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373  374  375  376  377  379  380  381  38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光元(麟初 愧庵 )
李養(yǎng)志(端向 聶許 )
李養(yǎng)蒙(育吾 )
李康先(嵇仲 金峨 )
李彬
李流芳(茂宰、長蘅、長衡 香海、泡庵、慎娛居士、檀園、泡庵道人 )
李篤培(汝植 仁宇 )
李蔚(豹玄 秋中 )
李采(維文 質(zhì)軒 )
李作乂(研極 )
李孫宸(伯襄、代玄 文介 小灣 )
李良棟(啟隆 臺垣 )
李養(yǎng)沖(葆嬰 知白 )
李右諫(袞思 )
李同芳(公揚 )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光元(1575年—1625年),字麟初,號愧庵,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三十五都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七十九名,廷試二甲二十二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七月考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八年二月授編修,四十一年養(yǎng)病,四十七年三月起復除原職,十一月值起居館纂修,四十八年升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泰昌元年十月管撰文官誥敕,為經(jīng)筵日講官,天啟元年升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二年任會試同考官,三年升右庶子兼侍讀,四年升少詹士,升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五年卒。
李養(yǎng)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養(yǎng)志(1575年—?),字端向,號聶許,直隸永年(今河北)人,明朝官員,萬歷甲辰進士,官至大理寺丞。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授章丘縣知縣,升監(jiān)察御史,巡按陜西,治理貪吏,官至大理寺丞。
李養(yǎng)蒙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養(yǎng)蒙,號育吾,山西澤州陽城縣人,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初授懷慶府推官,擢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升承天府知府,萬歷四十五年升本省副使。
李康先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康先(1575年—1641年),字嵇仲,號金峨,浙江鄞縣人,晚明大臣。萬歷三十四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七年授檢討,次年養(yǎng)病回籍。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升左贊善,三年遷右諭德,管理誥敕,四年正月升右庶子,八月與左諭德王祚遠主考順天府鄉(xiāng)試,四年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五年五月任實錄副總裁,升詹事府協(xié)理詹事,六年升任禮部右侍郎,教習庶吉士,晉禮部左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事,五月掌翰林院印信,又兼任經(jīng)筵日講官。在朝中忤怒魏忠賢,糟閹黨陷害,罷官回鄉(xiāng)。崇禎初年,魏忠賢敗,以原官復起用,遷任吏部左侍郎。晉升禮部尚書。因為黎元寬陳情,被視為其“黨人”。崇楨八年(1635年),因被誣告在科考時磨勘舉子試卷的罪名,削籍回鄉(xiāng)。
李彬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彬,山東臨清州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天啟元年五月冊封順慶榮簡王朱在焊長子肅□為順慶王,二年十月冊封韓府西德王璟□,官至吏部文選司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5—1629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長蘅,號香海,又號泡庵,晚號慎娛居士。萬歷三十四年舉人。兩應會試不第,遂絕意進取,誓畢其余年,讀書養(yǎng)母,刳心學道,以求正定之法。工詩善書,尤精繪事。知縣謝三賓合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及流芳詩,刻為《嘉定四先生集》。居南翔里,其讀書處名檀園。有《檀園集》。
詞學圖錄
李流芳(1575-1629) 字茂宰,又字長衡,號檀園、香海、泡庵,晚號慎娛居士、泡庵道人。本安徽歙縣人,僑居嘉定。萬歷丙午(1606)舉人,厭惡魏忠賢,決意功名。魏忠賢建生祠不往拜,與人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工詩,擅書畫,亦能印。吳偉業(yè)稱為"畫中九友"之一。嘗語錢牧齋"精舍輕舟,晴窗凈幾,看孟陽吟詩作畫,此吾生平第一快事。"牧齋曰:"吾卻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 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稱"嘉定四君子"。與錢謙益為友,常往來常熟。有《檀園集》、《西湖臥游圖題跋》等。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篤培(1575年11月22日—?),字汝植,號仁宇,山東招遠人,匠籍。鳳陽府知府李驥千之侄。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東鄉(xiāng)試十四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十三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名進士。戶部觀政,授河南開封府儒學教授,四十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四十二年升工部營繕司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蔚(?—1615年),字豹玄,號秋中,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兵部觀政,三十三年授東莞知縣,三十八年升大名府同知,四十一年升刑部員外,四十二年升福府右長史,四十三年卒。
李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采(1575年—?),字維文,號質(zhì)軒,陜西西安府咸寧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兵部觀政,三十六年授嘉定州知州,四十一年升廣平府同知,四十四年升戶部員外,四十五年丁憂,天啟元年補山東司員外,二年升郎中,大同管糧,四年升山西參議,五年升云南副使,六年升山東參政,七年加按察使,崇禎元年升江西右布政,四年考察。
李作乂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作乂(16世紀—17世紀),字研極,河南河南府盧氏縣人。李作乂是南京大理寺卿李炳的侄子,個性方正嚴肅,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中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授山西汾陽縣知縣,有惠政。任滿后,升兵部武選司主事,辭官回鄉(xiāng)?;乇R氏后,他出租盈馀,捐獻糧食,在城內(nèi)設立瞻士社倉,澗西村立設立廣濟社倉;仿效朱子于荒年計算人口授與食糧,方便賑濟,數(shù)萬人得以存活。卒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全粵詩·卷五四一
李孫宸(一五七六—一六三五),字伯襄。香山(今中山)人。明神宗萬歷萬歷四十年(一六一二)鄉(xiāng)試第二,四十一年(一六一三)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予告還里,登羅浮、西樵諸山,與樵牧狎處,游屐所至,賦詠成帙。泰昌元年(一六二〇)秋入京直《起居注》,旋掌堂,不欲與中涓作緣,求改掌誥敕,言辭莊嚴有體。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較禮闈,晉掌春坊左庶子奉纂修之命。五年(一六二五)春,赴京途次,晉南國子祭酒除納班準撥之例。六年(一六二六)春,晉詹事府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以節(jié)義相砥礪,晉南禮部右侍郎,攝禮、戶兩尚書事,中官矯旨命禮部豎逆閹祠額,孫宸竟寢不行。崇禎初,晉禮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察典,晉經(jīng)筵,充日講,寓箴規(guī)于部析。崇禎三年(一六三〇)回部頒程式以挽程式以挽浮,禁異服以還樸茂。四年,知貢舉,進士井濟文誤犯光廟,讀及禮部主事,馮起綸回奏魏光緒參鄧之沛事俱下部從重議處,孫宸代為引罪,極力申救,得輕議。五月亢旸,詔上書陳言,孫宸具疏,隱刺時政。七年,三疏乞骸,俱奉旨慰留。還山念切,賦《金陵歸思》百韻,年五十有五,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賜謚文介,諭祭葬,有五門人經(jīng)紀其喪。祀郡鄉(xiāng)賢。有《建霞樓詩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李孫宸詩,以廣東中山圖書館藏清刊本《建霞樓詩集》二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鈔二卷本。
維基
李孫宸(1576年—1634年),字代玄,一字伯襄,號小灣,廣東香山(今中山市)小欖人,進士出身。李孫宸生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其家族為小欖望族。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泰昌元年(1620年)掌內(nèi)書堂,晉詹事府春坊左庶子。天啟五年(1625年)進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次年晉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晉南京禮部右侍郎,攝禮、戶兩部尚書事。天啟六年(1626年)為了抵抗清軍入侵,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左右侍郎。崇禎初年(1628年)晉禮部侍郎,掌翰林院察典。崇禎三年(1630年)回禮部視事,晉南京禮部尚書。崇禎六年(1633年)三上疏乞退歸隱,奉旨慰留。崇禎七年(1634年)八月病故于任,終年五十五歲。
李良棟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良棟,字啟隆,號臺垣,浙江湖州府長興縣人。少孤,隨母錢氏育外家,貧不能舉火,拮據(jù)教之成立。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次年授泉州府推官,攝郡事,識拔多英俊。三十五年考察降職。三十七年補任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三十八年升鄱陽縣知縣,四十一年考察去職。歸鄉(xiāng)后力田課子,身后遺書萬卷而已。墓在卞山天井嶺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平府永年人。歷兵部右侍郎,巡撫宣府。崇禎二年謝事后,御史吳玉劾其侵盜撫賞銀及冒功匿敗諸狀,論死,斃于獄。
維基
李養(yǎng)沖(1577年—1629年),字葆嬰,號知白,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人,明朝官員。累官宣府巡撫。崇禎初被劾,死于獄中。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任池州府推官,升任兵部主事。天啟六年五月,由陜西固原兵備右參政升為本省按察使、備兵洮岷。閏六月,仍管固原道事。累官兵部右侍郎、巡撫宣府。崇禎二年(1629年)罷官,御史吳玉彈劾其侵盜撫賞銀七萬及冒功匿敗等罪。論死,死于獄中。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右諫,字袞思,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十六年戊子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任績溪縣知縣,調(diào)歙縣,擢部郎,出為蘇州知府,歷湖廣右參政,四十六年五月調(diào)山東兗東道參政,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升湖廣按察使。天啟元年(1621年)六月起補山東按察使。妖人徐鴻儒等倡亂,鄒、滕震動,遂犯東兗。巡撫趙彥提兵往援,賊眾分趨濟南。右諫獨保孤城,百計備御,堅壁清野,事平追治,多株連無辜,撫按不能決,下之右諫。右諫虛心矢慎,勘錄數(shù)萬言,極稱平允,以功進湖廣右布政,終南京太仆寺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四○
李同芳,字公揚。東莞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一六〇七)進士,授江西南城知縣。歷江都臨漳知縣,擢刑部主事。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