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79—1747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貞觀,以字行,一字履安,號南堂。方世舉從弟。諸生。乾隆初舉鴻博,不就。少時以《南山集》案牽累,隸旗籍,后放歸。刻意為詩,詩格清醇。有《南堂詩鈔》。
全臺詩方世泰(?~?),字貞觀,一字履安,江南桐城人。乾隆年間(1736~1795),以子綺亭宦于臺,遂從游海疆,所至輒記以詩?!紖⒖纪懭T老人《大屯山房譚薈》,臺灣史跡研究中心?!剑ㄊ┸擦兆?/blockquote>清詩別裁集
字履安,江南桐城人?!鹂滴豕锼葰q,履安以負罪者累,詔隸歸旗籍。雍正癸卯,奉旨復歸江南。十年中別母妻,棄丘隴,行動羈縶,極人世之困窮,然境窮而詩乃工矣。卷中所采,多流離抑郁時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湖南湘潭人,字端友,自號云壑山人。康熙、雍正間人。工書法,醉即作字,頃刻百幅。
人物簡介
全臺詩吳觀域(?~?),浙江錢塘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恩賜舉人,四十八年(1709)進士。知南安縣,頗有政績,尤得士望??滴跷迨拍辏?720)任臺灣縣知縣。調(diào)任臺灣甫一月,遇朱一貴事件。平定之后,被議?!紖⒖紕⒘艰怠?a target='_blank'>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職官〉。〗(黃美娥撰)
人物簡介
維基吳文煥(1688年—?),字觀侯,一字劍虹,福州長樂縣人。清朝官員,康熙年間榜眼,官至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滴跷迨?,鄉(xiāng)試中舉。[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式辛丑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雍正二年(1724年),出任陜西鄉(xiāng)試考官,因與考官李天寵策問該省古代修水利事,被雍正帝斥為“舍今而援古,去近而求遠”、“識見卑鄙”,被交部察議處。雍正十年六月,再次充任陜西鄉(xiāng)試考官。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吳文煥以記名御史用,累遷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不久因患病辭官歸里。卒年不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江蘇昆山人,字觀卿,號堅蕉。徐乾學子??滴跷迨赀M士,選庶吉士。雍正初坐法死。有《石帆軒集》。
維基徐駿(17世紀—?—1730年),字冠卿,江蘇昆山人,清代文人,刑部尚書徐乾學幼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少年聰慧,師從周云陔,恃才狂放。同居京邸試禮部,周云陔督責嚴厲,竟被他以巴豆煮湯毒死,遂得“藥師佛”之號??滴跷迨辏?713年)癸巳恩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八年(1730年),他被怨家揭發(fā)其詩集中有「明月有情遠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作,由于當時盛行文字獄,清廷以反詩論罪為“譏訕悖亂之言”。是年十月四日,經(jīng)刑部等衙門議奏,被處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湖北孝感人,字觀川,晚稱澴農(nóng)??滴趿赀M士,授編修。歷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修《湖廣通志》。主講江漢書院。學主窮理,隨事體驗,以求自得。有《四書札記》、《證疑備覽》、《杜詩筆記》、《菜根精舍詩》、《易論》。六十五歲卒。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一夏力恕,字觀川,晚號澴農(nóng),孝感人。康熙辛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菜根精舍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直隸趙州人,字海門,號觀厓。雍正元年進士。由知縣卓異行取薦歷御史。視學山西,歸后主五華書院,有知人名。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六郭為觀,字叔瞻,猗氏人。雍正丙午舉人。有《涑壖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99—1742
【介紹】:
清江蘇宜興人,字寬夫,號恕齋。儲在文子。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間官編修,充史館纂修。有《雙溪草堂集》。
維基儲晉觀,字寬夫,號恕齋。江南宜興人。清朝翰林。儲晉觀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儲晉觀考中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著有《松隱堂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四李海觀,字孔堂,號綠園,寶豐人。乾隆丙辰舉人,官印江知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五釋圓瑞,字靜觀,歷城人也。幼依近邑福慧寺還一薙染,受具于潭拓山洞初。棲遲三載,精味律旨。嘗聽講《法華》,日課不足,則于佛前琉璃燈下補習之,其勤苦如此。清雍正時,世宗留意內(nèi)典,延訪名僧重修《龍藏》。瑞以清譽,被選入館。三易寒暑,始克蕆事。復遍游京邑諸剎,甲寅還山。始掌教授,學侶莘莘,群瞻煦育。乾隆乙酉,和碩莊親王奏請主席岫云一院,翕然欽其道范。及登猊座,益矢勤慎。矩矱先入,遵守弗越。春冬法戒,常期不爽。新眾景從,信施日至。歲在辛丑,恭逢高宗萬壽。會啟龍華,用祝圣釐。香云繚繞,四眾霧合。座擁萬指,贊揚雷動。雖年踰古稀,精力猶健。乃不久示疾,正衣坐化。壽七十有六,臘五十有五。初感微寒,眾欲延醫(yī),瑞止之曰:“幻化空體,聚散不常,何勞人事?!苯K不服藥,知能自了。