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371  372  373  374  375  377  378  379  38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時發(fā)(養(yǎng)久 碧梧、后潁漁隱 忠翼 )
李潤雨(茂伯 石潭 )
李若圭(昭華 載心 周府彰德王 )
李士安
李天培(承之 )
李徵儀(于來 涵初 )
李民宬(寬甫 敬亭 )
李胤昌(文長 )
李若梓
李為梁
李安訥(子敏 東岳、東廠 )
李廷森(維燦、登元 芳瓊 )
李思恭(涵默 )
李春元(別稱 李信元 立之、元吉 九畹 )
李春燁(侯質(zhì) 二白 )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養(yǎng)久,號碧梧、后潁漁隱,謚忠翼。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茂伯,號石潭。
李若圭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若圭(1569年—1637年),字昭華,號載心,直隸順德府南和縣圪塔頭村人。年十八為府學(xué)生,受知于和陽朱公。登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jìn)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為副使,與正使戶科給事中韓光祜捧冊封襄府蘭陽王朱翊鎬王妃周氏。四十二年考選,由于萬歷皇帝怠政,歷經(jīng)五年不得授官。四十七年才擬授戶科給事中,六月為正使,與中書舍人徐肇臺持節(jié)冊封周府彰德王。改禮科左給事,泰昌元年十月升本科都給事中。天啟元年正月以病乞休,二年四月起為兵科都給事中,七月升太常寺少卿,三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五年六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wù)兼撫治鄖陽等處地方。七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一月轉(zhuǎn)左侍郎,十二月以病歸。崇禎十年丁丑卒,年六十九。賜祭葬,贈刑部尚書。。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二○
李士安,三水人。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一六〇〇)舉人,官石埭知縣。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五。
李天培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天培(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承之,廣東肇慶府陽江縣人。李天培天性聰明,博學(xué)能文,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入貢,二十八年(1600年)中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jìn)士,獲授承天推官,有平反冤獄的功勞,代理沔陽知州有惠政。之后他改任處州,兩次負(fù)責(zé)鄉(xiāng)試都取錄不少名士;任滿升為南京工部主事督理蘆政,二年后因父母去世回鄉(xiāng),悲傷過度而未服闋去世,年僅五十歲,人們都為他可惜。李天培經(jīng)常教育子弟,兄弟友愛,縣內(nèi)的頓缽塔、文筆塔都由他捐款建立,死后次年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徵儀(1570年5月1日—1636年),字于來,號涵初,南直隸廣德州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初令弋陽,調(diào)清江,解戶南稅苦重費(fèi),乃立官解之法,盡革加派包匿諸弊。嘗筑鐘家圈堤,護(hù)田萬馀頃。三十六年升禮部主事,尋轉(zhuǎn)江西道御史,奉敕閱視山海、居庸兩關(guān),再監(jiān)大工,巡視皇城,四十三年巡按四川。又視長蘆鹽政,復(fù)改督順天學(xué)政。天啟三年坐內(nèi)計,六年丙寅復(fù)起行人司司正,轉(zhuǎn)尚寶司司丞。天啟七年二月,削奪行人司正李徵儀,永不敘用,以首薦夏嘉遇也。崇禎時,屢薦不起,居林下十年,筑精舍于焦子湖中,名「聞思庵」。所著有《鏡古錄》、《信書》等行世。

人物簡介

簡介
李民宬(1570-1629),字寬甫,號敬亭,朝鮮王朝詩人。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胤昌,字文長,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市)人。萬歷庚子解元,辛丑進(jìn)士。官翰林院編修。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聯(lián)捷辛丑科進(jìn)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李若梓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若梓(16世紀(jì)—17世紀(jì)),四川順慶府南充縣人。李若梓是隆慶元年舉人李益之孫,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jìn)士,獲授襄城知縣??h內(nèi)有面油航稅困擾商人,他一一免除,三年后調(diào)任洪洞,襄城人民上書請求他留任,但奏準(zhǔn)的旨令在他就任洪洞數(shù)月才送達(dá),山西巡撫徐紹吉也說:「襄城洪洞人民都是赤子,奪此還彼,那么洪洞人怎辦?」最后依舊在洪洞出任知縣。其后李若梓升為陜西兵備道副使,擒斬流寇神一元、普天飛,因?yàn)閯诶壑虏?,遷任河南布政使后去世,入祀鄉(xiāng)賢祠。
李為梁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為梁,四川重慶府江津縣人,軍籍。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聯(lián)捷辛丑科進(jìn)士,三十一年官平谷縣知縣。

人物簡介

簡介
李安訥,朝鮮王朝宣祖、仁祖年間的文人。字子敏,號東岳,或號東廠。容齋相國荇之曾孫。容齋相國荇之曾孫。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廷森(1571年—1624年),字維燦,又字登元,號芳瓊,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民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任太湖縣教諭,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進(jìn)士,初授刑部山東司主事,天啟二年(1622年)榷河西務(wù),丁憂歸,四年卒。墓在惠安虎窟山。
李思恭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思恭,號涵默,山東濟(jì)南府長清縣軍籍。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jìn)士,歷官池州府知府,升陜西按察司西寧兵備副使,四十五年起補(bǔ)貴州按察司分巡普靜道兵備副使。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一作李信元,字立之、元吉,號九畹。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春燁(1571年—1637年),字侯質(zhì),號二白。福建泰寧城西放坑尾村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年已四十六歲。任行人司行人,升任給事中。天啟年間迅速升職,官至兵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師。熹宗駕崩后,魏忠賢倒臺,崇禎三年(1630年),李春燁被歸為閹黨同伙,但被列為第五等,交款后去職回鄉(xiāng)。崇禎十年(1637年)卒。其故居至今尚存,已作為泰寧尚書第建筑群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