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观看2025_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一区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视频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76 【介紹】: 宋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錫,學者稱玉山先生。高宗紹興五年進士第一。除秘書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檜,出通判建州、袁州、靜江府、廣州,流落嶺嶠者十七年。檜死,始還朝。剛方正直,遇事敢諫。以敷文殿直學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聲。入為吏部尚書,尋兼翰林學士并侍讀,所撰制誥溫雅典實。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貴,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平江府。復連貶官秩,遂辭官家居。卒謚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從呂本中、胡安國、張栻、呂祖謙游,學問博綜,精通義理。有《文定集》。
全宋詩
汪應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錫,初名洋,登第時高宗為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授鎮(zhèn)東軍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九年,因反對議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靜江府、廣州。檜死,召為吏部郎官(同上書卷一七一),未幾,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書少監(jiān),遷權(quán)吏部尚書、權(quán)戶部侍郎兼侍講。三十二年,知福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一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書,尋兼侍讀,因言事多與中貴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紀》)。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內(nèi)閣藏本摘輯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詩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汪應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嘉靖夏??荆ê喎Q嘉靖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七六一
汪應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初名洋,字圣錫,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紹興五年中狀元,時年僅十八,授鎮(zhèn)東軍僉判。召為秘書省正字,以論事忤秦檜,出為建州通判,后歷判袁州、靜江府、廣州。檜死,召為吏部郎官,遷右司。以親老乞外,出知婺州。入朝,除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吏部尚書。乞外,歷知福州、成都府,為四川制置使。入覲,除吏部尚書,尋兼翰林學士,復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平江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應辰少從呂居仁、胡安國游,精于義理,張栻、呂祖謙皆深器之。立朝剛正,多革弊端,中貴人皆側(cè)目。著有《玉山文集》、《石林燕語辨》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人,字廷揚?;兆谛腿赀M士。累擢吏部郎中。欽宗靖康初致仕。高宗紹興中起為永州通判,仕至直秘閣提舉荊湖南路茶鹽公事。有《雞肋集》。
全宋詩
羅孝芬(?~一一五八?),字廷飏,岳州平江(今屬湖南)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調(diào)舒州士曹參軍。高宗紹興中通判永州,七年(一一三七),除秘書省校書郎,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茶鹽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五、一一七)。十一年,知衡州,十三年奉祠(《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二十七年,知嚴州,是年十二月,改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七九),行至岳州而卒。有《雞肋集》,(《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已佚。明隆慶《岳州府志》卷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 【介紹】: 宋宗室,號超然居士。趙德昭玄孫?;兆诖笥^二年中舍選。欽宗初為軍器少監(jiān),言事忤旨,奪官。高宗紹興間,以都官員外郎召,因請留張浚復罷。后知泉州,坐謗訕秦檜入獄,檜欲置之死,誣與張浚、李光等謀逆,會檜死,得免。復爵,授明州觀察使,加慶遠軍承宣使。
全宋詩
趙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雞肋編》卷下),號超然居士(《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記》),太祖五世孫。中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舍選。欽宗靖康初為軍器少監(jiān),言事忤旨罷。高宗紹興中除通判德安府,遷知泉州。歸寓三衢,因觀秦檜家廟記口誦“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句,為檜構(gòu)陷下獄。檜死復爵。二十八年卒。《宋史》卷二四四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趙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號超然居士,宗室。博學能文,中大觀二年舍選。靖康初為軍械少監(jiān),言事忤旨,奪官。紹興七年以都官員外郎召。張浚罷,請對留浚,復罷。除德安府通判,遷知泉州。忤秦檜,以誣贓私下獄,又論謗訕不遜,追一官勒停,檜死復爵。二十六年,授明州觀察使,襲封安定郡王。二十八年卒。見《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記》,《雞肋編》卷下,《宋史》卷二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80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公叔。吳表臣子。以蔭補官。歷明州通判、知南劍州。善折獄,暇則至學宮與諸生講經(jīng)義。孝宗以其治郡有聲,再令知潭州,未之任而卒。有《江湖集》。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六
張宗元(?——一一五九),字淵道,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人。建炎中任太常博士。張浚為宣撫處置使,辟為本司主管機宜文字。紹興中歷右司員外郎,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權(quán)兵部侍郎,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七年,為秦檜所忌,落職奉祠。后復為兵部侍郎。十一年,知平江府,次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靜江府。十八年,奉祠。二十二年起知福州,次年知洪州。二十五年又以與張浚通問罷,與祠。二十九年卒。見《中興小紀》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八、八○、八五、九五、一一○、一一三、一一四、一三八、一四一、一五七、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九、一八三,《容齋隨筆》卷一三,《桂故》卷五,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9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秀叔,一字秀實。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累官吏部尚書。接送金使還,言兩淮兵備城筑及浮費甚悉。孝宗淳熙二年除參知政事。在東府三年,實攝相事,內(nèi)降繳回甚多。罷相出知紹興府,勤約有惠政。復參知政事,因事奉祠鐫秩。光宗紹熙元年致仕。卒謚忠文。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李彥穎(一一一九——一一九九),字秀實,一字秀叔,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釋褐馀杭簿,以薦得主御史臺簿。遷諫議大夫,改國子博士?;侍右R安,彥穎兼判官,并兼中書舍人,升太子詹事。歷吏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累官參知政事。以諫官論其子毆人至死,奉祠鐫秩。起知婺州、紹興府,進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元年致仕,慶元五年卒,年八十一,贈少保,謚忠文。見《宋史》卷三八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9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一作浮梁人,字仲永,號逍遙公。徽宗政和八年進士。歷司農(nóng)丞、度支郎中、戶部侍郎、直學士院,后知婺州。潛心《》學。有《易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八一
李椿年(?——一一五九),字仲永,號逍遙公,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政和八年進士。歷司農(nóng)丞、度支郎中。紹興十二年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十七年權(quán)戶部侍郎,直學士院,后知婺州。紹興二十九年卒。有《易解》八卷、《易疑問》一卷及文集。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之三六、食貨六之四七,《楚紀》卷五二,《宋元學案補遺》卷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歷官右諫議大夫兼侍講,權(quán)吏部尚書。后為秦檜所忌,出知泉州,卒于任。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五一。
全宋文·卷四三八一
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興五年進士。為臨安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十七年為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復任太常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右諫議大夫。除吏部尚書兼侍講,出知泉州。二十七年提舉太平興國宮,卒。見《宋會要輯稿》禮二之九、禮二○之五,選舉二○之八、選舉二○之九、選舉三○之二、食貨四○之二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三,《宋史》卷一○三《禮志》六,《莆陽比事》卷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9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字昭祖。徽宗宣和六年進士。初為遂昌主簿,歷太常博士、著作郎。累官直秘閣知眉州,在任鼎新校舍,廣勸士子學,其地為刻石記功。后除成都路運判,未就,報罷歸。
全宋詩
王揚英,字昭祖,丹陽(今屬江蘇)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進士。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為太常博士,遷著作佐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京口耆舊傳》卷五)。二十一年,上書薦秦熺為相,知泰州(《宋史》卷四七三《秦檜傳》)。官終知眉州。事見《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四○八三
王揚英(?——一一五九),字昭祖,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擢宣和六年進士第,為遂昌縣主簿。紹興八年獻《黼扆箴》十二篇,擢太常博士,遷著作佐郎,權(quán)吏部員外郎。出任浙東安撫司參謀官,移知泰、眉州。于兩州大興學事,士子皆勤于學。就移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未上,報罷歸。紹興二十九年卒。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二○、選舉二○之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四、一三四、一四八、一六二,《京口耆舊傳》卷五,《宋史》卷二○五、四七三,《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季明。曾改名晞鴻,后復原名?;兆谛统跞胩珜W,升上舍。高宗紹興元年釋褐。歷建、汀二州教授,因不附秦檜而屢被抑制。檜死,始除吏部員外郎,遷工部侍郎,官終秘閣修撰。
全宋詩
王晞鴻,本名晞亮,字季明,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釋褐。以不附秦檜屢被抑,檜死始除吏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七五)。以秘閣修撰知漳州致仕(《盤洲文集》卷二○《知漳州王晞亮秘閣修撰致仕制》)。事見《莆陽比事》卷四。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王晞亮,字季明,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和初入太學,升上舍。紹興元年釋褐,歷建、汀二州教授,遷敕令所刪定官,權(quán)太學博士。以不附秦檜,罷為福建安撫司干當官。二十六年除國子監(jiān)丞,守吏部員外郎,權(quán)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三十年試給事中兼侍讀。尋乞祠,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漳州。官終秘閣修撰致仕。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六、職官一一之三八、職官一三之一一、職官七○之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七四、一七五、一八一、一八四、一八五,《宋史翼》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quán)司農(nóng)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御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quán)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zhuǎn)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zhuǎn)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邵知柔,字民望,政和(今屬福建)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江陰縣(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紹興三十年(一一六○)知袁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七)。累遷國子祭酒、太子左庶子。孝宗乾道初,請老,除龍圖閣學士,提舉洞霄宮。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3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幾圣。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歷知莆田、福清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遇事盡言,無所阿撓。孝宗淳熙十年任國子祭酒,請講明理學,使士知廉恥。歷除禮部侍郎、吏部尚書兼侍講。以龍圖閣直學士兩知泉州,專以恤民為政,始至即蠲舶貨,商賈尤服其清。卒謚定肅。
全宋詩
顏師魯(一一一九~一一九三),字幾圣,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歷番禺、興化縣主簿,懷安縣丞,知寧德縣,添差威武軍簽判,遷國子監(jiān)丞。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提舉浙西常平茶鹽公事除直秘閣(《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三)。歷監(jiān)察御史(同上書選舉二二之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同上書崇儒四之三二)。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知泉州。四年卒,年七十五,謚定肅。事見明嘉靖《龍溪縣志》卷七、八,《宋史》卷三八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七五八
顏師魯(一一一九——一一九三),字幾圣,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紹興中進士,歷知莆田、福清縣,召為官告院,遷國子丞,除江東提舉,改使浙西,予職直秘閣,入為監(jiān)察御史。淳熙十年繇太府少卿為國子祭酒,除禮部侍郎,尋兼吏部,詔充遺留禮信使,遷吏部侍郎,尋改吏部尚書兼侍講。請老,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泉州。紹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嘉泰二年特謚肅。見《宋史》卷三八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字彥成。登進士第。知弋陽縣,以張浚薦知滁州,并有能聲。改京西漕,言事忤時相,被貶官。復起知吉州,治行稱最。累官直敷文閣、淮南轉(zhuǎn)運副使、提領(lǐng)營田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
魏安行,字彥成,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宣和六年第進士,紹興初以左從事郎知弋陽縣。二十年,知滁州。代還,擢京西運判,兼提刑、提舉常平茶鹽等事。在任時梓行程瑀《論語解》,秦檜疑其議己,因編管于欽州。二十八年,起知吉州,遷戶部員外郎,直敷文閣,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兼淮南東路提刑。三十年,知揚州,改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三十二年,任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提點坑冶鑄錢事。隆興間任江西轉(zhuǎn)運副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六三、一七九、一八三、一八四、一八五,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四九,雍正《廣東通志》卷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字繼道。徽宗宣和三年進士。高宗紹興中,權(quán)刑部侍郎兼侍讀,進《論語講義》。兼權(quán)給事中。楊愿家乞遺表恩,祖舜言愿陰濟秦檜,中傷善類,寢其命。秦熺卒,贈太傅,祖舜言其參預檜謀議,追奪之。仕至同知樞密院事。卒謚莊定。有《易說》、《國風小雅說》、《歷代史議》、《黃莊定集》等。
全宋詩
黃祖舜,字繼道,福清(今屬福建)人?;兆谛土辏ㄒ灰欢模┻M士(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九),調(diào)衢州州學教授。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召守軍器監(jiān)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三)。二十六年,通州泉州(同上書卷一七三)。累遷權(quán)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出知潭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八之四八),卒于官。《宋史》卷三八六有傳。有《論語講議》、《國風小雅說》等,均佚。
全宋文·卷四○九○
黃祖舜(?——一一六五),字繼道,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東南)人。嘗從胡安國學,宣和六年進士及第。紹興四年自衢州州學教授召除軍器監(jiān)丞。歷屯田、吏部員外郎,累遷倉部郎中、右司郎中。二十八年,權(quán)刑部侍郎,兼侍講。三十年,遷給事中。在后省多所建言駁正。三十一年九月,拜同知樞密院事。孝宗初即位,加通議大夫,兼權(quán)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抗章力求解機柄,乃罷同知,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又為湖南安撫使。乾道元年正月致仕,三月卒,謚莊定。著有《論語解義》十卷、《易說》、《禮記說》、《歷代史議》及遺文十五卷。見《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七,《淳熙三山志》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