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269 270 271 272 273 275 276 277 278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舒(字 孟陽 號 戇翁 )李成桂(字 仲潔 號 松軒 旦 廟號 太祖 號 )李昱(字 宗表 號 草閣 )李文忠(字 思本 保兒 李 曹國公、岐陽王 武靖 )李伯升李升(字 仲高 )李初李存吾(字 順卿 號 石灘、孤山 )李詹(字 少叔 號 雙梅堂 文安公 )李素李崇仁(字 子安 號 陶隱 )李益(字 守謙 )李德(字 仲修 世稱 易庵先生 號 采真子 )李本(字 孝謙 )李行
人物簡介
簡介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貫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雙城總管府(今朝鮮咸鏡南道金野郡)。初字仲潔,后改君晉,號松軒,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廟號太祖,明朝賜謚號“康獻(xiàn)”,故又稱“朝鮮太祖”或“康獻(xiàn)大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明間浙江錢塘人,字宗表,號草閣。元末避居永康、東陽間,授徒為業(yè)。明洪武中官國子監(jiān)助教。有《草閣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39—1384
【介紹】:
明初鳳陽府盱眙人,字思本,小字保兒。朱元璋姊子。十四歲至元璋軍中,從姓朱。十九歲以舍人率親軍出戰(zhàn),驍勇冠諸將。屢破張士誠軍,拜浙東行省左丞。龍鳳十二年,下杭州,加浙江行省平章事,復(fù)李姓。洪武二年,以偏將軍從常遇春出塞,克元上都。次年,又出塞克元應(yīng)昌。授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國公。以后又屢出備邊。好學(xué)問,通曉經(jīng)義,為詩歌雄駿可觀,家居恂恂若儒者。嘗勸帝少誅戮,勿近宦官,忤旨,屢被譴責(zé),遂得疾病死。追封岐陽王,謚武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380
【介紹】:
元明間人。初事張士誠,官至司徒。元至正二十六年,以兵敗援絕,在湖州降朱元璋,仍故官。入明,進中書平章同知詹事府事。嘗率兵鎮(zhèn)壓湖廣及靖州少數(shù)民族起事。后坐胡惟庸黨被殺。
人物簡介
維基李升,字仲高,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今屬福州市)人。明初官員。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首開鄉(xiāng)試,李升中式庚戌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聯(lián)捷吳伯宗榜三甲進士。官山東新泰縣縣丞。
人物簡介
維基李初,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人,進士出身。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會試四十四名,登進士三甲,授西安府武功縣縣丞。
人物簡介
簡介李存吾(1341—1371),高麗王朝文臣。字順卿,號石灘、孤山,慶州人。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高麗洪州人。字少叔,號雙梅堂。恭憫戊申魁科,乙卯,以右獻(xiàn)納。與先生同言事杖流。入本朝,官至知議政府事。謚文安公。
人物簡介
維基李素,山西潞州壺關(guān)縣人,進士出身。洪武四年,會試十八名,登進士三甲,授袁州府宜春縣縣丞。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一月李素任中書右丞,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明太祖廢中書省,罷李素中書右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字子安,星州人,密直司事,號陶隱。崇仁天資英銳,文辭典雅,李穡稱之曰:“山子文章,求之中國,不多得也?!?/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初湖廣利津人,字守謙。洪武四年以人才舉,由太學(xué)生擢戶部主事。清約自持,居官數(shù)年衣不再更。會帝誕辰,詔百官俱服錦繡進賀,益借千戶服色。帝詰之,以實對,命搜其家,止得俸米數(shù)升于皂靴中。太祖嗟嘆良久,特賜錦衣一襲,以嘉其清。轉(zhuǎn)江西饒州府通判,升本府知府,在任十八年,習(xí)知民情,大有惠政。官至山西布政使左參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初廣東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遷濟南、西安二府幕,改廣西義寧教諭,在職振興文教。好為詩,晚年究洛閩之學(xué)。后人輯其詩,與黃哲、王佐、趙介為《廣州四先生集》。
全粵詩·卷五七李德,字仲修,人稱易庵先生,自號采真子。番禺人。南園五先生之一。明太祖洪武三年(一三七0),以明《尚書》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繼遷濟南、西安二郡幕,歷十馀年。后自言不能吏,改就湖廣漢陽教諭。時當(dāng)兵革初息,學(xué)舍荒涼,生徒既少且野。德遂羅致民間子弟之俊穎者,盡心訓(xùn)迪,自此人知向?qū)W。后改任廣西義寧縣。該縣舊俗甚陋,德乃立法約束鄉(xiāng)黨,不使為惡。習(xí)俗日美,科貢漸盈。當(dāng)?shù)婪剿]達(dá)之,而德以倦游南歸。著有《易庵集》,惜多散佚不存?!?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八五、明黃佐《廣州人物傳》有傳。李德詩,主要從明黃佐《南園前五先生詩》輯錄。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九德字仲修,番禺人。洪武初用薦授洛陽典史,遷濟南府經(jīng)歷,改西安。自陳愿就教職,授漢陽教諭,改義寧學(xué)官。有《易庵集》。
田按:仲修歷官洛陽、濟南、西安,自陳不能吏,愿就教官,得漢陽教諭。秩滿改廣西義寧教官。黃才伯廣州人物《傳云》:「仲修任義寧縣學(xué),孜孜勸諭,科貢漸盛?!勾苏龑W(xué)官之職,而《列朝詩集》,《詩綜》均云仲修官義寧知縣,誤矣!仲修詩長于古體,短篇音節(jié)流美,長篇則才力較弱,不奈多吟耳。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四字孝謙,父仕開,操履嚴(yán)正,里中比之王彥方,生三子,長即先生,次悌謙,次忠謙。當(dāng)元末,仕開杜門為子弟擇賢師友,不妄交游。一時金華戴良永嘉高明豫章揭伯防武林楊彝陸德旸慈湖胡舜咨諸先生俱以齒德文章來游四明仕開為掃席館舍使諸子俱師事之故李氏造學(xué)淵源最為有本先生甫十歲即能綴文二弟俱明銳嗜學(xué)兄弟相友愛有事兄必先弟而弟常代兄行父臥疾先生兄弟日更侍床下父食乃敢食父至斷食旬日亦飲水充腹而已終勿執(zhí)箸洪武初郡國例造戰(zhàn)艦吏以仕開饒財使任督既成使者驗艦材不良坐法送秋官論獄先生甫弱冠請代父囚曰父老我壯宜往悌謙甫十八巳為人后亦曰兄多疾且親所愛宜留我當(dāng)往使者以為非情兩系之徐偵其兄弟終無易詞竟遣長者往先生至都門輸作日涉冰雪負(fù)土石手足酸瘃流血經(jīng)一歲得赦免歸十年仕開又以富室主料量米耗罪當(dāng)死忠謙年十九即荷械詣官曰盜米者囚身當(dāng)坐幸釋老父官韙其氣貌許之得免死黥而戍竟死遼東仕開卒先生執(zhí)喪盡禮守令重先生相繼論薦固辭不出郡博士鄭深道常造其家先生閉門不見深道曰所以來求一識先生耳非有它也乃出與語甚驩深道為止宿去會詔天下纂修圖志太守汪馗起先生總裁郡乘書成而卒后七年悌謙亦卒先生宿有隱德鄰人寢疾晨候之密以錢十緡置席下去繞宅種竹夜遇人盜筍縱之去次夕為采筍置籬外其行事多類此嘗憫郡中文獻(xiàn)失徵因撰四明文獻(xiàn)錄四明先賢記學(xué)者宗之他所著有經(jīng)書問難通鑒考證急就章注長律英華藁中林集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