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观看2025_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一区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视频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都人,居丹陽,字志道,號吳門老圃、樂閑居士、柳溪釣翁。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陳康伯薦于朝,除樞密院編修。論御金五事,請筑和州城壘。隨高宗視師至鎮(zhèn)江,上《恢復要覽》五篇。至建康,又奏論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為高宗采納。歷知建康、寧國二府及贛、廬二州。卒年六十。有《建康志》、《菊譜》。
全宋詩
史正志,字志道,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吳門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蘇揚州),寓居丹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授歙縣尉。三十一年,除樞密院編修官,次年,遷司農寺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九、一九九)。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江西路轉運判官,尋改福建,再除江西。秩滿,召除左司兼檢正,兼權吏、刑、兵部侍郎。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為江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發(fā)運使。七年,以事謫居永州。淳熙中歷知寧國府、贛州、廬州,卒于任,年六十。有《清暉閣詩》(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號吳門老圃,鎮(zhèn)江府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歙縣尉。以陳康伯薦,除樞密院編修。乾道三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高宗視師江上,上《恢復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不同,無事宜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乾道六年以戶部侍郎為兩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大發(fā)運使。晚歸姑蘇以終老,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卒年六十。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譜》一卷(存)。見《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嘉興華亭人,寄籍臨安錢塘,字進道。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淳熙間歷知鄂、信二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宮。工詞。有《蕭臺公余詞》。
全宋詩
姚述堯,字進道,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卷六七)。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樂清縣(清光緒《樂清縣志》卷七)。九年,權發(fā)遣處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六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于知鄂州任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三六)。十五年,起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宮(同上書職官七二之四九)。
全宋文·卷四九二二
姚述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乾道中歷知樂清縣事,權發(fā)遣楚州。淳熙中除提點江淮等路坑冶。九年,知鄂州,以言者論放罷。十五年,被命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宮。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三六、四九,食貨三四之二六、二九,永樂《樂清縣志》卷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長興人,字德初。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乾道二年除正字,進著作佐郎,遷起居舍人。尋除左司諫,改左正言,以獨試李垕詞業(yè)放罷。起主衢州學兼內勸農事,后知贛州。嘗注蘇軾詩,陸游極稱之。
全宋文·卷四九五八
施元之,字德初,長興(今浙江長興)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以絕識博學名天下。乾道二年除秘書省正字。五年遷秘書省著作佐郎,徙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除右司諫,尋遷左正言,以獨試李垕詞業(yè)放罷。七年起左宣教郎,權發(fā)遣衢州,徙知贛州。嘗注蘇詩,陸游極稱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三,選舉二○之二○、三一之二三、三四之二八,陸游《施司諫注東坡詩序》,《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史翼》卷二八。
王光祖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王光祖,字仲顯,淮寧府(今河南淮陽)人,或作睢陽人。王堯臣五世從孫。建炎末隨祖王敷遷臨江軍(今江西清江),遂家焉。以門蔭入仕,居官廉勤,有志事功。歷知衡陽縣、昭、潭二州。丁內艱,服除,知瓊州。紹熙中除都提舉兩廣鹽法,革鹽法之不便民者,公私利之。卒于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四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8—1192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徙臺州,字清叔,號醒庵,一作醒齋。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歷權中書舍人、直學士院,論事不避權貴。累官至太府卿,為金國生辰使,行至揚州而卒。性警敏強記,通曉古今事,多才藝。嘗從邵雍后人傳其《》學??急婀盼?、染翰丹青,皆造其妙。
全宋詩
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號星齋,又號星庵,世居開封,曾祖徙居臺州,遂為臺州(今浙江臨海)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溫州樂清尉。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四年,知廬州,改湖南轉運副使。十五年,為利州路提刑。光宗紹熙三年以吏部尚書為金國生辰使,行次揚州病卒,年五十五。事見《攻愧集》卷一○二《太府卿王公墓志銘》、《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六一一八
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號醒庵,臺州(治今浙江臨海)人。博學多藝。乾道五年登進士第,調樂清縣尉。七年召對稱旨,除宗正寺主簿,遷太府丞、秘書郎、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出知廬州,徙荊湖南路轉運副使,歷知靜江、襄陽府。淳熙末為利州路提刑,改知瀘州。紹熙三年假吏部尚書,為金國生辰使,擢太府卿。七月行次揚州,病卒,年五十五。有遺稿三十卷,藏于家。見樓鑰《太府卿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信卿。幼穎悟端愨,書過目不再讀。孝宗乾道間進士。任將作監(jiān)簿,遷大理丞。知泰州。海賊時發(fā),民罹其害,尚忠率兵除之,海道肅清。召除國子博士,徙著作佐郎,明年稱疾致仕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子云。韓維玄孫。以蔭補將仕郎。歷知天臺縣,悉力規(guī)劃理政,至忘家事,邑境大治。官終直龍圖閣、浙西提刑。與從弟元吉俱以文學顯。
全宋文·卷四六六九
韓元龍,字子云,其先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徙宣城(今安徽宣城)。元吉從兄。以蔭補將仕郎,為天臺令,司農寺丞。隆興、乾道中歷知池州、淮南轉運判官、淮東總領、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直寶文閣、權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見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一八八,《宋史翼》卷一四,《宋會要輯稿》食貨八之四二、食貨四八之一○、食貨七○之五四、選舉三四之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蘊之。洪邁婿。為鄭伯熊弟子。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煥章閣待制、禮部尚書。官至侍從,無所表現(xiàn)。
全宋詩
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館閣錄》卷七)。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八《平江府簽判廳勤繼堂記》)。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秘書省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次年,遷著作佐郎、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為起居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八年,累遷中書舍人(《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之二一)。出知吉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四四)、寧國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歷知湖州、婺州(《攻愧集》卷三五《新知湖州木待問改知婺州制》)。累官禮部尚書(《宋歷科狀元錄》卷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一
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舉進士第一名,年二十四,授平江簽判。歷官著作郎。淳熙六年除起居舍人,進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出知吉、湖、寧國、福、婺諸州府,屢遭論劾。嘉泰二年為禮部侍郎,累官禮部尚書,卒,贈少師、光祿大夫。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七之一二、職官七二之四四、七三之六五、七四之四、選舉一之二六,《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史》卷三三。
李安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府南昌人。少穎悟能詩。歷官知建昌軍,剖決精明。遷知常州,進司農卿,蠲無名逋賦十八萬,省楮幣百萬,在任三年,積緡錢斛米千百萬。孝宗淳熙初,官至戶部侍郎。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李安國,字元佐,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歷知南城、宜黃縣,通判贛州,知建昌軍、常州。乾道七年自戶部郎中除太府少卿、湖廣總領,累進司農卿。淳熙初擢戶部侍郎。見《周文忠公集》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六六,《宋史翼》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徙居仙游,字聞卿。林正子。以父蔭補官。梁克家當國,起知南雄府,改惠州,多善政。秩滿之日,惟圖書數(shù)篋而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203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直之。孝宗乾道間進士。累遷閤門舍人。不附曾覿。光宗立,擢知閤門事。嘗助趙汝愚定議立寧宗。為韓侂胄所忌,出知廬州。鎮(zhèn)淮右,擬浚熙河,造戰(zhàn)艦,以期恢復遠圖,未就,擢吉州刺史,奉祠卒。
全宋詩
蔡必勝(一一四○~一二○三),字直之,平陽(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武科進士,補成忠郎(《宋會要輯稿》選舉八之一二)。授江東將領副東南十一將,知邵州。光宗即位,召為閤門舍人,遷帶御器械,知閤門事。寧宗即位,出知池州,徙楚州、廬州。嘉泰三年卒,年六十四。事見《水心集》卷一七《蔡知閤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204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全宋詩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 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寓居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淳熙四年為秘書丞,歷知池州。紹熙中入為侍左郎中,知臨安府。寧宗即位,為戶部侍郎兼侍講。慶元二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復入為吏部尚書,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鎮(zhèn)江府,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擇善易解》,《東塘集》。嘗命僚屬纂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五十卷(存)。見《東塘集》附《家傳》,《宋史翼》卷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196 【介紹】: 宋宗室,居饒州馀干,字子直。趙善應子。孝宗乾道二年進士。除秘書省正字。歷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職。光宗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與韓侂胄等定議,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經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幾,和韓侂胄有隙。寧宗慶元元年,罷相出知福州。侂胄黨仍誣貶不已,再謫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為守臣所窘,暴死。后謚忠定。有詩文集和《太祖實錄舉要》、《國朝諸臣奏議》。
全宋詩
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尋除江西轉運判官。入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講。九年,出為福建路安撫使兼知福州,遷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執(zhí)喪,與外戚韓侂胄擁立寧宗,拜右丞相。在相位僅半年,即遭韓排擠出知福州,尋謫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謚忠定。有詩文集十五卷,已佚。編《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傳世。事見清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忠定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六一八五
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僑居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應子。乾道二年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著作郎。歷知信州、臺州,除江西轉運判官。入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遷秘書少監(jiān)權給事中,權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帥福建。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知樞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進右丞相。因韓侂胄排擠,責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慶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謚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實錄》、《國朝諸臣奏議》(存)及詩文集十五卷。見劉光祖《宋丞相忠定趙公墓志銘》(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207 【介紹】: 宋濟南歷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號稼軒。高宗紹興末,聚眾二千隸耿京部,為掌書記。奉京命奏事建康,聞張安國殺京降金,歸擒之,獻俘行在。孝宗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征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chuàng)建飛虎軍,雄鎮(zhèn)一方。歷浙西提點刑獄、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為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歷知鎮(zhèn)江、隆興府。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謚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為長短句,風格悲壯激烈,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等。
全宋詩
辛棄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欽宗靖康末中原淪陷,棄疾于青年時即率眾抗金。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義軍耿京部,為掌書記。三十二年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jié)度掌書記,并以節(jié)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棄疾還海州,約忠義軍人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改差簽判江陰軍。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知潭州兼湖南安撫。后于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為言者論罷。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未幾又為言者論罷。寧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四年遷知鎮(zhèn)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棄疾以詞著稱,是豪放派詞風的代表,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詞》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良谲幵?,以《辛稼軒詩文抄存》為底本,酌校原材料出處。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詞學圖錄
辛棄疾(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有《稼軒長短句》。
黃鶴樓志·人物篇
辛棄疾(1140—1207) 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系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等。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寧宗時知鎮(zhèn)江府,未久落職。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臨行之際,同僚在武昌南樓設宴為其餞行,他即席賦詞《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抒發(fā)豪放悲壯的抑郁情懷。
全宋文·卷六二一四
辛棄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號稼軒居士,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紹興末,金主亮死后,耿京聚兵山東,棄疾為掌書記,奉表歸宋。乾道元年,奏《美芹十論》。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又上疏論恢復大計甚備。八年,出知滁州。淳熙二年,提點江西刑獄。歷知江陵、隆興府,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再知隆興。八年,為言者所劾落職,隱居上饒帶湖十年。紹熙二年,起提點福建刑獄,知福州,罷,徙居鉛山。嘉泰三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加寶謨閣待制,知鎮(zhèn)江。開禧三年卒,年六十八。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屢起屢罷,憂憤而死。工于詞,所作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黃克(詩出處作本,疑誤)仁,字己任,光澤(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因上書忤秦檜。后歷知真州、化州、雷州。奉祀歸,卒。事見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