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子晉?;兆诔鐚幬迥赀M(jìn)士。歷兩浙、廣東提舉。賜對稱旨,除度支郎官。高宗建炎初知建州。先遣建州士卒三百屯廣州,后葉儂叛,有言屯卒從叛者,德昭不之信,屯卒得全活。苗傅、劉正彥之亂,擒苗、傅送京師。尋謝病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3—1169
【介紹】:
宋無為軍人,字彥猷,號相山居士?;兆谛土赀M(jìn)士。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高宗紹興八年,通判滁州,上書力陳宋金和議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責(zé)監(jiān)南雄鹽稅,淪廢二十年。檜死,起知信陽軍,累遷湖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有《相山集》。
全宋詩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彥猷,自號相山居士,無為(今屬安徽)人。與兄之義、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進(jìn)士第,因?qū)Σ邩O言聯(lián)金伐遼之非,抑置下列。欽宗靖康初調(diào)和州歷陽縣丞,攝鳥江令,以奉親罷。金兵南侵,率鄉(xiāng)人退保胡避山。鎮(zhèn)撫使趙霖命攝無為軍,朝命為鎮(zhèn)撫司參謀官。高宗紹興間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對和議忤秦檜,責(zé)監(jiān)南雄州溪堂鎮(zhèn)鹽稅,會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檜死后,起知信陽軍,歷提舉湖北常平茶鹽、湖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卷,其中詩十五卷。事見本集卷三○附錄宋尤袤《故太師王公神道碑》?!⊥踔涝姡杂坝∏逦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五七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彥猷,號相山居士,無為軍無為縣(今安徽無為)人。宣和六年進(jìn)士,調(diào)和州歷陽丞,攝烏江令。靖康之難,之道率族黨聚保胡避山,全活甚眾。改承奉郎、差充鎮(zhèn)撫司參謀官,通判滁州。因上疏言和議辱國,大忤秦檜意,坐是淪廢凡二十年。紹興末,起知信陽軍,徙提舉湖北常平茶鹽公事、湖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權(quán)安撫使。后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五年終于家,年七十七。孝宗時其子王藺為樞密使,贈太師。著有文集三十卷、《相山長短句》二卷。見尤袤《贈故太師王公神道碑》(《相山集》卷三○),《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及《宋史翼》卷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表卿?;兆谛土赀M(jìn)士。歷太學(xué)博士、通判湖州。擢權(quán)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使還,兼權(quán)吏部侍郎,同知貢舉。因反對秦檜以科第私其子,罷去。后起知眉州,累除敷文閣待制。孝宗乾道二年,拜禮部尚書,屢勸帝辨忠邪、納諫諍。嘗奉命釐正《統(tǒng)元?dú)v》,撰有《歷議》、《歷書》、《五星測驗》。
全宋文·卷四○六七周執(zhí)羔(一○九四——一一七○),字表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jìn)士第二,紹興五年,通判湖州,累遷右司員外郎,擢權(quán)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使還,兼權(quán)吏部侍郎。因劾秦檜以科第私其子,罷去。起知眉州,徙閬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乾道初,守婺州。次年四月,復(fù)為禮部侍郎。尋拜本部尚書。執(zhí)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fēng)。手不釋卷,尤通于《易》。撰有《歷議》、《歷書》、《五星測驗》各一卷。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仲謙。哲宗紹圣間進(jìn)士。累官知虔州?;兆谛湍鸨妇?,大有募兵勤王,淮甸歌曰:“天下奸臣皆守室,虔州太守獨(dú)勤王?!焙笾橹?,時州有宿寇猖獗,始到任,寇即平。
全宋文·卷二九一四李大有(?——一一三四),字仲謙,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紹圣間舉進(jìn)士,累官知虔州。宣和末年,金軍犯京師,大有募兵勤王。紹興初為吏部郎中。三年,出知衢州。復(fù)入為尚書左司郎中,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四年九月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五、七二、七九、八○,《獨(dú)醒雜志》卷八,《明一統(tǒng)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民瞻?;兆诖笥^四年及第授官。累官至廣東路經(jīng)略使。劾丞相汪伯彥、黃潛善誤國,不聽。以直龍圖閣知福州,旋落職奉祠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4—115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秘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請誅叛國者,主養(yǎng)兵以圖恢復(fù),被黃潛善等排擠而去。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
全宋詩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金屬浙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巧仙岬?,為太學(xué)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等人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為左(一作右)司諫,因請誅叛命者,忤時相,去職奉祠。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起為左司員外郎,與宰相串頤浩語不合,出知嚴(yán)州,未幾又奉祠。五年,起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離職奉祠。二十年,坐與李光通書,貶三官,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孫輯成《默成文集》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有傳。 潘良貴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校以《敬鄉(xiāng)錄》卷二(簡稱敬鄉(xiāng))所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七八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主客郎中,出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靖康元年,召還賜對,因言時宰何?、唐恪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論偽黨當(dāng)誅,為汪、黃所惡,書奏三日而左遷。越數(shù)年,提點(diǎn)荊湖南路刑獄,除考功郎,遷左司。求出,以直龍圖閣知嚴(yán)州,轉(zhuǎn)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紹興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為序,極推重之。見朱熹《金華潘公文集序》(黃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溫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龜。高宗建炎初,廷試第二,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趙鼎謫潮州,日從講學(xué)。后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xùn)蚺c講學(xué)。孝宗時,遷禮部侍郎、諫議大夫,上疏劾湯思退主和誤國罪,改兵部侍郎,官終禮部尚書。
全宋詩王大寶(一○八九~一一六五),字元龜,潮州(今屬廣東)人。高宗建炎初進(jìn)士,授南雄州學(xué)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知連州、袁州。進(jìn)《詩》、《書》、《易解》,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二十六年,出知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五)。提點(diǎn)福建、廣東刑獄。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因忤湯思退,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議者劾其乞復(fù)行錢非是,仍致仕,尋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有傳。
全粵詩·卷二七王大寶(一○八九 — 一一六五),字元龜。海陽(今潮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試進(jìn)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復(fù)累年。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起知連州,后移袁州。進(jìn)《詩》、《書》、《易解》,紹興二十五年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翌年,出知溫州,提點(diǎn)福建、廣東刑獄。宋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力贊張?;謴?fù)之議。未幾,以忤湯思退,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言官劾其乞復(fù)免行錢非是,詔致仕。尋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七有傳。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四王大寶(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龜,潮州揭陽(今廣東揭陽)人。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起知連、袁州。時趙鼎、張浚謫居,大寶日與游從講學(xué)。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出知溫州,提點(diǎn)福建路刑獄,改廣東。孝宗立,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請致仕,乾道初起復(fù)禮部尚書。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四三,《南宋書》卷三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謝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紹圣四年進(jìn)士。建炎初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坐嘗事偽庭落職。二年,試尚書吏部侍郎。三年,試兵部侍郎,罷知泉州,四年為參知政事。紹興元年乞祠,提舉臨安洞霄宮。三年,復(fù)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臺州。四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衢州,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詞》第二冊第七一五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歙州休寧人,字彥亨。徽宗宣和六年進(jìn)士。調(diào)洪州新建縣主簿。高宗紹興初遷殿中侍御史。秦檜兄秦梓附梁師成,安節(jié)劾之,梓罷,檜銜之,遂不出十八年。檜死,起知嚴(yán)州,累遷兵部侍郎,權(quán)吏部尚書兼侍讀。以敷文閣學(xué)士致仕。有《周易解》、奏議表疏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七○金安節(jié)(一○九四——一一七○),字彥亨,歙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宣和六年進(jìn)士,調(diào)洪州新建縣主簿。紹興初,除司農(nóng)丞,又遷殿中侍御史。劾秦檜兄梓附麗梁師成,檜銜之。去官不出凡十八年。檜死,起知嚴(yán)州,除浙西提刑。歷官大理卿、宗正少卿、禮部侍郎。孝宗即位,拜兵部侍郎,官至權(quán)吏部尚書兼侍讀,以敷文閣學(xué)士致仕。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十卷。《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又見其子金文剛所作《金公家傳》(《新安文獻(xiàn)志》卷七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一作江寧府溧水人,字道弼。高宗曾稱其可屬大事,累官吏部侍郎。紹興十九年,知廬州。二十五年,擢參知政事,尋罷。出知紹興、宣、潭、洪等府州,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年六十九。謚敏肅。
全宋詩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說溧水(今屬江蘇)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jìn)士。初為丹徒尉,調(diào)遂昌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來要錄》卷五七)。使金還,丐祠。九年,起為左右司員外郎,十年,遷中書門下省檢正,十一年,擢吏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八、一三二、一三八、一四一)。二十五年,為參知政事,不三月,出知紹興,歷知宣、潭、洪三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九、一八○、一八八)。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敏肅。事見《周文忠公集·親征錄》紹興三十二年四月辛未紀(jì)事,《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自號如心居士,江寧府溧水(今江蘇溧水)人。宣和三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丹徒尉,遷壽昌令。紹興初入為敕令所刪定官,歷吏部員外郎、左司員外郎,擢吏部侍郎。為臺諫所劾,出知池州,徙廬州。紹興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執(zhí)政未三月,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紹興府。未幾奉祠。起知宣州,徙潭州、洪州。紹興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敏肅。見《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永樂大典》卷一二九二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九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立之。盧知原弟。以父蔭補(bǔ)官。累官吏部尚書,以官秩次第履歷總為一書,功過殿最,開卷了然,吏不能欺。高宗紹興中,為端明殿學(xué)士、川陜宣撫副使。金人攻關(guān)輔,法原視山川險阻,分地置將,屢敗金兵。素與吳玠不睦,后為玠所劾,憂恚而卒。
全宋詩盧法原(?~一一三五),字立之,湖州德清(今屬浙江)人。自知雍丘縣積官太府少卿,賜同上舍出身。使遼還,遷司農(nóng)卿,賜三品服。為吏部尚書。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罷為顯謨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五)。高宗建炎中,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成都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三三)。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提舉臨安洞霄宮(同上書卷四九)。二年,起知夔州,尋為龍圖閣學(xué)士、川陜宣撫處置副使(同上書卷八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九盧法原,字立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蔭補(bǔ)官,嘗知雍丘縣,政和中為金部員外郎,遷太府少卿,賜同上舍出身。宣和中,歷任司農(nóng)卿、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坐王黼累,罷為顯謨閣待制。紹興元年,起知夔州,尋為龍圖閣學(xué)士、川陜等路宣撫處置副使,進(jìn)端明殿學(xué)士、川陜宣撫副使。會金人南侵,法原分將堅守,嚴(yán)為備御,累敗金兵。因與吳玠不睦,為玠所劾,憂恚而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九之一六、食貨四七之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越州嵊縣人,字廷輝。哲宗紹圣四年進(jìn)士。歷知昆山、華亭二縣,通判婺州、權(quán)州事。以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又為福建路提舉茶事。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初,為提點(diǎn)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建炎三年除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后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權(quán)戶部侍郎,進(jìn)徽猷閣待制。
全宋詩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jìn)士,授相州臨漳主簿。歷知牟平、昆山、華亭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通判婺州,遂權(quán)州事。后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尋提點(diǎn)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召為右司員外郎,除直龍圖閣、發(fā)運(yùn)副使,還為左司郎中,復(fù)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除權(quán)戶部侍郎。丐閑,提舉江州太平觀,進(jìn)徽猷閣待制,卒。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縣志》卷一三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姚舜明(?——一一三五),字廷輝,嵊縣(今浙江嵊州)人。紹圣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臨漳主簿。歷華亭令,河?xùn)|經(jīng)略安撫司干辦公事。宣和二年通判婺州,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朝歷左司郎中,知衢、江二州,除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權(quán)戶部侍郎。罷,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進(jìn)徽猷閣待制。紹興五年卒,贈太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記考字延輝。越州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jìn)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5—1130
【介紹】:
宋寧州彭源人,初名孝忠,字少嚴(yán)。嫻騎射。欽宗靖康元年,入河?xùn)|軍,補(bǔ)校尉。高宗時以計復(fù)陜州,任知州兼安撫使。堅守陜城,與金兵大小二百戰(zhàn),擊敗金帥婁宿,又?jǐn)亟鹗?,拒誘降。因救兵不至,城陷,率眾巷戰(zhàn),矢集身如猬,投河死。謚忠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或作仲薿。宋成都華陽人,字豐父。王圭子?;兆谡椭惺貢筮?。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金兵入江西,坐失守削籍。秦檜為其兄仲山婿,當(dāng)國時,詔復(fù)原官。
全宋詩王仲嶷,一作仲嶷,字豐父,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圭少子?;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街荩ā侗彼谓?jīng)撫年表》卷四)。后擢待制。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金人入江西,坐棄城削籍。秦檜當(dāng)國,秦為仲嶷兄仲山婿,因緣復(fù)原官。卒年八十馀。事見《揮塵后錄》卷二。
全宋文·卷二七○八王仲嶷(一作薿),字豐父,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圭少子。政和初為太仆少卿,三年正月罷職提舉杭州洞霄宮。四年知越州。建炎中以顯謨閣待制知袁州。金軍侵江西,坐失守,謫潮州安置。紹興中秦檜當(dāng)國,以仲嶷為其妻叔,為請復(fù)中大夫,提舉臺州崇道觀,再復(fù)顯謨閣待制致仕。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二八、職官七七之八、食貨六一之一○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三一、八八、一五○,《宋史》卷二五、三八三,《宋詩紀(jì)事》卷三九,《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壽昌人,字嘉言?;兆诔鐚幎赀M(jìn)士。以博學(xué)稱。大觀初命修《九域志》,尋為刪定官。宣和間睦州方臘軍起,命為向?qū)Ы酥?。高宗時官至吏部侍郎。與秦檜聯(lián)姻,嘗上書論和議,乞斬檜以謝天下。后致仕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