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三萬卷
  
書滿架
 
牙簽三萬軸
 
萬軸牙簽
  
鄴侯三萬軸
 
三萬簽
  
牙簽富
 
架簽
 
鄴侯萬簽
 
萬卷書插架
 
牙簽未觸
 
架盈鄴
 
四壁牙簽
 
相關(guān)人物
李泌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二〈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案: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為人強記覽,過眼不再讀。偉哉群圣文,磊落載其腹。行年五十馀【行年馀五十】,出守數(shù)已六。京邑有舊廬,不容久食宿。臺閣多官員,無地寄一足。我雖官在朝,氣勢日局縮。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送行過浐水【送行過淮水】,東望不轉(zhuǎn)目。今子從之游,學(xué)問得所欲。入海觀龍魚,矯翮逐黃鵠。勉為新詩章,月寄三四幅。
典故   
祖龍鞭
 
秦王鞭
 
石橋東望
 
鞭橋
 
東海橋
 
秦帝橋
 
鞭山驅(qū)石
 
秦皇鞭鬼鞭
 
秦皇架石橋
 
秦王樹石橋
  
秦皇驅(qū)峰
 
秦皇驅(qū)山
  
驅(qū)石到海
 
驅(qū)石架津
 
祖龍不成橋
 
相關(guān)人物
秦始皇


晉·伏琛《三齊略記》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丑,莫圖我形,當(dāng)與帝相見?!鼓巳牒K氖铮姾I?,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fù)約,速去?!故蓟兽D(zhuǎn)馬還,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據(jù)《五朝小說大觀》本)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齊略》:「秦始皇作石橋于海上,欲過??慈粘鎏?。有神人驅(qū)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猶赤色。」

簡釋

驅(qū)石:喻造橋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馬造江上觀造竹橋》:“合觀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事到海東?”


例句

誰能求得秦皇術(shù),為我先驅(qū)紫閣峰。 施肩吾 鄠縣村居

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 李白 古風(fēng)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海東。 杜甫 陪李八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

秦皇虛費驅(qū)山力,英風(fēng)一去更無言。 莊南杰 傷歌行

秦皇謾作驅(qū)山計,滄海茫茫轉(zhuǎn)更深。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長吉太狂太白顛,二公文陣勢橫前。誰言后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齊己 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劉長卿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周匡物 應(yīng)舉題錢塘公館

北軍那奪印,東海漫難橋。 唐彥謙 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追敘風(fēng)概因成二十韻

自言來此云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徐凝 寄海嶠丈人

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徐釣者 自吟

秦王空構(gòu)石,仙島遠(yuǎn)難依。 李嶠

愁約三年外,相迎上石橋。 李昌符 送人入新羅使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典故
玉架書隱

相關(guān)人物
嵇康
 
王烈


晉·葛洪《神仙傳》卷六《王烈》
王烈,字長休,邯鄲人也。烈入河?xùn)|抱犢山中,得一石室,室中有兩卷素書,烈讀不知其字,不敢取,頗諳十?dāng)?shù)字形體,歸書作以示嵇叔夜。叔夜盡知其字,烈喜,乃將叔夜往識其經(jīng),分明了了,往至失石室所在,烈竊語弟子曰,叔夜不應(yīng)得道故也。

例句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王勃 觀內(nèi)懷仙

典故
征南巧架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yù)列傳〉~028~
預(yù)以時歷差舛,不應(yīng)晷度,奏上二元乾度歷,行于世。預(yù)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議者以為殷周所都,歷圣賢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預(yù)曰:「『造舟為梁』,則河橋之謂也?!辜皹虺桑蹚陌倭排R會,舉觴屬預(yù)曰:「非君,此橋不立也。」對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怪軓R欹器,至漢東京猶在御坐。漢末喪亂,不復(fù)存,形制遂絕。預(yù)創(chuàng)意造成,奏上之,帝甚嘉嘆焉。咸寧四年秋,大霖雨,蝗蟲起。預(yù)上疏多陳農(nóng)要,事在食貨志。預(yù)在內(nèi)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shù),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唯預(yù)、羊祜、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yù)自代,因以本官假節(jié)行平東將軍,領(lǐng)征南軍司。及祜卒,拜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給追鋒車、第二駙馬。預(yù)既至鎮(zhèn),繕甲兵,耀威武,乃簡精銳,襲吳西陵督張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戶?!A(yù)初在荊州,因宴集,醉臥齋中。外人聞嘔吐聲,竊窺于戶,止見一大蛇垂頭而吐。聞?wù)弋愔F浜筢鐬樗倦`校尉,加位特進,行次鄧縣而卒,時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成。
《國語辭典》:插架  拼音:chā jià
1.插放于架子上。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埂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缸叩讲貢鴺巧希豢此谋诙际遣寮艿臅??!?br />2.以斑竹做成的架子,懸掛于壁間,類似今天所用的書架。
《駢字類編》:一架
唐 王建 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重裝墨畫數(shù)莖竹,長著香薰一架書。
唐 李咸用 山居 草堂書一架,苔徑竹千竿。
宋 范成大 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懷舊二絕句 其一 當(dāng)年曾識青青鬢,惟有東墻一架花。
宋 陸游 閑游二首 其二 壚邊爛醉眠經(jīng)日,開過紅薇一架花。
分類:一架
《國語辭典》:架閣(架閣)  拼音:jià gé
1.架閣庫。宋元時代儲藏帳籍文案資料的機構(gòu)。見《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張浮休書》:「無以遣日,因取架閣陳年公案,反覆觀之?!?br />2.空中樓閣。比喻虛無縹緲的幻影。元。湯式〈醉花陰。銀甲挑燈玉荷小套。古水仙子〉曲:「俺娘鐵石心腸更狠如虎豹,將將將好姻緣成架閣。」
3.職官名。指架閣庫官,掌管帳籍文案資料。見《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
《漢語大詞典》:架閣庫(架閣庫)
(1). 宋 元 時代儲藏文牘案卷的機構(gòu)。宋史·職官志三:“主管架閣庫:掌儲藏帳籍文案以備用,擇選人有時望者為之。舊有管干架閣庫官, 宣和 罷之, 紹興 十五年復(fù)置,吏、戶部各差一員,禮、兵部共差一員,刑、工部共差一員,以主管尚書某部架閣庫為名?!?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煇 頃在 番江 ,因得架閣庫故紙,見有以借緋魚袋入銜者,乃 政和 間案沓也?!?br />(2).指主管架閣庫的官員。元史·百官志一:“左右部架閣庫,秩正八品。管勾二員,典吏十二人。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閣之事。 中統(tǒng) 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併為左右部架閣庫?!?/div>
《駢字類編》:高架(高架)
唐 李建勛 薔薇二首 其二 忘歸醉客臨高架,恃寵佳人索好枝。
分類:高架
《國語辭典》:筆架(筆架)  拼音:bǐ jià
擱筆的用具。唐。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二首之二:「筆架沾窗雨,書簽映隙曛?!挂沧鳌腹P擱」、「筆格」、「筆床」、「筆山」。
《國語辭典》:鄴架(鄴架)  拼音:yè jià
唐代李泌家藏書豐富,泌封鄴侯,后人稱人藏書的地方為「鄴架」。
分類:藏書
《漢語大詞典》:架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庾仲初 作《揚都賦》,成,以呈 庾亮 。 亮 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 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xué),而不免儉狹。’”后遂以“架屋”為對專事模仿者的譏諷。 唐 黃滔 《薛推先輩》:“遂投鄙拙,上瀆精奇,佇聆架屋之譏,莫俟披沙之諭。”
《分類字錦》:壓架(壓架)
楊萬里 和羅武岡荼蘼詩 為憐壓架十萬枝,小立旁邊領(lǐng)新馥。
楊萬里 初食太原生葡萄詩 隆冬壓架無人摘,雪打冰封不曾折。
分類:葡萄酴醾
《國語辭典》:間架(間架)  拼音:jiān jià
1.房屋的建筑結(jié)構(gòu)。唐。羅隱鎮(zhèn)海軍使院記〉:「肥楹巨棟,間架相稱。」
2.文字的筆畫結(jié)構(gòu)或文章的布局。清。顧嗣立《寒廳詩話》:「四靈以清苦為詩,一洗黃、陳之惡氣象、獰面目,然間架太狹,學(xué)問太淺,更不如黃、陳有力也。」也作「閒架」。
3.吳語。指尷尬、弄僵。《海上花列傳》第二六回:「要是掮洋錢個,故末有點間架哉?!?/div>
《國語辭典》:架空  拼音:jià kōng
1.房屋、棧、橋等下面用柱子支撐而離開地面。唐。太宗置酒坐飛閣詩:「高軒臨碧渚,飛檐迥架空?!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明州詩:「村步有船銜尾泊,江橋無柱架空橫?!?br />2.比喻憑空捏造,沒有事實根據(jù)。《西游記》第四○回:「那潑物,有認(rèn)得你的在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搗鬼,說謊哄人?!?br />3.比喻暗中受到排擠而失去實權(quán)。如:「這次人事的變動,好多明升暗降的主管都被架空了。」
《國語辭典》:瓜架  拼音:guā jià
供瓜藤攀爬的架子。清。漁洋老人〈題聊齋志異〉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國語辭典》:插架萬軸(插架萬軸)  拼音:chā jià wàn zhóu
萬軸書卷置于書架上。形容藏書豐富。宋。秦觀〈掩關(guān)銘〉:「插架萬軸兮星宿懸,口唫目披兮游圣賢?!?/div>
《漢語大詞典》:鄴侯書(鄴侯書)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書二萬餘卷,戒子孫不許出門,有求讀者,別院供饌。 鄴侯 家多書,有自來矣。”后以“鄴侯書”為藏書甚多的典實。 宋 陳師道 《謝傅監(jiān)》詩:“平分太倉粟,盡讀 鄴侯 書。”
分類:藏書典實
《漢語大詞典》:鄴侯架(鄴侯架)
同“ 鄴架 ”。 明 楊焯 《宣德窯脂粉箱歌為萊陽姜仲子賦》:“藥房藝圃比清閟,玉軸牙籤 鄴侯 架。” 清 查慎行 《酬同年張聲伯秦中見懷之作》詩:“ 婁東 富文獻,世守 鄴侯 架?!?/div>
《漢語大詞典》:祖龍浮海(祖龍浮海)
傳說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 始皇 求與相見,神言己貌丑,莫圖其形,當(dāng)與帝相見。 始皇 入海見海神,工人潛以腳畫其狀,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轉(zhuǎn)馬急返,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見《三齊略記》。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九:“ 祖龍 浮海不成橋, 漢武 尋陽 空射蛟?!?/div>
《國語辭典》:秦橋(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為過海觀日所造的橋。參見「鞭石成橋」條。唐。李賀 古悠悠行:「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div>
《國語辭典》:秦王構(gòu)石(秦王構(gòu)石)  拼音:qín wáng gòu shí
形容秦始皇造橋有如神助而成橋的神奇。參見「鞭石成橋」條。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焙笏煲浴氨奘睘樯裰牡涔?。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br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diào),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夷水》。后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fēng)?!?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div>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戰(zhàn)爭。 唐 鮑溶 《述德上太原嚴(yán)南書綬》詩:“終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div>
分類:戰(zhàn)爭
《漢語大詞典》:驅(qū)石(驅(qū)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石造橋的典故。典出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東海?!?元 郝經(jīng)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wèi)休填海,驅(qū)石 秦 人已斷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