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观看2025_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一区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视频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四
智云者,潼川方氏子,生于松州戍所。年十六,回潼川,投靈峰寺依凈源為師,嚴守戒行,無妄無欲。性質(zhì)靈敏,悟機铦利,人多敬服。嘗經(jīng)雙河口師子山,耽玩林壑,因辟地建大如意寺,御史周興恭為之記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八
釋正智,字臥云,姓陳氏,福寧人也。初出家時,受剃度于泰順之南峰寺。后得法于大觀慧,實傳月亭,中興臺教之學。蓋佛法自梁以前,無宗教之別。大通中,達摩西來,始崇教外別傳之旨。而智者大師獨宏止觀于天臺,學者宗之,斯臺教之名立焉。永嘉佛法肇于無相大師,實因止觀發(fā)明大事,印證曹溪,號“一宿覺”,是則宗教旨歸,初無有異也。厥后青原、南岳宗風大鬯。永嘉之學,薪盡不傳。而天臺亦漸微弱,不復演揚止觀,專以講義為臺教矣。蓋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師振中興之烈。正智則月亭之正傳也。智嗣大觀慧,慧嗣晦谷珂。初大觀雖習教典,而實研精止觀,常立庵天臺絕頂,覃思冥契。又崇別教之旨,遍歷諸方叢席,斟酌印可。始歸嗣晦谷,有“從來心印本無文”之囑。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爐錘合宗教為一。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說,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睆陀喎ㄏ嫡?,以世其傳。就雁山能仁寺,宣揚法要,一時龍象云集,然入室者,為正智一人而已。正智姿儀魁壘,外示沖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絕。雖宏解經(jīng)義,而托根止觀,行解雙圓。既得法于大觀,了悟宗乘,屢登法席。李尚書志、曹學士學佺、張大令文光俱延之講堂,躬親聽受,最后講《楞嚴》于永嘉之宏濟寺。時大參石公萬程,備兵東甌,欽師道范,懷香謁之。因即講次,從容問難,殊未了悟。馳書請益,因命筆答之,曰:“覿面相逢,猶遭鈍置。若更商確筆端,當令師子脫頤。”后聞木魚聲,又以相叩,智舉“敲空有響,擊木無聲”語復之,乃贊嘆而去。智以雁蕩古剎,湮沒殆盡,而羅漢寺有應真飛跡,且密邇能仁,望大觀作道場處,爐煙可接。乃重營蘭若,游客衲子,棲息得所,而道風馥郁,被于遐邇矣。講觀之馀,雅好登臨,搜奇剔異,樵牧所不到悉能及。晚歲,道譽益隆,諸方參學緇素禮謁,每食踰千指。更營雁湖絕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漢表,每一憑眺,心跡俱清。歲乙酉,魯藩建邸臨海,仰其風范,致書勞問。內(nèi)史顧公超因奏請即雁湖建立禪院,復肅啟,禮請再四,智不報。明年,大兵尋至,追討逋伏,而雁蕩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見云。丁亥九月,示微疾。至二十九日,謂門人曰:“吾歸矣?!便逶「?,然后順化。世壽七十有四,僧臘四十有九。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羅漢寺側,與大觀塔合。方大觀欲合宗教為一也,門戶競爭,教以宗為掠虛,宗以教為摭實。其實宗為口頭之宗,教亦紙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則原自無分,又何從擬合。故開口亂道,蛇入竹筒,論不自大觀起也,惟大觀欲融而一之耳。惜乎大觀滅而智亦西歸,永嘉之焰誰續(xù)哉!李象坤匊庵為作塔銘,寄慨深遠,有以夫!銘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攝。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彼宗與教,胡為中裂。峨峨觀公,建大爐爇。砂屑并融,不假摶捏?;蚨蛞?,任其鑄出。臥公親承,宏揚煜爍。法座屢登,弘辯罄折。國王敬禮,宰臣欽懾。講觀不二,頓漸豈別。蓉峰巍峨,雁湖澄澈。與虛為鄰,孤操嶄絕。昔棲其巔,今瘞其嵲。無縫塔中,寂光不滅?!?/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列朝詩集
吳僧也,見《續(xù)三體詩》。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興福篇
真融。楚之麻城人也。幼有慧性。十五為沙彌。潛心教乘數(shù)年。托缽行游。涉歷名山。所至隨處結緣。嘉靖丁未。抵建康。入牛首山。修苦行。明年入燕京。掛搭崇國寺。諷法華經(jīng)。越數(shù)月至萬壽山。登壇受戒已。入五臺山。禁步五年。愈益精進。甲寅。往伏牛山龜背石。煉磨三年。持行益苦。丁巳。自伏牛還楚。寓會城龍華寺轉經(jīng)。明年入蜀。住峨眉山頂。禁步一十二年。集眾修安養(yǎng)行。立叢林。建藏閣。名凈土庵。接納云水。孳孳如不及。萬歷二年。出山。隨喜止??華山。??華與峨眉。相拱向。每見朝山人眾。山路八十里。崎嶇崄峻。風雨不時。措足無地。欲為憩息之所。而難其基。聞山有池。曰金蓮池。上平衍可建道場。師大喜。往視果然。遂夷石為址。伐木為材。工勤于趨。人樂于助。不一二年成一大剎。名金蓮庵。寔峨山之化城。云水賴之。復修千佛閣。為金蓮之鎮(zhèn)。既而復念。天下三大道場。五臺峨眉。已獲朝參。獨普陀山。乃觀世音示化之地。可弗至乎。以萬歷庚辰。渡海抵小白華。感大士示相。大慰夙愿。自謂。與此山有緣。餔糜吃菜。了馀生足矣。乃于寶陀寺之左。曰千步沙。迤邐而東。沙盡處有山。曰光熙峰。師結庵其麓。前為樓儼然。觀滄海日出。后為大士精舍。其馀方丈香積。靡不翼翼然飾矣。庵成。命之曰海潮。蓋視峨眉??華之勝。不相遠也。師為人。一味真實。捍忍勤苦。刬滅情識。人無賢愚少長。一以慈眼視之。游泳教海。深入三昧。終不以二門。自居凈業(yè)堂。一單終身。不與眾異也。嘗謂人曰。某甲苦行六十年。豈敢妄有希圖。但愿與三寶結緣。成人天小果。畢吾志耳。師住山。多神異之跡。痛秘之人。有見者戒勿泄。靜極光通。理固然耳。吾自不惑。焉敢惑人。師之道岸。無涯涘矣。故朝海者見大智禪師。以為現(xiàn)在肉身大士。叢林相傳。以為口實云。歲□□□月。坐化于海潮院。
項伯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仁和人,字智用。博學多識。開館授徒,及門多成名士。年九十余卒。
李尚智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尚智(1518年—?),字汝愚,山西潞安府屯留縣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進士。授直隸清苑縣知縣,二十七年十一月選授南京山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二十八年十月實授,轉任山東青州府知府、直隸密云兵備副使,補四川參政、山東按察使,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升山東右布政使,八月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等處,四年三月調(diào)保定巡撫,十一月南京禮科給事中張崇倫劾奏其不職,令回籍聽勘。

人物簡介

維基
余乾貞(1533年—?),字秉智,浙江嚴州府遂安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名,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進士。隆慶五年九月選授云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查刷光祿寺。萬歷元年(1573年)正月奉命清解北直隸、河南薊鎮(zhèn)逃軍及各衛(wèi)應改薊鎮(zhèn)者,八月條陳清理軍玫八事。后以事貶江浦縣知縣,萬歷十年正月與南京兵部郎中劉學朱因考察彼此揭辯,二人同被褫職閑住。

人物簡介

維基
田樂(1541年—1621年),字希智,別號東洲,直隸任丘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隆慶戊辰進士。萬歷間任甘肅巡撫,屢立戰(zhàn)功。累官三邊總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五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二名進士。授山東東阿知縣,六年十月擢升河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萬歷元年(1573年)七月奉命清理南直隸、浙江戎政,養(yǎng)病回籍,四年十一月起復原職,巡按山西,七年巡按南直隸蘇松常鎮(zhèn),九年八月出為河南副使,復除湖廣副使、涼永兵備道,十五年十二月,升為山西右參政,十八年十一月調(diào)任陜西,二十年四月,由陜西按察使擢為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地方贊理軍務。二十三年十月以甘州斬虜功,加升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分巡西寧道,蔭一子錦衣衛(wèi)百戶世襲,二十四年二月敘西寧官軍獲捷功,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照舊巡撫。二十六年晉升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晉太子太傅,二十八年(1600)授予推誠宣力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松山伯。三十年三月準致仕回籍。天啟元年卒,贈太保,謚襄敏。

人物簡介

維基
田疇,字汝智,一作汝治,又字子易,號易吾,山西太原府文水縣人,隆慶進士,官至順天府府尹。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任行人司行人,萬歷十年(1582年)擢為刑科給事中。十二年,升吏科右給事中。十三年升禮科左,典試陜西。歷戶科都給事中。十六年升山東海右道參政,歷任按察使、右布政、左布政、光祿寺卿。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官順天府尹。
李用中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用中(1555年—?),字舜智,河南開封府杞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五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七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進士。授洋縣知縣,十七年十月考選,授南京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維基
何其智,順天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人。明朝官員。萬歷七年(1579年),何其智舉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三甲進士。萬歷十九年(1591年),任山西平遙縣知縣。萬歷二十年(1592年)調(diào)河南宜陽縣知縣,為政平恕,當?shù)貙⑵淞腥朊蚂?。后遷戶部主事。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六
釋本智,字慧光。姓李氏,曲靜人也。先世居金陵,后徙滇南。生而倜儻,夐然自遠,隱有出塵之志。曲城之陽有朗目山,智父白齋出家居此。智年十二住 依之,遂薙發(fā)為驅烏。后行腳遇黃道月舍人,與語相得,為更其號曰“朗目”。白齋以《華嚴》為業(yè),智多所熏發(fā),即從事焉。年十九,受具。白齋將寂,智請益,乃瞿然曰:“是惡知不旦暮為人婿也?!币虬l(fā)憤,決志操方,北游中原,遍??名山,足跡半天下。南北法門,若伏牛之大方、印宗,南岳之無盡,廬山之大安,薊門之遍融、月心,皆一時教禪師匠,咸及其門,經(jīng)爐冶鉗錘。故若宗若教,得其指歸,但于參究己躬,恐未悟徹,乃立禪一十二年,始得心光透露,由是機辯自在。發(fā)跡北游,過六安,劉公為新中峰華嚴蘭若居之,未幾去。白下給諫宇淳鐘公頗研內(nèi)典,然多才傲物,素少沙門,無攖其鋒者。一日至天界問主者,曰:“善世法門,可有禪者否?”主者推智出見,便爾請問:“天界寺還在心內(nèi)、心外?”智曰:“寺且置,借問爾以何者當作心?”給諫默然。智曰:“莫道天界,即三千諸佛,只在山僧拂子頭上?!辩娏季米鞫Y,退然心服,始知法門有人。陶公允宜官比部時,即與莫逆,及左遷廬州別駕,署篆六安,創(chuàng)“鏡心精舍”以待,未暇及也。皖之東九十里曰“浮山”,昔遠師與歐陽公說法處,有華嚴道場古剎,為一闡提所破廢。吳太史觀我,每慨之,欲興而未能也。智自淝水,飄然一錫而來,吳太史一見,與語相印契,再拜而啟曰:“浮度固為九帶宗乘,近為古亭演化地。華嚴道場,即重豎剎竿也。今為有力者負之以趨,其如茲山何!古亭為滇南人,師豈其后身適來,胡不理前愿耶?”智聞而愕然曰:“予少時每對古亭肉身,瞻戀無已,抑聞開法浮度,不知即此山也。”因思華嚴乃出家本始,皆若宿契,遂欣然許之。于是禱于護法神,遂戛然而去,太史猶未知所向也。智至淮陰沁水,劉中丞東星建節(jié)于淮,夙慕方外友,邂逅于龍興寺,睹其機警,喜愜素心,乃館之公舍。暇與語,間 (問,閒)及浮度因緣,劉公忻然曰:“此彈指之力耳?!奔聪驴ひ?,令一行闡提懾伏,盡歸侵地。百五十年之廢墜,一言而興之,豈非愿力耶。寺既復,乃北入京師,會神廟為慈圣皇太后敕頒印施大藏尊經(jīng),智乃奉璽書,持大藏歸浮山。始戊戌,訖壬寅,五年之間,而浮山華嚴寺,巍然如從地涌出,寶光瑞色,照耀人寰,非有夙因,孰能致此。叢林就緒,即付其徒。聞劉公薨,感其誼好,走沁水吊焉。沈王為佛法金湯,聞智入國,欲致一見。乃語使者曰:“久向賢王深心,外護法門,若以世法相見,則不敢辱王之明德?!笔拐吒?,王曰:“愿聞法要。”詰朝,王坐中殿,延之入,智長揖問王曰:“喜哉,世主!富有國土,貴無等倫,作何勝因,感斯妙果?”王曰:“從三寶修來?!敝窃唬骸叭羧?,因何見僧不禮,生大我慢。”王悚然下座,請入存心殿,爇香成禮,請問法要。因言《華嚴梵行品》云:“身語意業(yè),佛法僧寶,俱非梵行,畢竟何者是梵行?”智曰:“一切俱非處,正是清凈梵行?!蓖趼勚?,遂執(zhí)弟子禮。所供種種,獨受一紫伽黎,及水晶念珠,留鎮(zhèn)浮度山門。王亦竟為華嚴檀越。乙巳冬,慈圣圣母周三百六十甲子,建法會于都南之廣慈,懿旨請講《楞嚴》,未及二軸,忽告眾曰:“生死去來,皆目眚所見耳,吾行矣?!比A藏莊嚴,吾所圖也,今歸矣。踞座端然而逝,時萬歷乙巳十二月二十四日也。訃聞,圣母悼恤,賜金造塔,返靈骨于浮度妙高峰之南麓,從其志也。吳太史觀我為之銘,有云:“古座歸路為來路,遠錄宗乘入教來?!苯詫嶄浺病?/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四七
通岸(一五六六—一六四七),字覺道,一字智海。憨山大師書記。后居訶林。工詩,曾與陳子壯、陳子升、黎遂球、區(qū)懷瑞、區(qū)懷年、黎邦瑊、黃圣年、徐棻、歐必元、歐主遇、黃季恒結南園詩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棲云庵集》。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虐?。
清詩別裁集
字智海,廣東人。

人物簡介

維基
章若昌(?—1608年),字智甫,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軍籍。本姓章,三歲喪父,妗彭某氏無子,撫以為嗣,因姓彭。勤苦力學,暑夜蚊盛則納足甕中讀書,至夜半不輟。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復姓章,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工部觀政,授刑部主事,三十六年卒。

人物簡介

維基
賈維鑰(?—1630年),字智伯,直隸遵化縣人。晚明政治人物。萬歷十年(1582年)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極率后金兵入關襲擾,圍攻遵化,巡撫王元雅自縊,賈維鑰與在籍僉事馬思恭率父老投降。賈維鑰面見皇太極,得授遵化巡撫。不久,清兵撤退,明軍破城,賈維鑰全家83口被殺,僅幼子賈光前逃往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