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357 358 359 360 361 363 364 365 366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堯民(字 耕堯、汝化 號 雍野 )李燾(字 若臨 號 斗野 世稱 槎城之魁 )李盛春(字 淑元 號 夢池 )李臣之(字 思良 )李英(字 少芝 )李言恭(字 惟寅 號 青蓮居士 臨淮侯 )李際寅(字 賓甫 )李魯(字 汝唯 號 松巖 )李應(yīng)祥(字 善徵 )李廷謨(字 明皋 )李時英(字 含之 )李杜(字 漢卿 )李正蒙(字 汝明 )李舜臣( 忠武 字 汝諧 )李藎(字 臣忱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44—1606
【介紹】:
明山東濟寧人,字耕堯,號雍野。萬歷二年進士。授永年知縣,擢御史,巡按河?xùn)|鹽政,條上便宜四事。歷大理少卿,升應(yīng)天府尹致仕。有《快獨集》。
維基李堯民(1544年—1606年),字汝化,又字耕堯,號雍野,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人,民籍。世居鄆城縣,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名,萬歷二年(1574年)聯(lián)捷甲戌科會試第八十八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進士。初授長洲縣知縣,丁外艱,服闋,補永年縣,在任一年,復(fù)以母喪歸。先后以廉明著稱,十三年七月擢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正色立朝,伏蒲敢諫,功在國本。次年巡視河?xùn)|鹺政,痛釐積弊。十六年巡按三吳,銳意激揚,山岳為震。養(yǎng)病歸。二十年九月起故官,二十一年六月督學(xué)畿內(nèi),秉公不受干謁,化如實雨,人文一變,士子至今慕之。以疾歸,二十七年五月起為大理寺右寺丞,三十一年十月擢本寺右少卿。其在廷尉,執(zhí)法平允,三十二年九月升應(yīng)天府府尹,三十三年七月以病乞休,三十四年十二月卒于家。天啟改元,追贈工部侍郎、正議大夫、資治尹,邑侯劉公鐫碑紀其義。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一李燾,字若臨。河源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福建泉州司李,歷仕巡撫云南兼督川貴兵餉。事見清同治《河源縣志》卷一三。
維基李燾(1544年—1625年),字若臨,號斗野,人稱槎城之魁,廣東惠州府河源縣上城石獅人(今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上城)。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七名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中戊辰科三甲進士,授任福建泉州府推官。先后任金華府同知,南京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南京工部營繕清吏司署郎中。萬歷元年(1573年)得授為奉直大夫,萬歷六年(1578年)升任湖廣衡州府知府。《湖南通志》為李燾立傳曰:「…力行節(jié)儉,嘗取四大禮度民所能行者輯為簡儀,又手書司馬光儉訓(xùn)刊布民間。閭里惡少,皆廉得其奸狀,事發(fā),悉實之法,民稱神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七月升任河間長蘆都轉(zhuǎn)運鹽使司運使,專管長蘆鹽務(wù);十七年七月升任廣西布政司右參政。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復(fù)除湖廣右參政兼僉事、整飭鄖襄兵備,遷江西按察使,四十一年正月升云南右布政使,萬歷四十七年(1618年)正月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兼督川貴兵餉,此時李燾已七十五歲。因赴任違限被彈劾,四十七年十一月辭官歸鄉(xiāng)。李燾還鄉(xiāng)后,倡導(dǎo)重修龜峰塔,親題「龜峰古剎」四字,為后世延續(xù)了此塔。在河源興文重教,著《河源縣儒學(xué)記》。天啟五年(1625年)卒,時年82歲。
人物簡介
維基李盛春(1544年—1601年),字淑元,號夢池,湖廣黃州府蘄州衛(wèi)人,官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四十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四十一名,二甲第十九名進士。初選取庶吉士,萬歷元年授吏科給事中,巡視太倉銀庫。出為廣東嶺東道參議,七年以病乞休。十四年起為江西右參議,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尋督學(xué)政。以母憂去職,十九年起補原職,二十年升浙江參政,尋改江西左參政,升太仆寺少卿。二十一年升右通政,二十二年三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提督紫荊等關(guān)。二十六年十二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次年二月自陳致仕。二十九年七月卒。
人物簡介
維基李臣之,字思良,河南河南府嵩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河南鄉(xiāng)試第五十八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一百四名,登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進士。官章丘縣知縣。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六李英(一五四四—一六〇九?),字少芝。順德人。少因家貧無以自資,乃以青衣給事歐大任。英天資俊穎,善詩能文,尤工五七言近體。始藉《席上賦明月》一詠,傾倒歐公眾詩友,時有“青衣詩人”之譽。歐大任愛其清才,視若己出,置之左右,執(zhí)御宦游二十馀載。而英之詩名隨之日興,向所吟詠膾炙都人士口,一時豪賢無不重其詩。及歐大任喪逝,英乃歸憩桑梓,隱居龍津,結(jié)壚賣酒,交游一時之彥,有臨邛之風(fēng)。有詩集《餐霞》、《歷游》、《當(dāng)壚》等。清咸豐《順德縣志》卷二四有傳。李英詩,以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歷間刊清印本歐大任《歐虞部集·李英集》為底本,參校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鳳陽府盱眙人,字惟寅,號青蓮居士。李景隆七世孫。萬歷二年襲臨淮侯,守備南京。好學(xué)能詩,奮跡詞壇,招邀名流,折節(jié)寒素,兩都詞人游客望走如鶩。有《貝葉齋稿》、《青蓮閣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惟寅,岐陽武靖王文忠裔孫,襲封臨淮侯,環(huán)衛(wèi)侍直,留守陪京,加太保。有《青蓮閣》《貝葉齋》《游燕》諸集。
人物簡介
維基李際寅(1544年—?),字賓甫,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軍籍,江西南豐縣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六十八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八十三名,二甲第五名進士。萬歷五年(1577年)任浙江溫州府知府。十年六月升云南副使,十二年五月浙江巡按御史范鳴謙彈劾前任溫州府知府李際寅貪酷狀,被追贓,削籍為民。
人物簡介
維基李應(yīng)祥,字善徵,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軍籍。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七十五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李廷謨,字明皋,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人,軍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七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百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一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李時英(1545年—?),字含之,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民籍,直隸上??h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七十八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三名進士。官至禮部郎中。
人物簡介
維基李杜,字漢卿,直隸廣平府肥鄉(xiāng)縣人,民籍。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四十八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九名進士。授山西孝義縣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李正蒙,字汝明,浙江處州府縉云縣人,民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八名,登三甲第四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簡介李舜臣(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朝鮮王朝中期武臣,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李舜臣出生于朝鮮漢城(今韓國首爾),后遷居忠清道牙山。萬歷四年(1576年,朝鮮宣祖四年)中武科,在咸鏡道、忠清道、全羅道等地任職,后經(jīng)柳成龍舉薦而出任全羅左道水軍節(jié)度使。萬歷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爆發(fā)日本入侵朝鮮的“壬辰倭亂”,李舜臣與元均、李億祺等四次出海打擊日軍,取得了以閑山島大捷為代表的一系列勝利。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升任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因朝鮮宣祖中日本反間計而被革職逮捕,不久獲釋,成為普通士兵。同年秋,因朝鮮水師被日軍擊潰而官復(fù)原職,重建水師,取得了
人物簡介
維基李藎(1544年—?年),字臣忱,四川成都右衛(wèi)軍籍直隸永平衛(wèi)人。二月初五日生,行二,治《詩經(jīng)》,由成都縣學(xué)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隆慶五年辛未科會試第六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七十三名進士。萬歷五年(1577年)閏八月選授江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七年九月升山東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