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二許光凝,字嘉謨,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崇寧中以通直郎知蘄州,移知蘇州。大觀中為中書舍人。政和初歷知鄧州,三年進顯謨閣待制,四年移知揚州,五年再徙成都。擢翰林學(xué)士、兼修國史,除禮部尚書、吏部尚書。見《宋會要輯稿》禮一四之七○、禮二四之六六、禮三四之四、禮六一之七、職官六八之一二,《宋史》卷九六《河渠志》六,《吳郡志》卷一一,《能改齋漫錄》卷一八,《玉海》卷九六,翟汝文《忠惠集》卷四,《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四、五,及所撰《林泉高致集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1—1129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字德父,亦作德夫、德甫。趙挺之子,李清照夫。少為太學(xué)生,以蔭入仕?;兆诔鐚幩哪瓿櫯F少卿。大觀二年與妻歸青州故第,隱居多年。宣和中起知萊州,調(diào)淄州。欽宗靖康二年奔母喪赴江寧,起知江寧府。移知湖州,未赴,卒于建康。與妻同好金石圖書,廣求古器、彝銘、遺碑、石刻,著《金石錄》。
全宋文·卷三四一七趙明誠(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德父(德夫、德甫),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人,宰相挺之仲子。崇寧中官鴻臚少卿,以父陷元祐黨罷,屏居鄉(xiāng)里十馀年。起知萊州。靖康二年移知淄州。建炎二年知建康府,次年罷,又詔知湖州。此年八月卒于建康,年四十九。明誠嘗蒐求三代彝器及漢唐以來石刻,仿歐陽修《集古錄》例,集為《金石錄》三十卷,今存。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參黃墨谷《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譜》(齊魯書社一九八一年版《重輯李清照集》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2—1144
【介紹】: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寧二年進士。高宗建炎初歷尚書右丞、中書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營使。苗傅、劉正彥之變時,以善事斡旋,保護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紹興二年,以呂頤浩力薦,再相,主和議及定都臨安。先后詆毀李綱,排斥趙鼎,為時論所輕。與秦檜有隙,檜秉政,廢居八年。卒謚忠靖。有《秀水閑居錄》。
全宋詩朱勝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南宋館閣錄》卷七)?;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巧仙岬凇J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為東道副總管,權(quán)應(yīng)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二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三年,為尚書右仆射兼御營使。內(nèi)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尋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馬進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讀,尋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去,起復(fù)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書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尋引疾去(同上書卷一二六、一三二)。因與秦檜不合,前后廢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閑居錄》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四朱勝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寧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為東道副總管,權(quán)應(yīng)天府。建炎元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遷禮部侍郎,為翰林學(xué)士。二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御營使。苗、劉之亂,保護之功居多。三年,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洪州,尋提舉亳州明道宮,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責(zé)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復(fù)左宣奉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尋復(fù)觀文殿學(xué)士、知紹興府。再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去,起復(fù)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五年,充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起知宣州、湖州。秦檜得政,廢居八年。紹興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謚忠靖。著有《秀水閒居錄》三卷、《紺珠集》十二卷、奏議十五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又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宋史·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xué)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詩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yán)舨渴汤?,兼直學(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氤缍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xué)。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xué)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fù)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xué)士院,俄除翰林學(xué)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3
【介紹】:
宋徽州績溪人,字汝明,號三山老人?;兆诖笥^三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欽宗時奏言戰(zhàn)禍?zhǔn)加谮w良嗣,請殺之以快天下。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張邦昌偽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廬州。守廬二年,修城治戰(zhàn)具,出兵擊盜,人心始安。累遷廣西經(jīng)略使,因素為秦檜所惡,又遭轉(zhuǎn)運副使呂源誣陷,下獄死。
全宋詩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晚號三山老人績溪(今屬安徽)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調(diào)山陰主簿。歷秀州教授,選為睦親宅宗子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廬州。三年,移建康府。四年,改臨安府,以事奪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起充京畿數(shù)略安撫使。二年,再知廬州。五年,移靜江府(同上書卷一○一)。八年,以事罷;十年,再知靜江(同上書卷一一九、一三五)。十三年,以忤秦檜死于靜江獄,年六十一。秦檜敗后追贈少師。著有《三山老人語錄》等,已佚。清道光十九年裔孫胡培翚輯有《胡少師總集》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新安文獻志》卷七八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四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州縣官,為監(jiān)察御史。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偽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廬州。擢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改臨安府,充京畿數(shù)路宣撫使,遷廬壽鎮(zhèn)撫使,改淮西安撫使。紹興五年知靜江府。為臺官論罷。十年復(fù)為廣西經(jīng)略使、知靜江府。十三年,運副呂源以書抵秦檜,訟舜陟受金盜馬,非訕朝政。秦檜素惡舜陟,奏遣大理寺官往推劾,辭不服,死獄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又見清胡培翚《胡少師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兆跁r累官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后知太原府,以撫納西羌功,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崇福宮。久之,知延安府。當(dāng)遷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貶,多以欺罔獲罪,言者并論之,降為待制。
全宋詩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居開封。紹彭弟?;兆诔鐚幹?,為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歷知渭州、慶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啟擬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貶。事見《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薛嗣昌,字亢宗,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崇寧中歷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入為左司郎中,擢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大觀間知渭州,改慶州。責(zé)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進延康、宣和殿學(xué)士,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之,遷延康殿學(xué)士、知延安府。后獲罪降為待制。《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6
【介紹】:
宋洛陽人,字季申。富弼孫。少敏悟,有才名。以父任補官。欽宗靖康初賜同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高宗建炎四年,累遷至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改同知院事。為呂熙浩、秦檜所忌,數(shù)月罷。后知衢州,坐事落職奉祠,徜徉山澤,放意吟詠,與蘇遲、葉夢得諸人交游。
全宋詩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洛陽(今屬河南)人。弼孫。欽宗靖康初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授著作佐郎。三年,除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右諫議大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二五)。四年,遷御史中丞,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改同知樞密院事,為呂頤、秦檜所忌,數(shù)月即罷,提舉臨安洞霄宮。起知衢州。十二年,坐事落職(同上書卷一四四)。二十六年卒(同上書卷一七五),年七十三(參《古籍整理與研究》第六期王兆鵬《宋南渡六詩人生卒年考辨》)?!?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二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富弼之孫,富紹庭之子。以父任補官,靖康初召賜同進士出身,建炎初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右諫議大夫,出知鼎州。四年,入為給事中,遷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為呂頤浩、秦檜所忌,遂罷,以本官奉祠。八年,起知衢州,罷,又知泉州,復(fù)以失入死罪落職奉祠。后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紹興二十六年卒于建州,年七十三。見《宋史》卷三七五本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三四、一七五,《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王兆鵬《南渡六詩人生卒年考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單州成武人,字德孺。龐籍孫。以蔭補施州通判。徽宗崇寧中擢知涪州,以開邊為己任,每開一城即獲褒遷,五年間至徽猷閣待制。以直學(xué)士知成都府,招納保、霸州。前后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縣皆貧瘠不毛之地,虛報戶籍,繕治轉(zhuǎn)餉,為害蜀民,未幾皆廢。宣和中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馮熙載,字彥為,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由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除兼侍講,遷中大夫、尚書左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遷中書侍郎;三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亳州(《宋史》卷二一二)。復(fù)召為中書侍郎(《揮麈后錄》卷四)。后提舉洞霄宮,起知福州,再領(lǐng)宮祠,卒,年四十九。事見《東都事略》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5—1152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向敏中玄孫。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補承奉郎。宣和間累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京畿轉(zhuǎn)運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與李綱友善,為黃潛善所罷。紹興間累知廣州、江州,進徽猷閣待制,除戶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議和忤秦檜,致仕退閑十五年。有《薌林集》、《薌林家規(guī)》。
全宋詩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開封(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補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發(fā)運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為京畿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紹興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因曹成兵變事,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廣州,未幾致仕。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zhuǎn)運使。八年,徙兩浙路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尋出知平江府。時金使議和將入境,不肯金詔,乃致仕。卜居臨江軍清江,號所居曰薌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邊集》一卷、《酒邊詞》二卷。事見《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閣直學(xué)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銘》、《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狀》,《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號薌林居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元符末以恩補官,三遷知咸平縣。宣和中除淮南轉(zhuǎn)運判官。高宗朝歷江淮發(fā)運副使、江東轉(zhuǎn)運使、兩浙都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罷知平江府。尋致仕,名所居曰薌林。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薌林家規(guī)》、《薌林文集》三十卷、《酒邊詞》二卷(存)。見胡宏《向侍郎行狀》(《五峰集》卷三),汪應(yīng)辰《向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一)。《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5—1146
【介紹】:
宋建州松溪人,字深道。以父蔭入官。為陜州湖城縣簿,調(diào)榮澤縣丞,遷知鄞縣,皆著政績。高宗紹興元年通判明州,上海道備御之策,詔采納措置。在明州連三任,前后凡十年。后除知虔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5—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承公。胡唐老弟。徽宗崇寧五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高宗紹興八年,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創(chuàng)轉(zhuǎn)般折運法,軍儲稍充。十一年,對金用兵,世將復(fù)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謚忠獻,改謚忠烈。
全宋詩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范汝為起事,為福建路撫諭使。遷中書舍人,以事出知鎮(zhèn)江府。入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復(fù)知鎮(zhèn)江。召為給事中。尋出為四川安撫,兼知成都府。九年,宣撫川、陜。十一年致仕,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六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紹興初為監(jiān)察御史,充福建路撫諭使。遷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中書舍人。坐為秦檜黨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召還,除兵部侍郎,復(fù)知鎮(zhèn)江。除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復(fù)遷兵部侍郎。八年初,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九年,吳玠卒,權(quán)四川宣撫使。尋以寶文閣學(xué)士為川陜宣撫副使。升端明殿學(xué)士。世將精于吏事,在川陜五年頗有政績武功,為時所稱。紹興十二年卒于任,年五十八。謚忠獻,改謚忠烈?!?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5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寬夫。蔡承禧子。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徽宗大觀初拜右正言,進右諫議大夫。極論東南兵政七弊,請選實學(xué)多聞之士充實學(xué)官、書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強官弱之弊。改戶部侍郎,被論在諫省時為宋喬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罷職。蔡京再相,起官歷知東平府。有《蔡寬夫詩話》。
全宋詩蔡居厚,字寬夫,臨安(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徽宗大觀初拜右正言,遷右諫議大夫,改戶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罷。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應(yīng)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幾卒。有《蔡寬夫詩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二○蔡居厚(?——一一二五),字寬夫,原居臨川,徙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承禧子。紹圣元年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大觀初,拜右正言,歷右諫議大夫。三年,改戶部侍郎,尋以集賢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職,削職罷官。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加徽猷閣待制,為應(yīng)天、河南府尹。初建神霄宮,度地污下,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復(fù)徽猷閣待制。宣和七年十月卒。著有《詩史》二卷。見蘇頌《蔡公(承禧)墓志銘》(《蘇魏公集》卷五六),《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九、儀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藝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6—1158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美中,號杉溪居士?;兆诖笥^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高宗時累遷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帝稱其能文,為時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東開十四渠,溉田數(shù)千畝。官至工部侍郎、權(quán)吏部尚書。有《杉溪居士集》。
全宋詩劉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號杉溪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上舍釋褐,時年二十四,調(diào)贛、汝二州教授,湖北提舉學(xué)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詞科,遷司農(nóng)寺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校書郎。高宗即位,乞養(yǎng)親閑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剛薦,為秘書丞,遷吏部員外郎、典侍右選事。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遷軍器監(jiān)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檜,出知漳州,官滿奉祠。二十五年檜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尋權(quán)吏部尚書。以疾請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二卷,其中詩三卷。事見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劉才邵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所存詩。新輯得集外斷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三八劉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號杉溪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觀二年上舍釋褐,為贛、汝二州教授,復(fù)為湖北提舉學(xué)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遷司農(nóng)寺丞。靖康元年遷校書郎。高宗即位,以親老歸侍,居閒十年。后遷秘書丞,歷駕部、吏部員外郎,遷軍器監(jiān)。紹興十三年八月為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又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帝稱其能文。時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績。紹興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尋權(quán)吏部尚書。以疾請祠,加顯謨閣直學(xué)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會之。第進士。徽宗時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括縣壯丁為兵,得千人,上其名數(shù)與按閱之法。蔡卞喜而薦之,提舉京畿保甲,使行其說,增籍二萬。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遷刑部侍郎,因與王黼不相能,被罷,提舉崇福宮。尋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卒謚榮。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李伯宗,字會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第進士,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提舉京畿保甲,左遷相州通判,提舉白波輦運,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政和中歷大理卿,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合,罷,提舉崇福宮。起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