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359 360 361 362 363 365 366 367 368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選(字 維賢 )釋鎮(zhèn)澄(字 空印 李 )李一陽(字 長卿 )李商耕(字 莘聘 )李恒春(字 伯徵 )李槃(字 用甫 )李之皞(字 克醇 號 莘堯 )李廷馨(字 德薰 )李汝相(字 希說 號 巖賓 )李上馨(字 子升 )李修吉(字 允敬 號 敬宇 )李元吉(字 允卿 )李宗魯(字 惟誠、學仲 )李應選(字 子登 )李文熙(字 道光 號 純臺 )
人物簡介
維基李選(1547年—?),字維賢,云南大理府太和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云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九名,三甲第十二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萬歷五年(1577年)七月考選禮科給事中,升刑科右給事中,七年三月升兵科左給事中,十月彈劾陜西巡撫傅希摯,傅希摯被革職閑住。八年正月升刑科都給事中,九年五月升江西左參政,御史陳性學彈劾其任給事中時,結納張居正管家游七,娶游七妻表妹為繼室,十一年正月被革職閑住,四月被黜為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五釋鎮(zhèn)澄,字空印,姓李氏,苑平人也。父仲武,母李氏,夢一僧持錫入室,覺而遂生。幼性聰慧,不類凡兒嬉戲,喜作膜拜。年十五投西山廣應寺禮引公得度為沙彌,服勤三年,登堂受具。一江灃、西峰深、守庵中諸師弘教于大都,澄尋依講肄,參窮性相宗旨,融貫《華嚴》,靡不該練,如是者十馀年。復從小山、芺巖究西來密意,妙契心印,一時義學推為上首。明萬歷壬午,憨山妙峰結隱五臺,將集海內耆碩建無遮法會,招澄至,欣然相許。以所居紫霞蘭若居之,壁觀三年,大有開悟。塔院主人大方廣公請脩《清涼傳》,隨留講諸經,聲光赫奕,四方學者日益集。未幾,與云峰創(chuàng)獅子窟,建萬佛琉璃塔,遂成叢林,講演《華嚴》,學者數千指,坐寒巖冰雪儼金剛窟中也。慈圣太后為國祈福,注念臺山,聞澄風雅重之,特賜《大藏經》。尋復命澄于都城千佛寺講所著《楞嚴正觀》,復于慈因寺講演諸經,時妙峰造千佛銅殿于大顯通寺,神宗嘉其功行,命重脩,更賜額曰“永明”。建七處九會道場,延諸法師講演《華嚴》,以澄主第一座。會罷,以古竹林寺文殊現(xiàn)身處也,廢久,復緝所用,多出內帑,不日而成。更集學子重講《華嚴疏》,復脩南臺為文殊化境。自是疲于津梁,遂謝諸弟子,默然兀坐。頃之,示微疾,猶危坐三日夜,中宵寂然而逝,萬歷丁巳六月十四日也。世壽七十有一,僧臘五十有奇,塔于竹林之左。澄生而安重,寡言笑,律身甚嚴,而處眾以和,說法三十馀年,三演《華嚴》,雖登高座,萬指圍繞,意若無人。天廚日至,而疏糲自如。居嘗專注理觀,脅不至席,淵沈靜默,老無惰容。受法弟子以千百計,出其門者率皆質樸無浮習。其于講演,提綱挈要,時出新意,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輩無出其右者。所著有《楞嚴正觀》、《金剛正眼》、《般若照真論》、《因明起信攝論》、《永嘉集諸解》行于世。
人物簡介
維基李一陽,字長卿,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錦衣衛(wèi)校籍。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萬歷五年,聯(lián)捷三甲第六十九名進士。歷官西安縣知縣,有政績。萬歷十一年八月,吏部考選得知縣等官三十五員,俱堪任御史,李一陽授南京浙江道御史。
人物簡介
維基李商耕(1548年—?),字莘聘,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進士。以父先芳年老請終養(yǎng),起遷戶部主事,監(jiān)稅德州。擢官湖廣襄陽府知府,因礦稅被稅使陳奉誣陷,貶為兩浙鹽運司同知,毅然解組歸,襄陽人為立去思碑。
人物簡介
維基李恒春,字伯徵,湖廣承天府荊門州人。進士出身。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觀政都察院,是時士大夫以聲氣相尚,恒春家居教授,未嘗謁政府。觀政時,日治官書,不事奔走,李廷機奇之,遂薦授泉州府推官,抵泉不數月,聲績茂著,諸司復交章薦,未大用而卒。
人物簡介
維基李槃(1549年—?年),字用甫,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隆慶四年(1570年)舉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進士。歷官承天府推官,萬歷十三年,因用朱筆批改諸生文字,被湖廣巡按御史任養(yǎng)心參劾,降雜職。
人物簡介
維基李之皞(1549年—1610年),字克醇,號莘堯,湖廣潛江縣人。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授教授宣州,擢南國子監(jiān)博士,尋擢監(jiān)丞,擢南戶部主事,督揚州鈔關。遷郎中,仕至四川參議。
人物簡介
維基李汝相(1549年—?),字希說,號巖賓,山東濟南府臨邑縣人,軍籍。隆慶四年(1570年)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進士。歷官隴西縣、魏縣知縣,選戶科給事中,升山西按察使司僉事、河南布政使司左參議。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二○李上馨,番禺人。明神宗萬歷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崇德知縣。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
維基李上馨,字子升,南??h人,廣東廣州府番禺縣軍籍。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百五十六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李脩吉(1550年—?),字允敬,號敬宇,陜西西安府同州人,民籍。丁卯鄉(xiāng)試五十六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十五名,登三甲第十九名。禮部觀政,任山東萊州府推官。擢戶部主事,三關管糧,二十四年四月山西巡撫魏允貞奏參其昏肆,被議處。
人物簡介
維基李元吉,字允卿,陜西西安府同州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百名,登三甲第九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李宗魯(1550年—?),字惟誠,一字學仲,湖廣漢陽府漢陽縣人,軍籍。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湖廣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會試第一百二十九名,三甲第一百零六名進士。授中書舍人,在中書五年,國家諸大典無不擘績。八年(1580年)六月考選為兵科給事中,九年(1581年)五月升浙江僉事,會浙兵變,縛直指,李宗魯徐諭以利害,乃得釋,口稱活命恩,心實銜之,謂宜擬李宗魯以失律罪,張佳胤執(zhí)不可,曰:此番定亂者何人也。十年(1582年)七月調廣西,遂掛冠歸。十一年(1583年)御史陳性學彈劾其為給事中時,結納張居正管家游七,娶游七妻表侄女,敘會姻親,飛觴促席。十二月浙江道御史張文耀再次彈劾。
人物簡介
維基李應選(1550年—?),字子登,山西平陽府趙城縣人,軍籍。萬歷元年山西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四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進士。任河南西華縣知縣,調陜西韓城縣。起補直隸大名府清豐縣知縣,行取戶部員外郎,歷升郎中,出為淮安府知府。
人物簡介
維基李文熙(1550年—?),字道光,號純臺,直隸真定府南宮縣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鄉(xiāng)試十一名,連續(xù)七科會試落地,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終于中式二甲第三十一名進士。吏部觀政,任山東汶上縣知縣。擢升南京山東道御史,二十二年十二月疏救御史冀體、給事中任彥蘗、文選司郎中馮生虞等人,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兵部擅自徇私署職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南京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外任,其馀停俸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