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观看2025_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一区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视频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729,分516頁顯示  上一頁  161  162  163  164  165  167  168  169  17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秋分之音
窮途之哭
求之不得
求全之毀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取而代之
權宜之計
權宜之策
泉臺之望
趨之如鶩
趨之若鶩
劬勞之恩
親為之冠
衾枕之樂
竊簪之臣
《分類字錦》:秋分之音
說文:鐘,秋分之音,物種成也。
分類:
《國語辭典》:窮途之哭(窮途之哭)  拼音:qióng tú zhī kū
本指因車行無路而悲傷。語本《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征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购笮稳菀蛏硖幚Ь街扯瘋灰?。唐。王勃 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div>
《國語辭典》:求之不得  拼音:qiú zhī bù dé
追求之卻無法得到。語出《詩經(jīng)。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购笥靡员硎鞠肭蠖记蟛坏?,卻意外的得到。有極愿得到的含意?!缎咽篮阊?。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喜得男家愿退,許了一萬個利市,求之不得?!埂段拿餍∈贰返谖逅幕兀骸高@是卑職求之不得的,憲臺如肯見委,將來無論什么事,無有不竭力的?!?/div>
《國語辭典》:求全之毀(求全之毀)  拼音:qiú quán zhī huǐ
語出《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謂有意求好,卻招來毀謗?!都t樓夢》第五回:「既親密,便不免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div>
《國語辭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拼音: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
資源豐富,取用不完?!镀缏窡簟返谄呶寤兀骸笡r這些物件,在貧道乃是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何足介懷?!挂沧鳌溉≈疅o禁,用之不竭」。
分類:不盡豐富
《國語辭典》:取而代之  拼音:qǔ ér dài zhī
取代他人的地位。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弧购蠓褐敢云渌挛锶〈械氖挛?。元。俞德鄰《佩書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div>
《國語辭典》:權宜之計(權宜之計)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逗鬂h書。卷六六。王允傳》:「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埂缎咽篮阊?。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叫你去,不過權宜之計,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div>
《漢語大詞典》:權宜之策(權宜之策)
見“ 權宜之計 ”。
《國語辭典》:權宜之計(權宜之計)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逗鬂h書。卷六六。王允傳》:「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叫你去,不過權宜之計,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div>
《高級漢語詞典》:泉臺之望
指死者的希望
《漢語大詞典》:趨之如鶩(趨之如鶩)
見“ 趨之若鶩 ”。
《國語辭典》:趨之若鶩(趨之若鶩)  拼音:qū zhī ruò wù
鶩,鴨。趨之若鶩指像成群的鴨子般跑過去。形容前往趨附者極多?!赌鹾;ā返诙呋兀骸赴自朴^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國語辭典》:趨之若鶩(趨之若鶩)  拼音:qū zhī ruò wù
鶩,鴨。趨之若鶩指像成群的鴨子般跑過去。形容前往趨附者極多?!赌鹾;ā返诙呋兀骸赴自朴^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漢語大詞典》:劬勞之恩(劬勞之恩)
謂父母辛勞養(yǎng)育子女之恩。《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span id="2okk1p1"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參見“ 劬勞 ”。
《國語辭典》:劬勞(劬勞)  拼音:qú láo
勞苦、辛勤。《詩經(jīng)。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埂度龂萘x》第三十六回:「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
分類:勞累勞苦
《分類字錦》:親為之冠(親為之冠)
南史范縝傳:年未弱冠,從沛國劉瓛學。瓛甚奇之,親為之冠。在瓛門下積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分類:
《國語辭典》:衾枕之樂(衾枕之樂)  拼音:qīn zhěn zhī lè
閨房之樂。指男女間的歡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也在那伺候,接至書房,極盡衾枕之樂。」
《國語辭典》:竊簪之臣(竊簪之臣)  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
齊軍入侵楚國時,楚國子發(fā)門下有善于偷竊者,連續(xù)三夜?jié)撊臊R軍營地,依次將齊國將領的帷幕、枕頭、發(fā)簪偷走而無人發(fā)覺。子發(fā)一一歸還齊將,以警示對方楚國有能人,可暗取齊將首級。齊師大驚退兵,楚國因此而解危。見《淮南子。道應》。后比喻有小技可解一時危難的人。漢。王充《論衡。逢遇》:「竊簪之臣,親于子反;雞鳴之客,幸于孟嘗。」
分類:一善偷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