛神賦亦屬后人摹本因重加題讖并臨大令十三行于后以志欣賞
⑶ 茲新得之卷梁清標題為愷之畫其卷首一段與舊本不合且有補綴痕其后段雖相似而遺脫明珠翠羽二句蓋亦宋元間臨本而脫落補緝不若舊卷完好也
⑷ 石渠又有白描洛神賦一卷與新舊兩卷大略仿佛王澍汪士鋐跋為李公麟摹本其所據(jù)僅伯時龍眠朱墨二印并無公麟名款且卷中徐僧權(quán)等六人及天嘉二年月日乃陳文帝年號僧權(quán)等亦皆梁陳時人安得于公麟畫卷中署名乎
⑸ 此卷與公麟他畫筆法不類或顧愷之原有是圖后人相傳粉本新舊卷均從此脫胎亦未可定雖非長康真面然筆墨橚袁深秀古雅迥越近代亦堪珍賞因并存分弆各書此詩以為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